#金黃色葡萄球菌

發燒吃抗生素?小心越吃越糟!醫:這3種情況根本不需要用

發燒吃抗生素?小心越吃越糟!醫:這3種情況根本不需要用#金黃色葡萄球菌

世界衛生組織已在2019年將抗生素抗藥性列為全球10大健康威脅之一,為響應11月18至24日「世界抗生素認知週」,義大醫院與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及台灣感染管制學會,共同舉辦「抗生素衛教巴士」展覽,期望透過創新互動方式,提升民眾對抗生素使用的正確認知,共同防範抗藥性問題。 抗藥性問題日益嚴重 醫界憂心 義守大學醫學院院長暨義大醫院執行副院長林俊農表示,從最初抗生素展現卓越療效,到現在抗藥性問題日益嚴重,特別是在醫院常見的金黃色葡萄球菌、鮑氏不動桿菌等菌種。他指出,臺灣的抗藥性比例在全球排名偏高,而抗生素新藥的開發速度遠不及細菌產生抗藥性的速度,情況令人憂心。林俊農教授進一步說明,目前藥廠開發新型抗生素的意願不高,主要是因為開發成本高昂,且難以獲得相應的投資回報。他強調,這突顯了政府在鼓勵新藥開發方面的重要性,包括優先審查等政策支持。「但最根本的解決之道,還是在於全民建立正確用藥觀念。」 「發燒不一定是感染,感染不一定是細菌造成,而細菌感染也不一定需要使用抗生素。」林俊農解釋,許多發燒可能源自癌症或自體免疫疾病,而一般感冒九成以上是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並無效果。他以流行性感冒和新冠肺炎為例,這些都是病毒感染,應使用抗病毒藥物而非抗生素治療。 義大建立完整監控機制 防止濫用 義大醫院感染管制科主任蔡佳達醫師表示,抗生素的使用關鍵不在於「多或少」,而在於是否「適當」。他強調:「該用的時候就要用,例如治療骨髓炎時,往往需要長期使用抗生素;而該不用的時候不能用,例如感冒病毒感染,抗生素不僅無效,還可能造成抗藥性問題。」他進一步說明,不正確的使用方式,包括不必要的使用或提早停藥,可能導致細菌抗藥性加速,讓未來治療更為困難。 義大醫院為了確保抗生素的適當使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管理機制。蔡佳達指出,住院病人在使用抗生素前需經感染科醫師評估;門診醫師開立抗生素時,則需註明原因,並由感染科進行抽樣稽核,以確保用藥合理且有效。 為落實抗生素管理,義大醫院建立完整稽核機制。蔡佳達表示,住院病人使用抗生素需經感染科醫師審核或會診;門診則要求醫師開立抗生素時必須註明使用原因,並由感染科進行抽樣稽核,確保用藥合理性。 藥劑部張秀玲副部長也提醒民眾正確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她強調,抗生素必須遵醫囑準時服用,維持血中濃度的穩定才能有效殺菌。服藥時應以白開水配服,避免以茶、牛奶等飲品影響藥效。若有抗生素剩餘藥品,應交由醫院或藥局回收,切勿任意丟棄以免造成環境污染。 蔡佳達建議民眾平時應做好個人防護,包括勤洗手、戴口罩預防飛沫傳染、注意食品及環境衛生。最重要的是要建立正確用藥觀念,不自行購買或分享抗生素,遵醫囑完整服用療程,才能有效預防抗藥性的產生。 透過此次衛教巴士活動,義大醫院期望能提升民眾對抗生素的正確認知,共同防範抗藥性威脅,守護全民健康。專家呼籲,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需要醫療人員、政府單位與民眾的共同參與,唯有大家攜手合作,才能有效遏止抗藥性細菌的蔓延。

全台首創互動式抗生素衛教巴士開進奇美!醫:濫用恐淪『無藥可醫』困境

全台首創互動式抗生素衛教巴士開進奇美!醫:濫用恐淪『無藥可醫』困境#金黃色葡萄球菌

抗生素濫用已成為全球公共衛生的重大挑戰,為提升民眾正確用藥觀念,奇美醫院與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醫療品質策進會、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及台灣感染管制學會,共同舉辦「抗生素衛教巴士」展覽,推出抗生素衛教巴士展覽,透過互動式設計讓民眾更了解抗藥性細菌的危害。 抗藥性細菌威脅日益嚴重 需醫病協力防治 奇美醫院院長林宏榮表示,抗藥性細菌不僅存在於醫院內,更會在社區中傳播。為此,奇美醫院自1997年起即建立嚴密的抗生素監測與管理機制。2012年更率先全台引進「基質輔助雷射脫附游離/飛行時間質譜儀」,大幅縮短菌種鑑定報告時效,讓醫師能更快速確診並使用正確抗生素,有效提升病人存活率和照護品質。 林院長進一步解釋,醫院也導入自動化細菌鑑定系統,從接種分離定量到影像分析,都能進行智能管理與流程優化。「質譜儀配合自動化接種鑑定系統,讓我們能快速制定精確的治療方案,不僅改善病人存活率,也能減少抗藥性細菌的產生。」 「目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大腸桿菌等常見細菌的抗藥性問題日益嚴重。」林院長指出,醫院透過感染管制委員會制定抗生素用藥指引,並由感染科醫師進行審查,確保用藥適當性。 民眾用藥迷思多 醫師籲遵醫囑按時服藥 奇美醫院內科部部長暨南區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副指揮官湯宏仁醫師提醒,民眾常見的用藥迷思包括:症狀改善就自行停藥、減少劑量延長服藥時間、誤將抗生素當消炎藥使用等。 「劑量不足又延長服藥時間,反而會增加細菌產生抗藥性的機會。」湯部長強調,民眾應遵醫囑完整服用處方藥物,若有剩餘應送回醫院處理,不要隨意丟棄。他也呼籲醫護人員在處方時,應詳細向病人說明用藥方式與注意事項。 攜手推動衛教 期望建立正確用藥觀念 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陳宜君所長表示,抗生素抗藥性是世界衛生組織自2000年起即開始關注的議題。這次衛教巴士展覽透過活潑的設計與互動方式,讓民眾更容易理解抗藥性的危機。 奇美醫院也推動「四不一樣、掛號三問」的用藥原則,提醒民眾正確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院方表示,展覽將持續至本週五,歡迎民眾把握機會前來參觀,一同為對抗抗藥性盡一份心力。

連假出遊 5要2不遠離食物中毒

連假出遊 5要2不遠離食物中毒#金黃色葡萄球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想遠離食品中毒,5要2不就對了!預防食品中毒的5要「要洗手、要新鮮、要生熟食分開、要徹底加熱及要注意保存溫度」,以及「不要飲用山泉水、不要食用不明的動植物」2不原則,可常保飲食安康。食物徹底加熱 防諾羅病毒107年造成過內食品中毒的前三名病原性微生物,分別為諾羅病毒、金黃色葡萄球菌及仙人掌桿菌。其中最常被發現造成食品中毒病因的諾羅病毒,只需要少量的病毒就可導致上吐下瀉,諾羅病毒不耐熱,因此餐點都要徹底加熱至中心溫度70℃以上再食用,即可避免中毒。但要注意的是,酒精無法消滅諾羅病毒,所以在如廁後、製作及食用餐點前,一定要用肥皂等清潔產品洗手。至於容易被微生物污染的貝類水產品,應避免生食,在烹煮蛤蜊或牡蠣時,當貝類的殼張開後,也要多煮一會兒再吃。金黃色葡萄球菌是微量存在人體表皮的微生物,若調理食品者手部有傷口化膿時,就容易讓金黃色葡萄球菌孳生增殖,食品製備過程一不慎,就可能污染食品,食入後造成上吐下瀉等不適症狀。調理食品者應注意個人衛生及穿著整潔,並注重手部清潔及消毒,若手部有傷口,則需妥適包紮處理,並戴上不透水手套。餐點放室溫太久 恐孳生毒素在仙人掌桿菌方面,容易透過環境中的灰塵或病媒污染食品,菌體不耐熱,但可能形成耐熱性芽胞,因此便當或餐點製備後,又在室溫下貯存過久,就可能使仙人掌桿菌芽孢萌芽增生,並產生毒素,吃了導致腹瀉或嘔吐等症狀。食藥署建議,應注意衛生管理,避免食品受到灰塵及病媒等污染;食品食用前也要徹底加熱,烹調後應儘速食用,如未能馬上食用,最好保溫在60°C以上,或儘速冷藏(7°C以下)或冷凍(-18°C以下)保存。不生飲山泉水 不吃不明動植物出外郊遊遵守「不要飲用山泉水、不要食用不明的動植物」原則,曾有民眾飲用未經充分消毒及煮沸的山泉水,導致諾羅病毒食品中毒案例。此外,也曾發生誤食綠褶菇、姑婆芋、大花曼陀羅及蟾蜍等動植物後造成食品中毒之案例,秉持「5要2不」的原則,才能開心出遊平安回家。

地上玩染細菌 2歲童險蜂窩性組織炎

地上玩染細菌 2歲童險蜂窩性組織炎#金黃色葡萄球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2歲卓姓男童參加完喜宴後,父母發現男童的腳與屁股都出現水泡,隔天也陸續冒出紅疹,原來是男童右膝處原有一未癒合的傷口,喜宴當晚與其他小朋友在地上玩耍,醫師懷疑可能是地毯上的細菌從傷口爬進身體導致膿痂疹發生。男童吃完5天抗生素後,水泡結痂並逐漸消退好轉,讓父母終於安心下來。避免抓癢讓膿痂疹擴散、減少蜂窩性組織炎機率男童母親指出,孩子本身容易過敏,出現紅疹水泡時還以為是腸病毒上身,童綜合醫院皮膚科醫師李俊諒開立口服抗生素與皮膚外用藥膏,叮囑家長要讓孩子確實用藥,並避免孩子因癢去抓患部,避免膿痂疹擴散,並減少再發生蜂窩性組織炎的機率。出現水泡、具癢感 好發四肢、軀幹、皮膚李俊諒醫師表示,膿痂疹是一種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或化膿性鏈球菌所引起的皮膚細菌感染,容易發生在悶熱的夏季。個案的症狀應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所導致的水泡性膿痂疹,皮膚會出現大小不一的水泡,具搔癢感,好發於四肢、軀幹、皮膚及臉部,皰內的內容物會從清澈變成混濁,水泡乾涸後則留下痂皮。防細菌 患者衣物、被單要跟家人分開清洗李俊諒醫師呼籲,小朋友身上有傷口時,要注意不要直接接觸不潔的環境與物品,防止細菌藉此竄入。另外,因為膿痂疹會經由接觸傷口分泌物傳染,因此若家中有孩子感染時,不要直接接觸病童皮膚,並避免病童用手搔抓患部,預防病灶擴散到其他部位導致更嚴重的蜂窩性組織炎。另外也要注意的是,患者的衣物與被單要與家人的分開清洗,並用水煮沸消毒,才能全面防止細菌。

新殺菌技術 有效對抗「超級惡菌」!

新殺菌技術 有效對抗「超級惡菌」!#金黃色葡萄球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金黃色常常造成皮膚傷口感染、敗血症、蜂窩性組織炎。根據統計,2016年全球約70萬人死於抗藥性細菌。預估到2050年,1年至少會有上千萬人死於抗藥性相關的感染疾病。而超級惡菌又能抵抗抗生素的治療,要發展出可臨床應用的新型抗生素,至少需耗時10年以上,在新藥開發完成前的空檔,將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與生命。超級細菌在80年代流行率達60%成大醫院皮膚部皮膚光療科主任王德華醫師表示,由於抗生素濫用及細菌演化的進步,台灣在1980年代開始出現被形容為「超級惡菌」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在台灣醫院中流行率已達60%。王德華醫師與銘傳大學生科系梁致遠老師組成生技研究團隊,近期研發出以紫光殺菌的技術,可以成功殺死醫院中具多重抗藥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提供了一種非抗生素治療的「紫光動力殺菌法」,避免細菌發展出更厲害的抗藥性超級惡菌。維他命B2及其衍生物經過光照可破壞細菌DNA王德華醫師指出,光動力療法結合光刺激來活化感光劑,對抗致病性微生物、消滅癌細胞、降解抗生素殘留等。研究團隊發現,維他命B2及其衍生物經過光照,可產生各種不同型態的化合物及自由基,竟能破壞細菌的DNA,導致細菌的死亡。研究團隊發現以30微莫耳濃度的維他命B2衍生物,放入含有細菌的培養液中,以紫光照射30分鐘,照射1次即可殺死97%的超級惡菌。新殺菌技術的產物完全無毒王德華醫師指出,維他命B2為人類必需的維生素,存在於肉類、深綠色蔬菜、乳製品及蛋類食品中,其降解產物完全無毒,經過光照又能殺死抗藥性細菌,使「紫光動力殺菌」成為簡單、安全、具應用潛力的殺菌技術。

右手中指、食指腫痛?恐為甲溝炎!

右手中指、食指腫痛?恐為甲溝炎!#金黃色葡萄球菌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何謂甲溝炎?甲溝炎是指甲周圍組織,包括兩側的旁甲溝,及底部的近側甲溝的發炎,症狀是紅、腫、痛甚至化膿現象。急性甲溝炎主要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偶爾白色念珠菌也會,剛開始只是局部發紅,稍微輕碰即疼痛難耐,尤其在夜晚特別嚴重。二至三天後產生化膿現象,除了在指甲周圍,也可以一直延伸到指甲下方。慢性甲溝炎會有甲面凹凸不平、變白或變黃現象至於慢性甲溝炎則是念珠菌、格蘭氏陰性菌〈Klebsiella,Proteus〉及各式各樣雜菌都有,指甲呈黃褐或黃綠且變形,產生如波浪狀凹凸不平、變白或變黃現象。此外慢性甲溝炎也常合併綠膿桿菌的感染,而讓指甲變綠。慢性甲溝炎的病因不只是感染,一些刺激物質如肥皂水、作家事的湯湯水水都會積留在甲溝中,形成慢性的刺激現象。因此除家庭主婦外,慢性甲溝炎在酒保、廚師、洗衣工也很常見,算是一種職業病。在統計上右手中指、食指及左手中指是最好發部位,在一般男性及腳趾則較少產生。外傷是誘發甲溝炎主因,因為原本指甲與周圍甲溝間有小的缺損,病菌及刺激物質才得以進入,導致發炎。溼疹、凍瘡、乾癬、吸手指也都會促使甲溝炎的形成。自體免疫疾病也會讓甲溝血管擴張而發紅不過指甲周圍泛紅,不一定就是甲溝炎,一些自體免疫性疾病,如紅斑性狼瘡、全身性硬皮症及皮肌炎等,都會導致甲溝的血管擴張而發紅,需要即早檢查及切片、抽血化驗。更可怕的是致命的惡性黑色素癌,也可能以頑固性甲溝炎來表現,稍一不慎即錯失治療時機。急性甲溝炎的處理較為容易,只要早期給予抗生素即可,如果膿已經形成,則以小針頭將膿戳破,疼痛立即就明顯改善,但有時就診較慢,讓細菌由旁甲溝向內進入甲床下方,則可能導致指甲的脫落。至於慢性甲溝炎的處理,則較為複雜,除了以水劑的類固醇搭配抗黴菌劑、殺菌劑外,急性發作時可依細菌培養另加抗生素治療,但因為這些細菌有時只是伺機性存在,並非主兇,因此有些細菌可以不加治療。勿自行以牙籤等物清除甲溝或修剪甲皮使用外用殺菌劑或抗黴菌劑治療時,往往需持續治療至少3至4個月,在治療期間應儘量保持手部乾燥,做家事宜戴手套,但應避免戴著橡皮手套在熱水中太久,否則汗水的刺激,可能反而會使甲溝炎惡化。此外即使是生鮮水果如柑橘類、番茄也要避免手部接觸。如果真要碰水,又不方便戴手套時,則可以嘗試以凡士林塗在甲溝,以防止水性刺激物進入。如果患者手部有其他皮膚病,也要一併治療手部皮膚病。在手部保養上,勿自行以牙籤等物清除甲溝,或修剪甲皮,而造成進一步傷害。對於頑固肥厚型慢性甲溝炎,也有人以手術切除腫脹部分來加以治療。 (本文摘自/從生活中照顧皮膚/台視文化)

細菌孳生冰品變「毒品」? 夏季當心食物中毒

細菌孳生冰品變「毒品」? 夏季當心食物中毒#金黃色葡萄球菌

夏季一到,冰品店總是大排長龍,消暑解涼的同時,可要多多注意食品的衛生和新鮮度,因為高溫潮濕氣候易孳生細菌,稍不注意可能就會食物中毒!據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98年統計資料顯示,5月、8月及11月為食品中毒高峰期,尤其夏天高溫潮濕,食品容易變質腐壞,要特別注意涼麵、涼拌菜、生魚片、生菜沙拉、冰品、冷飲等食品,以免把病毒吃進肚子。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民國80年以來,食物中毒個案有逐年增長的趨勢,以腸炎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桿菌為導致中毒原因的前3名,品項又以複合式食品、餐盒、糕餅類居多。 醫師表示,以往送醫的食物中毒個案,多為吃生冷食物與冰品所致,路邊請客吃流水席出問題的也常有零星個案。衛生局呼籲大眾,要避免食物中毒,必須遵守「五要」原則,包括要洗手、要新鮮、要將生熟食分開、要徹底加熱、要低溫保存,如此可降低食物中毒的機率。醫師提醒,若出現上吐下瀉、劇烈腹絞痛、發燒、虛脫等症狀,可能就是食物中毒徵兆,應盡速就醫。˙抗食物過敏五個小撇步 ˙糖尿病患者 辛辣食物少碰!

無故臀被叮 女子感染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

無故臀被叮 女子感染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

酷暑熱浪來襲,正是年輕女子展現曼妙身材的季節。俏麗的打扮除了會吸引路人的眼光外,小心!萬一不慎「招蜂引蝶」,無故被叮咬一口,可能就變成引來「驚訝的眼光」。正值青春年華、擁有曼妙身材的林小姐,逛街時穿著時髦的迷你裙,突然覺得臀部好像被蟲咬一口似的痛了一下。4天後右側臀部又紅又腫,還有些許的發燒,她到診所就醫,醫師建議她到醫院求診;台中醫院感染控制科陳宗家醫師從她臀部的紅腫處抽出多量的膿液,經細菌培養竟然是「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陳宗家醫師表示,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分社區型及院內型兩種,社區型感染常見於皮膚、軟組織,就如同這位小姐;患者因被叮咬部位在臀部,因此不易察覺傷口已經紅腫,而是當要坐椅子及不小心碰觸到時感到非常疼痛還有發燒,才知道要就醫。」就醫時傷口直徑約6 公分,初期因感染菌種未明,因此先使用一線抗生素,陳醫師於傷口抽出約10 ㏄的膿液並送細菌培養,待細菌報告出爐立即更換抗生素,目前患者傷口經清瘡術及抗生素使用後復元良好。陳醫師建議,夏日病媒蚊蟲活動較活躍,無論是到郊外遊玩或居家,都要小心儘量不要被叮咬,家中環境清潔是避免滋生病媒的方法之一,而適當的衣物庇護也是避免被叮咬的方法。千萬不要讓蟲蟲為你獻上牠最毒的吻。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