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子

5歲即可做過敏原檢測 找出過敏因子

5歲即可做過敏原檢測 找出過敏因子#因子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人體的免疫系統主責抵抗外來的侵犯,但若反應過當,就會因為過度敏感而造成過敏症狀。現今過敏的人口數較過去成長許多,與環境變遷有很大的關係,早期社會「垃圾吃、垃圾大」,現在的家長則時時需消毒,有時反而失去了鍛練孩子免疫力的機會。根據研究,過度消毒的行為,孩子反而容易抵抗力變弱。7歲小寶每天早上起床都猛打噴嚏,有時誇張的程度,可以擤掉家中半包衛生紙;11歲的阿順則是皮膚嚴重過敏,搔癢的程度,常常讓他晚上無法好好睡覺。過敏兒的比例,每年居高不下,看著孩子被過敏症狀所苦,家長心疼感受無以復加。羅東博愛醫院耳鼻喉科陳盈霖醫師表示,氣候變遷帶來高溫,使塵蟎更易孳生;空氣汙染加劇、大量食用加工食品、抗生素濫用等,都是造成如今過敏人口增加的潛在原因,以抗生素的使用來說,在正規的情況下使用,能克服細菌感染的危害,但如果濫用或依賴使用,則可能造成體內益菌叢被破壞,不利健全抵抗力。陳盈霖醫師提醒,要緩解過敏症狀,還是必須從日常生活做起,於飲食、運動調養身體,並輔以藥物治療方為上策,除了避免時時過於緊張的消毒環境,也要多接近大自然、多吃原型食物、注意保暖。必要時,建議可於醫療院所進行過敏原檢測,了解造成過敏的原因,若是對某食物過敏,就避免攝取,若是對難以避免的塵蟎或空氣污染原過敏,除了定期清潔家中寢具、善用除濕機之外,也建議可養成居家清洗鼻子的習慣,舒緩過敏症狀,增進鼻腔健康。過敏原檢測只需少量的血清檢體量,即可同時檢測45項本土過敏原,對比國外的過敏原檢測,增加了本土特有的物種,如:熱帶無爪蟎、小黑蚊與芋頭等,更貼進國人的檢測需求,且只要滿5歲即可接受檢測,有助國人釐清自己的過敏原因。以前述阿順的例子來說,經檢測推斷阿順應是對奶製品過敏,自從家長替他避開奶製品後,皮膚過敏的狀況已大幅改善,睡眠品質也逐漸穩定。

寶寶胖嘟嘟才可愛?醫:恐埋糖尿病因子

寶寶胖嘟嘟才可愛?醫:恐埋糖尿病因子#因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寶寶胖嘟嘟才可愛!這是多數父母及家中長輩常見的觀念,然而醫師指出,虛胖的寶寶外型圓潤,但肉摸起來卻軟軟的、不夠結實,原因就在於體內脂肪含量過高,長期下來,很有可能成為日後罹患糖尿病的禍根。美國研究發現,喝母乳的寶寶可減少三倍以上的過胖風險,有較好的體重及體脂表現,讓寶寶結實不虛胖,關鍵就是母乳中的「蛋白質」。母乳蛋白質 讓寶寶結實不虛胖台北榮民總醫院小兒科陳俊仁醫師說明,蛋白質是構成身體的重要基礎原料之一,具備產生熱量、合成身體所需物質,以及最重要的修補與建造身體的功能,這些都是發育中寶寶最重要的成長根基。如果寶寶攝取的蛋白質中胺基酸組成不平衡,有可能刺激胰島素的大量分泌,進而讓體重快速增加。而母乳蛋白質,不僅可提供寶寶肌肉及骨骼等生長發育的養分,更因為有均衡的胺基酸組合,有助維持標準的體重和體脂,讓寶寶結實不虛胖!降低未來體重超標的風險。肥胖兒童 慢性病風險大增陳俊仁醫師提醒,如果寶寶2歲前體重增加過快,日後超重的機會也會相對提升!根據國健局調查,體重過重及肥胖兒童,其血壓、血糖、血脂異常比率,幾乎為正常體重兒童者的2倍,日後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就會大增,為了孩子的長遠健康,家長千萬不能輕忽幼兒期體格的影響性。哺餵母乳能讓寶寶只長肌肉不長胖,維持長期健康,然而,若因故無法餵母乳,或者是面臨寶寶轉奶期,需要改喝配方奶時,建議挑選蛋白質組成接近母乳比例的配方奶。隨著配方奶技術越來越進步,現在已經有新科技可以升級蛋白質品質,其胺基酸比例符合寶寶成長所需,能讓寶寶維持適當的體脂表現,養成健康好體質。

我國年增萬名早產兒 晚育、吸菸最危險

我國年增萬名早產兒 晚育、吸菸最危險#因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新生兒未滿37週就出生,即是早產兒,台灣每12個新生兒就有1個是早產兒,依據國民健康署出生通報系統統計資料顯示,我國早產兒發生率由95年起皆維持在8.5至9.3%之間,103年有1萬8940名早產兒,佔全國活產新生兒的8.95%,其中20歲以下或35歲以上高齡產婦生出早產兒比率較高。吸菸易致早產、死胎國健署署長邱淑媞指出,早產原因有許多種,依據美國疾病管制署資料顯示,常見原因包括:多胎妊娠、母親子宮或子宮頸問題、母親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凝血障礙、抽菸、飲酒及藥物使用等,且早產會造成嬰幼兒健康影響,包括智能障礙、腦部發育遲緩、呼吸道疾患、視力及視網膜問題、聽力損失及哺餵與消化道問題等。此外,孕婦吸菸或暴露於二手菸會導致早產、胎兒體重過輕或死胎等傷害。根據過去研究對於預防早產的介入方法顯示,戒菸、降低多胚胎植入,減少非醫學理由的引產及剖腹產,可減少早產兒的發生。邱淑媞署長表示,為保護母嬰健康,避免2手菸暴露,已針對吸菸孕婦,由產檢醫事人員提供轉介戒菸、已設置戒菸服務合約醫事機構,提供吸菸孕婦及家人二代戒菸服務;另兒童/孕婦健康手冊中,也載述菸害及相關戒菸服務資訊;為了胎兒的健康,並預防早產,呼籲準媽媽及家人們儘速戒菸。3招助孕婦降低早產風險邱署長表示,把握「適齡婚育」、「戒除菸害」、「有早產徵兆及早準備」等原則,將可有效預防早產及降低早產兒死亡或殘疾的風險,並掌握孕前、孕期3良方,常保母嬰健康!1) 健康生活/不抽菸、喝酒,均衡飲食及充足營養。2) 孕前提早準備,孕期多注意/適齡婚育,懷孕間隔不要太密;減少人工生殖胚胎植入數,降低多胞胎妊娠風險;另定期接受產檢,注意早產徵兆。3) 醫院選擇/有早產風險者,要選擇「高危險妊娠孕產婦及新生兒照護品質中度級、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產檢及待產。

高惡性轉移性乳癌存活率 與6大因子有關

高惡性轉移性乳癌存活率 與6大因子有關#因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據癌登顯示,台灣目前每年新增破萬名的乳癌患者,成為威脅女性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特別是在臨床上被定義為「高惡性轉移性乳癌」的患者,因化療效果不佳,但病情進展快速且預後差,治療上仍有困境。高惡性轉移性乳癌 死亡風險最高飆至4.79倍根據2015年5月最新刊載於國際醫學期刊《乳房》針對高惡性轉移性乳癌特徵所做的系統性回顧的論文指出,目前臨床上普遍對於預後差的轉移性乳癌患者,以「高惡性」稱之,並以醫學上最高的證據指數顯示,這群患者的存活與6大危險因子相關。對此,三總血液腫瘤科戴明燊醫師表示,導致高惡性轉移性乳癌患者的存活率及無疾病存活期下降的危險因子,包括臟器轉移、大於三處器官轉移、三陰性、循環癌細胞數量、腫瘤分化級數3等,若以死亡風險來說,大於三處器官轉移者為2.47倍、三陰性者為4.3倍、循環癌細胞數量大於等於5者則為4.79倍。Her2陰性患者 對化療的反應率僅約2成雖然目前乳癌治療已趨向個人化,但台北長庚醫院一般外科暨乳房外科陳訓徹醫師表示,以長庚為例,目前新增的乳癌患者約有6%初次確診時,病情已轉移,其餘的94%在治療後五年約有15%轉移。像是Her2陰性的乳癌患者,若面臨轉移,以賀爾蒙陽性和陰性做區分,前者若為臟器功能惡化或轉移症狀明顯,會跳過荷爾蒙治療,直接採取化療;後者則僅有化療可選擇,但目前Her2陰性的轉移患者對化療的反應率約為2成。但戴明燊醫師表示,目前臨床發現第一線使用紫杉醇合併標靶藥物血管新生抑制劑,較單一使用紫杉醇治療,不僅可增近2倍腫瘤反應率,也可延長近2倍無疾病惡化時間,減輕患者病情進展快速的痛苦,成為高惡性轉移醒乳癌的選擇治療。

行程忙、過度操勞 星雲大師中風住院

行程忙、過度操勞 星雲大師中風住院#因子

高齡85歲的星雲大師中風住院,佛光山指出,星雲大師最近因行程忙碌、過於操勞,26日晚主持會報時,覺得左側手腳無力,由弟子送往高雄長庚醫院,經檢查發現腦內血管硬化合併右側額葉缺血性腦中風,經治療後,病情穩定。長庚醫院表示,星雲大師有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三高」現象,以及缺血性心臟病史,今年十月還曾因缺血性腦中風住院。(圖:星雲大師,擷取自佛光山網站)國民健康局於2007年委託進行的「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追蹤調查研究」發現,體重過重及肥胖(身體質量指數BMI≧24)是造成中風的危險因子。國健局指出,中風為國人10大死因的第3位,2010年因中風死亡的人數達1萬134人。國內民眾的中風類型以缺血性中風為最多,佔7成左右。由於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若能於發生後3小時內給予血栓溶解劑靜脈注射治療,將可有效減少中風導致的殘障。然而分析中風患者的到院時間發現,卻僅有28.7%的缺血性中風病患於發作後能在2小時內到院。國民健康局局長邱淑媞呼籲民眾,牢記FAST辨別中風四步驟:一、「F」就是FACE,請患者微笑或是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二、「A」就是ARM,請患者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而垂下來;三、「S」就是SPEECH,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當三者症狀出現其中一種時,就要趕快送醫。四、「T」就是TIME,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送醫,爭取治療的時間,把握「急性中風搶救黃金3小時」。

三不三要原則 防留置導尿管泌尿道感染

三不三要原則 防留置導尿管泌尿道感染#因子

侵入性醫療措施是急重症加護單位維護病患生命安全的重要設備,如人工呼吸道、靜脈輸液系統、鼻胃管、尿管及各種引流管等。奇美醫學中心5C加護病房副護理長熊妙玲指出,因此,所有侵入性醫療措施一旦置入,護理師即應依標準作業及感染管制之程序執行照護維護安全的病患照護,依據學者研究指出,導管留置時間是預測感染危險重要因子之一,而導管放置時間越長感染機率越大,因此建議在臨床照護上「不再使用之導管,應盡快拔除」。所以加護病房照護團隊應在置入體內的那一刻起,就應開始計畫拔除各項侵入性插管,以期早日恢復身體第一線正常的屏障功能。熊妙玲說,留置導尿管的使用也是重症加護病患常見置入管路之一,國內外研究報告指出,泌尿道感染佔院內感染30%至40%,有可能會延長住院天數,增加死亡率,所以「適當時機使用導尿管、早期拔除導尿管」才能真正幫助病患解決暫時排尿困難之問題,並且預防院內泌尿道感染之發生。內容涵蓋每日評估留置導尿管適應症,無適應症時應儘早拔除導尿管,以及落實「三不三要」照護原則,三不照護原則即:1.入加護病房不必要常規置入尿管;2.不要定期七天更換尿管;3.拔除尿管前不要尿管訓練。三要照護原則即:1.分泌物多或尿管染污時、要執行會陰沖洗;2.要維持尿管與尿袋間密閉式系統,如尿管留置超過七天要留取檢體時,建議直接更換新的尿管;3.要避免膀胱灌洗之,並向院方申請個人化會陰沖洗小瓶、男女病患床上解尿替代用物、預防失禁性皮膚炎之照護方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