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滋寶寶

準媽媽別忘!三方面架構愛滋防護網

準媽媽別忘!三方面架構愛滋防護網#愛滋寶寶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在國外居住的準媽媽,懷孕後未曾產檢,也不曾接受愛滋篩檢,懷孕至第3孕期時才返台待產。產檢時愛滋病毒檢驗呈陽性,血液病毒量偏高,立即進行抗愛滋病毒治療,寶寶出生後也給予預防性服藥及定期追蹤檢驗。但寶寶滿2個月後仍確診為愛滋病,為3年來第一位愛滋寶寶。篩檢、醫療及照護 三方面架構防護網疾管署表示,研判寶寶可能於懷孕時期即遭感染,目前寶寶健康狀況良好,已開始服藥治療。婦女懷孕期接受愛滋篩檢為預防母子垂直感染的關鍵期。 為了讓嬰幼兒免於愛滋威脅,疾管署自94年起推動「孕婦全面篩檢愛滋計畫」,就篩檢、醫療及照護三方面,架構母子垂直感染防疫網,提供孕婦、臨產婦及新生兒愛滋快速篩檢;近3年孕婦愛滋篩檢率達99.7%。1)  提供完善的免費醫療:孕期、產程中及產後預防性服藥。2)  加強配套的照護措施:免費提供母乳替代品,疑似感染新生兒出生後8至12小時開始預防性治療,並由專人協助服藥6週,同時定期追蹤採檢,以預防母子垂直感染。性器官結構、性行為特性讓感染風險高台灣自76年出現首例女性愛滋感染者至今已30年,相較於國外,台灣女性感染愛滋的問題雖不算嚴重,但由於性器官結構、性行為特性等特質使其感染風險更高。 疾管署呼籲,女性主動愛滋篩檢,準媽媽更應重視及早接受孕婦愛滋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接受預防性治療,即能有效控制病情,讓寶寶正常發育。

何韻詩擔任一日保母 擁抱愛滋兒

何韻詩擔任一日保母 擁抱愛滋兒#愛滋寶寶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藝人何韻詩力挺世界愛滋日,儘管行程滿檔,依然抽空替世界愛滋關懷盡一份心力,這次加入M.A.C世界愛滋義工行列,得知要挑戰一日保母任務,前幾天還連忙向身邊友人討教幾招,深怕當天出糗,今日前往關愛之家,一看到嬰兒,何韻詩頓時母愛湧現,泡奶粉、抱小孩、換尿布通通難不倒她,保母任務相當成功。何韻詩表示,她曾前往非洲探視愛滋病患,親眼看見一名受愛滋病丈夫感染而生下愛滋寶寶的年輕媽媽,不斷遭受辱罵、家暴,但周圍的人卻選擇沉默,放任其丈夫的不平等對待。她對此情形感到非常難過,也希望透過自己的力量能為愛滋關懷做出些許貢獻。勿歧視不是口號 接觸表達愛與關懷 能讓疫情更受控制現場何韻詩被問到,曾擔任過愛滋活動大使,也接觸過許多愛滋患者的她,當初是如何克服內心障礙走入愛滋患者中?她表示,愛是沒有差異的,當你愛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走向他,表達你的愛和關懷,而不是淪為口頭上的形式;而自己分享出來的愛也能帶給別人勇氣,蛻變出更閃耀的生命力。雖政府不斷強調篩檢與三零政策,但疫情仍然不斷攀升,原因可能除了高危險族群忽略自我保護外,社會過度歧視愛滋感染者也讓感染數不斷上升。為此,關愛之家表示愛滋防治應該全民共同參與,從落實「關懷、接納、陪伴、支持」開始,讓歧視降到最低。再加上先進的醫療技術與藥物發展,愛滋病已是可以透過藥物控制的慢性病,逐步讓疫情受到控制,愛滋防治三零目標(零新增、零歧視、零死亡)就不再遙遠。

母子垂直傳染愛滋機率 可降至2成以下

母子垂直傳染愛滋機率 可降至2成以下#愛滋寶寶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採訪報導)台灣地區本國籍愛滋感染患者截至2013年2月底止約有2萬5千人,其中女性感染者有1714人,僅占7%。台灣露德協會表示,其實台灣女性愛滋感染者,多半是另一半不當性行為或藥物注射感染,但因女性感染人數稀少,其相關權益與照顧往往不受重視,加上刻板印象等因素,社會的負面標籤與汙名往往比男性感染者更為嚴重。署立桃園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鄭舒倖表示,感染愛滋病毒並不會馬上發病、死亡,只要透過穩定的戒診跟服藥,其壽命與一般人無異。透過定期做愛滋篩檢,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也可降低傳染給他人的風險。另外,因女性愛滋感染者其罹患子宮頸癌是一般女性的2至10倍,疾管局也針對30歲以下女性愛滋感染者,提供免費子宮抹片檢查。愛滋傳染途徑主要為無防護措施的性行為、血液感染(針頭)、母子垂直傳染等三種。尤其在現今社會風氣較開放的社會,從事性行為的保護措施應該更為謹慎。鄭舒倖說,感染愛滋必定是很大的衝擊,不過只要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經由醫師評估,選擇適合藥物服用或者定期回診追蹤,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療。另外,雖然愛滋病毒確定會透過母體傳染胎兒,但醫療科技的進步,可將寶寶的感染機率下降到2%以下,孕婦若感染愛滋,也是有很大的機會可以生下健康的孩子。台灣露德協會秘書長徐森杰呼籲,對於愛滋感染者,尤其是少數女性感染者,我們應給於更多的關懷、協助,給予擁抱、陪伴都是一種幫助,使她們減輕焦慮和不安,積極就醫。此外,不管有無健保,都可申請全國醫療卡,進行愛滋的相關檢查與治療目前都不需收費。(圖片/記者劉麥文攝影)

不知道看哪醫科?找家醫科就對了

不知道看哪醫科?找家醫科就對了#愛滋寶寶

七十歲的江爺爺就是如此。獨居的他幾乎每個月都會到醫院報到,老是說自己心臟、肝臟、腎臟等有問題,這裡疼、那裡痛,各個器官都點過名,每次檢查結果都沒有異狀,但江爺爺就是不相信,堅持自己一定生病了,只是沒有檢查出來。就醫時,到底該找哪一科才對呢?阮綜合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陳碧芳表示,很多人往往先研究門診單所列出各專科,或到處去打聽,實際上,碰到這種情形,最保險的作法應該是,先找一位值得信賴的家庭醫師,或到家醫科掛號就診,尤其病人什麼都不懂時,家庭醫師的角色更形重要,家庭醫師提供良好諮詢與建議,提高對症下藥。為何要先找家庭醫師?陳碧芳醫師解釋,主要原因在於醫師不是神,無法一眼看出病根,病人要對自己的病情及問題做點功課,將身體所有病症說清楚,讓醫師通盤了解,才能協助醫師作出正確的診療,能減少逛醫院的次數。選擇值得信賴的家庭醫師,重要的原則,包括方便性高、距離近、可提供全人服務、提供協調性照顧及轉診、持續的醫療照護等,還必須是位負責任的醫師。如果目前尚沒有專屬的家庭醫師,到醫院掛家醫科就診,也可以獲得較好的醫療照顧。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