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憂鬱是一種不快樂的情緒,當不快樂的情緒強度影響身心和生活、發作時間延長、發生頻率增加,就須專業介入。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陳質采醫師說明,網路是現代新興的工具,帶來感官的反應,過度使用可能影響青少年的視力、姿勢及情緒等身心健康。她也強調了解與覺察情緒的重要性。建議可嘗試使用憂鬱情訊檢測APP或手寫心情日記做紀錄,了解自己當時實際的感受,屆時尋求醫療協助時,也能藉此份紀錄讓醫師更了解整體狀況,包含情緒起伏的時間點,情緒低落的前因後果等。呼籲有憂鬱情緒孩子的家長,適時調解自身的情緒,不受孩子負面的話語影響,把他每一點小進步都看成大進展,才能保持樂觀的心情。隨時檢視自己的情緒狀態 避免憂鬱上身董氏基金會今年以大台北地區國高中職生為對象進行的調查發現,12.4%青少年「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尋求專業協助」,扣除睡眠時間,青少年每天有近五分之一的時間都感覺壓力大。 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表示,在憂鬱防治上,非常多的研究顯示「情緒篩檢」有助於了解自己的情緒狀態。因此基金會針對不同年齡層研製3種憂鬱情緒檢視量表,因應需求開發了「憂鬱檢測APP」,其中包含名人紓壓分享、放鬆練習、好圖分享等,提供民眾所在位置周邊包含醫療、諮商、支持等不同類型的心理健康資源供選擇。民眾可以時時檢視情緒,覺察自己的心理狀態,是有效防治憂鬱症的第一步。心理健康看不見 卻影響自我與周圍的人合隆毛廠總裁陳焜耀表示,過去曾因工作壓力陷入低潮,在兒子的邀約下一起參加了馬拉松,靠著跑步運動,促進及維持自己的身心健康。他分享使用憂鬱檢測APP經驗,花2-3分鐘就知道自己的情緒狀況,可以提醒自己適時放鬆或需要找人談談、求助專業等。他提醒,心理健康是看不到,卻經常影響著自己及周圍的人,非常需要重視的事。使用檢測APP可客觀地了解自己情緒變化,透過持續記錄及回顧,就不會讓負面情緒累積而不自覺。透過書寫心情日記 與自己對話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董氏基金會今年以大台北地區國高中職生為對象進行調查,回收有效問卷2,140份,結果發現青少年心情不好時,僅不到2成青少年會「主動求助」。不想求助的原因以「不想麻煩對方」最多,其次為「說不出口」。13.5%受訪者「常」覺得孤單,越覺得自己「孤單」,其達憂鬱的比例越高,憂鬱程度越嚴重者,「與他人互動/聊天」而上網的比例越高。葉雅馨說,孤單與憂鬱相關,這與過去文獻結果一致,現在青少年習慣使用社群平台、即時通訊軟體發佈訊息與他人聯繫,雖然更及時便利,但仍有許多人感到孤單。透過書寫心情日記,記錄壓力的事情經過及後續處理方式,經由與自己對話,釐清問題與矛盾點,找出困擾的地方,學習篩檢自己的情緒,了解是否需尋求專業協助,甚至在未來遇到相似的壓力事件,就可回溯日記參考解決方式,避免再次陷入負面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