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昏法

簡單麻醉法 呼一巴掌就完成

簡單麻醉法 呼一巴掌就完成#擊昏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另一位傳奇故事中的人物善用雪的功力,讓後世外科醫師佩服不已,他是拿破崙部隊的首席外科醫師賴瑞(Dominique Larry)。先說一個他「因時制宜」的小故事。基本麻醉法─擊昏法1870年,拿破崙與俄國在艾勞(Eylau)的戰爭中,一位上校因為槍傷而無法控制肢體動作。賴瑞為此苦惱著,想盡辦法要取出這位上校身上的彈片卻 不得要領,因為受傷的肢體除了顫抖之外,疼痛也讓上校痙攣著。沮喪的賴瑞最後無法可想,只好將怒氣凝聚成一巴掌,惡狠狠地打在那位上校的臉上,使他昏了過去。那位上校醒來後,顯然對於賴瑞的冒犯耿耿於懷,很不悅地說:「軍醫長官,你怎麼可以呼我巴掌? 利用我身體不聽使喚時,趁機顯露我的懦弱?」無視上校的責怪,賴瑞回答說:「我要向您說聲對不起,上校先生,不過我剛剛從你身上移除彈片,救了你一命,我知道呼你巴掌很不敬,但我利用你昏過去的時間,完成了手術。」賴瑞利用自古流行的最基本麻醉法─擊昏法(Knock-out blow),完成可能痛徹心扉的手術,這點和宋朝官方記載用來替太監「去勢」的麻醉方式一模一樣,此法確實方便、快速,但也大概是沒想到可以利用「雪」。皮膚表面麻醉可借用冰凍的雪拿破崙接下來與俄國的博羅季諾(Borodino)戰役,在寒冬時作戰,賴瑞就讓好幾百位受傷的士兵浸泡在冰塊及雪一段時間,然後替他們截肢。這些士兵雖然因手術而存活,之後卻被柯薩克 (Cossacks)的騎兵屠殺。在醫療史上,這些拿破崙的士兵們不是最慘的,蘇聯與芬蘭在第2次世界大戰期間爆發的冬季戰爭(Talvisota)才最令人怵目驚心。戰事在1939年11月30日的嚴寒天氣中開打,雙方都運補不易,死傷一樣慘重。當時,雖然正規麻醉投入外科手術已將近100年,但據記載顯示,很多兩國受傷的士兵在利用「雪」冰凍後,就讓醫師直接動刀。或許傳承自戰場的經驗,再加上科學進步,在乙醚及笑氣還未發明的前幾十年,就有人設計出可以噴出後迅速降溫的有機溶劑,使皮膚瞬間被凍到失去知覺,因而可以用於表面麻醉,讓外科醫師能切開皮膚做手術。此種噴劑是當時外科醫師工具箱內,除了烈酒之外,另一個可以應用的麻醉用藥,也就是替球員瞬間止痛、消腫的Cold Spray 的原型。這種低溫治療的方式,在麻醉方法進步後,已經少有人拿來當局部麻醉使用。高壓壓縮製造液態氣體是降溫止痛藥品20世紀初,科學家懂得用高壓壓縮造成低溫的液態氣體 (例如二氧化碳變成乾冰、液態氮等),醫師就常使用它們去破壞皮膚病變及腫瘤,而Cold Spray 就變成運動場上第一線降溫、止痛的「藥品」了!醫療上使用的低溫療法不只如此,例如心臟外科在手術中使用「體外循環」時,為了延長使用時間,也利用降低患者體溫的方式,使新陳代謝率降低,減少長時間使用「體外循環」對人體的傷害。神經外科在腦部手術中也會利用低溫方式,降低手術對病患腦組織的損傷。現今外科醫師在手術之後當然不會放任患者不管,其他團隊會接手幫忙,不會像賴瑞一樣只管截肢手術,但在當時,戰爭使得醫師往往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無數病患因其他人傷害而死去,他是人不是神,只能「因地制宜、擺脫困境」,遇到殘酷的天災人禍時,放手一搏,其餘的則交給老天爺決定。(本文摘自/胖病毒、人皮書、水蛭蒐集人:醫療現場的46個震撼奇想/時報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