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溫暖

愛不缺席 別讓父母變成代名詞

愛不缺席 別讓父母變成代名詞#家庭溫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親情本來是一道有形的牆,自靈魂降生到脫離母體子宮,剪斷臍帶,打破第一道牆面,嬰孩成了一個獨立的人,也建立起無形的家庭關係,於是有了父親、母親、兄弟姊妹。感覺不到愛 逃避血緣上的意義親情從來無從選擇,而且不代表情感的自動延伸,它需要不斷地嘗試和學習。但是,很多人忘了怎麼開始?為何繼續?如何面對?當我開始築起牆面,選擇逃避一切血緣上的意義,其中有著千千萬萬的迫不得已……活著到底是怎麼樣的一件事呢?我看著父親,思考這類無以名狀的問題,試圖從破碎的親情中,看清生命的本質。心裡滿是問號 和母親之間只有沉默「稀尹,妳爸進醫院,跟媽媽回去!」混亂的一天,從媽媽出現在教室門外開始。母親只簡單說了這句話,然後站在門口等我出來,我急忙把所有東西掃進書包,奔到媽媽身邊,媽媽瞧我一眼也不瞧,就邁開大步,我還得小跑步才跟得上。親情是什麼?在前往醫院的車上,我看著有點熟悉又陌生的母親,還真不知道。母親穿著一件長袖T恤、黑長褲、黑外套,映著暗沈的臉色;她嘴唇緊抿著,雙手環抱胸前,死死瞪著前方,眼神透出來的絕望,像是無底洞一般,把我也跟著拉下去。我背著書包,肩膀挺直、手放在膝蓋上,心裡滿是問號,一句話也不敢說,和母親之間只有沈默。當愛變成恐懼 父母只是代名詞也許沈默是最好的存在吧,在母親消失這麼久以後。若是連這些都沒有,那還真是什麼都不剩。懂事以來,父母只是個名詞,只有在爭吵的時候,恐懼令人正視他們的存在。「要走就走啊!永遠都不要回來!回來我打死你!」「我再也不會回來!」躲在牆角的我,直勾勾地看著父母親冷戰、對峙,像兩隻被困住的野獸,把挫敗鬱悶化成激烈的言語,將怒恨摔在地上。這些在眼前血淋淋上演的戲碼,不是八點檔,而是生活中的劇情。在我幼小心中所不解的是,到底是怎麼樣的深仇大恨,讓原本因相愛而結合的兩人,反目成仇?若是如此,這世界還有愛嗎,或者,這就是愛?<尋路線索>˙仰望星空,再多的失意都能夠迎風而散,相信生命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壓力化為恐懼 愛的反面是忽略「說!爸媽離婚,你們要跟誰住!」這不是問句,而是極度尖銳的攻擊。爭吵的最後,問題永遠回到我與哥哥身上,好像孩子才是始作俑者、混亂的根源。弱小的膝蓋在崩裂的親情之前,逼得我只能俯首,祈求著脆裂的愛,能夠在一覺醒來之後,什麼事都沒有。龐大的壓力形成最深的恐懼,每晚在夢裡化成厲鬼或惡魔驚嚇著我,孤立無援的我,無能為力。有人說,愛的反面是恨。但是年紀小的我已經知道,愛的對立面是──忽略。婚姻失敗 父親對情感更加忽視 比起母親,父親卑微消極的形象、情感的忽視,似乎更加沈重。記憶中的他,幾乎不說話。婚姻失敗之後,他最常一個人坐在餐桌前默默喝酒,暈黃的燈光下,人影顯得更加單薄萎靡;有時一出門就消失,直到隔天早上,才看見他在房裡睡著。父親永遠都說很忙很忙,即使不知道做了什麼事情。一開始的他是不是就這樣,我不知道,只是懂事以來,一天之中和父親說話的機會,指頭數得出來。不斷遷徙 成為愛的遊牧民族用現在的眼光來看,父親是善良的,只是小時候的我,不懂。不懂屬於他的逃避,把喝酒、忙碌當成保護傘,卻只是保護了他自己,把周遭的人推入更深的旋渦之中。為了逃避母親,他將孩子當成籌碼,拒絕她的探視權,也讓我徹底失去母愛;為了逃避現實中失敗的婚姻,他怪罪一切,用消極代替溝通,把孩子送往親戚家,眼不見為淨,似乎才有辦法稍解挫敗。因為如此,我從大伯、姑姑、外公外婆家裡全住上一輪,搬家、轉學成了家常便飯。不斷遷徙的我,和誰都無法建立美好的關係,成了愛的遊牧民族,永遠被拋在界外。<尋路線索>˙當流下的眼淚都能化為一顆顆珍珠,鑲在走過的每條崎嶇彎道,尋路之旅就能變得不那麼孤單。(本文摘自/迷路回家:生命為我拐了許多彎/博思智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