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命

這裡跌恐致死 5大防跌保命法

這裡跌恐致死 5大防跌保命法#保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剛過完80歲生日的陳阿嬤,左右膝蓋偶爾會有痠痛的情況,嚴重時痛到沒辦法蹲,而腰背部的痠痛已經是5、6年老毛病了,某天,陳阿嬤不小心滑了一跤,跌坐在地,痛到站不起來,被送至急診,經過骨科醫師安排X光檢查,發現骨盆骨折,所幸無須開刀,但2天後,陳阿嬤在家不慎再度跌倒!檢查後發現是髖關節骨折,必須由骨科醫師開刀置換人工髖關節,靜養6週後疼痛改善、順利出院。高齡跌倒 致死排名第二台灣65歲以上長者,事故傷害導致死亡的原因,跌倒高居第2名,僅次於交通事故,而根據國內統計,長者跌倒機率會隨著年齡增加而升高。主計總處發布國情統計通報指出,去年3月底台灣正式宣告邁入「高齡社會」,在105年開始,連續三年增幅超過5%,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也升至14.9%,根據國發會推估7年後,也就是115年就會邁入「超高齡社會」,每5個人中就有1個是老人,預防跌倒導致骨折成為重要醫療議題。5大防跌保命方法衛福部樂生療養院骨科駱耀璋醫師提醒,家中的長輩有膝蓋疼痛、腰背部疼痛的問題,務必留意長輩們關節退化、脊椎退化以及預防跌倒骨折的問題,尤其是第一次跌倒後,更要注意後續容易再發生跌倒,甚至可能進一步造成骨折!1、加強健康體能:運動可增進肌力、平衡感、協調能力與柔軟度。2、攝取足夠營養素:維生素D和鈣質。3、維持居家安全:選購舒適的防滑包鞋,避免高跟鞋或拖鞋,避免單穿襪子在室內走動;改善照明提升辨識能力;樓梯及浴室內加裝防滑貼片與扶手;夜間留盞小夜燈供照明;椅子須有椅背及扶手,高度以坐姿膝關節90度為原則。4、評估跌倒的原因:請醫師協助評估跌倒的原因,如視力減退、平衡失調、下肢無力、認知障礙、使用多種藥物及不安全環境等,先找出病因才能對症下藥。5、定期帶長輩到醫院接受骨質密度檢查,提早預防骨質疏鬆,降低骨折發生的機會!留在自己熟悉的住所中得到妥善協助及照顧,並維持其原有之生活習慣及模式,是老人最歡喜又有尊嚴的生活方式,也符合人性化需求的自主照顧方式。為此,照護者若為長輩選擇合適的移行輔具,可以協助功能退化的老人進行日常生活活動,並減少跌倒的機會。教導家屬藥物的副作用,老人服用降血壓、鎮定安眠藥時,要注意避免姿勢改變引起低血壓而跌倒。讓我們一起為長輩提供安心、安全、安定的居家照護環境而努力吧!

抽菸、嚼檳榔致口腔癌 醫籲癌篩保命

抽菸、嚼檳榔致口腔癌 醫籲癌篩保命#保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癌症防治為健康養生最熱門的話題,許多癌症是有機會得到預防及早期治療的。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耳鼻喉部林玫君醫師指出,惡性腫瘤已連續33年蟬聯十大死因之首,其中口腔癌為癌症十大死因第5位,主要的致癌因子為嚼檳榔及抽菸,雖然近年來衛生機關大力呼籲民眾減少檳榔和菸的使用,然台灣口腔癌的發生率還是逐年增加。化放療後 恐致吞嚥、語言障礙國民健康署今年公佈的統計顯示,口腔癌為101年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第5位。口腔癌的五年存活率隨期數上升而下降,第三期為54.9%,而第四期只剩33.3%,除了要避免致癌物質的使用,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也是減少口腔癌致死率。林玫君醫師指出,晚期的口腔癌(第三、四期),不僅手術有一定的難度,術後通常要加做化學及放射線治療;治療後吞嚥、語言功能或外觀受影響是常見的併發症。 不明腫塊、嘴破逾2週是警示林玫君醫師表示,早期診斷口腔癌並非難事,針對有危險因子的族群(30歲以上,有嚼檳榔或吸菸之民眾),國民健康署提供免費的癌症篩檢,由耳鼻喉科或牙科醫師親自檢查口腔黏膜。若呈現不明腫塊、超過兩週無法癒合的潰瘍、紅白斑,都會建議切片檢查。 預防勝於治療,林醫師呼籲有嚼食檳榔或吸菸的民眾,戒掉這些習慣,並建議至各大醫療院所耳鼻喉科或牙科門診,進行口腔癌篩檢。

晚期腸癌別放棄!七旬老翁15年切肝4次成功保命

晚期腸癌別放棄!七旬老翁15年切肝4次成功保命#保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一名77歲的王伯伯,在15年前因一個禮拜沒有大便且腹脹不舒服至診所就醫,結果發現竟罹患晚期大腸癌,且病情嚴重需切除肛門才能存活,因此,他決定放棄治療,靜候命運的安排。直到後來在兒子的苦勸下,到了醫院接受化療及切除手術後,才保住了肛門與性命,原以為只要經歷一次腸癌切除就好,但在化療後三年,癌細胞轉移至肝臟,使得他15年內開了四次切肝手術,及無數次的化療,目前肝臟只剩正常人的一半,但癌細胞沒有再復發了,已接近痊癒的狀態。藥物治療+切肝 可提升晚期患者存活率大腸癌連續6年蟬聯癌症發生率榜首,儼然是癌症之王,對國人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且大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往往等到發現時多已是第四期。根據臨床資料顯示,第四期治療五年存活率僅僅11.1%,相較早期腸癌低出許多,但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現在腸癌四期肝轉移透過藥物治療及手術切除肝臟,也能讓癌末病人長期存活。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王輝明醫師表示,以往大腸癌轉移至肝臟,病人平均存活18個月,五年存活率通常只5%,但現在只要透過多點基因檢測與個人化標靶治療選擇,就可讓原本不能切肝的病患,有30%被轉化可進行肝臟腫瘤切除手術,切肝後五年存活率高達41%,更有不少活超過五年的病人,只要固定回診,已不需再另外用藥,病理上幾乎可以算是痊癒的狀況。此外,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魏柏立醫師表示,腸癌肝轉移病人,一般會先評估切肝後是否傷及肝功能,若腫瘤過大會先利用化療及標靶用藥等方式,讓腫瘤縮小,再進行切除手術;但若不會影響,會直接切除腫瘤,再搭配輔助化療及追蹤,幫助民眾擁有更多康復機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