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夫妻需要一起探索 無效的互動循環

夫妻需要一起探索 無效的互動循環#探索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伴侶間形成痛苦的負向互動循環,最大的原因是他們都在壓力下無意識地、立即性地、自動化地表現出求生存的因應模式。有趣的是,他們都以為這些不一致的應對姿態是解決關係難題、阻止關係惡化唯一的方法,但沒想到卻事與願違,反而演變為關係中更大的困難。此時,治療師需積極協助他們看到自己的不一致行為如何引發對方不一致的應急反應,又因對方不一致的反應引發自己另一個不一致的應急反應,兩人因此共同創造了無效、負向的互動循環。這些洞察可使伴侶雙方跳脫你錯我對的線性思考脈絡,開始拓展更多元角度的循環式思維,因而更能體驗到他們都參與其中,都需對彼此的溝通困難承擔一定程度的責任。循線探索不一致應對的負向循環治療師在伴侶各自表述難題時,就依循來訪者所描述的故事,進入其互動過程中,探究他們在遇到這些難題時會如何討論?如何處理?如何應對?如何表達?接下來另一方會做什麼來反應?接下來又會如何?……在會談剛開始的階段,治療師多半聚焦在事件與故事的細節,由此再導入來訪者不一致的溝通姿態,並且最好使用來訪者的語言反映其相互連動的效應,讓他們清楚看到這些各自用來解決困境的作法,已經形成一種不斷重複的循環引發彼此更多負面反應,但卻無法達到自己預期中想要的結果。例如,孩子發燒,小美看到阿健很晚才回家很不高興,於是她不斷翻舊帳、嘮叨他,想讓他知道她一個人面對孩子生病的慌亂無助。治療師反映伴侶雙方無效的互動循環來訪者與治療師經過以上的探索後,對兩人溝通產生的互動循環,大概已能覺察到自己和對方所參與的部分。在此階段治療師只要將以上歷程用語言以「反映」的技術(參見第 2 章)表達出來,讓他們對自己的溝通模式有更敏銳清楚的看見,並經由聽到治療師的回饋,在認知上更明確理解各自在溝通循環中所促成的部分。治療師在進行反映互動循環時,最好使用來訪者的用語、不帶評價、也不選邊站的語氣來描述他所聽到、看到的互動過程。(本文摘自/我們之間:薩提爾模式婚姻伴侶治療/心靈工坊)

醫訊/探索腦部醫學祕境 認識癲癇

醫訊/探索腦部醫學祕境 認識癲癇#探索

癲癇長期是一個不能被公開討論的隱諱疾病,但它的發生率卻比癌症來的高,全世界約有7千萬名癲癇朋友,每年也以12萬人的速度增加中。多數人以為癲癇是遺傳疾病,其實不然。醫師表示,癲癇症狀主要來自於「腦部傷害」,例如細菌或病毒性腦膜炎、頭部遭受外力撞擊等,都有可能造成癲癇症狀的發生。因此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會是下一位癲癇朋友。有鑒於多數民眾不了解「癲癇疾病」,因而衍生出許許多多錯誤的處置方式與認知,台北癲癇之友協會與高雄超越巔峰協會共同發起「探索腦部醫學祕境-認識癲癇」系列講座,活動中除由知名神經內科醫師藉由深入淺出的方式,帶領大家一同前來揭開癲癇疾病的神秘面紗外,更將邀請癲癇大使現身說法,分享自己因為罹患癲癇疾病面臨人生重大挑戰及如何藉由專業醫療協助、親友的支持力量,得以超越障礙的真情故事。※活動時間及地點如下:●高雄場:高雄市前鎮區 中山二路91號15F-7(高雄捷運三多商圈站)時間:2011年11月20日 星期日 下午2點至4點講師:高雄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賴向榮醫師講題:探索腦部醫學祕境-認識癲癇癲癇大使 巫紹瑜 小姐講題:擁抱癲癇 人生不受限●台北場: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二段139號B1(近南京松江捷運站)時間:2011年11月25日 星期五 晚上7點至9點講師:台灣癲癇之友協會理事長  曾元孚 醫師講題:探索腦部醫學祕境-認識癲癇癲癇大使  羅姿雯 小姐講題:擁抱癲癇 勇敢做自己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