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

胎兒髖關節發育不良 當心長大跛足

胎兒髖關節發育不良 當心長大跛足#羊水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剛產下女嬰的初產婦還未出院回家,醫師發現寶寶有髖關節不穩定的情形,可能是「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寶寶出院後要定期回門診追蹤。產婦想起媽媽曾經告知,她小時候也被醫師診斷髖關節有問題,嬰兒時期穿過2個月的吊帶。羊水過少、胎兒臀位產易罹此症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部醫師陳文發表示,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是一種自母胎到出生、長大過程中,髖關節因各種因素導致關節不穩、半脫位甚至脫臼。以前所稱的先天性脫臼,即是指髖關節完全滑脫的一種狀態,屬於最嚴重的類型,早期命名為「先天性」也不完全正確。事實上,這是發育過程連續發生的慢性病態,如不給予導正治療,可能導致小孩長大後跛行,造成終身的遺憾。此病發生率約千分之1.5,女生機率比男生高,如果孕婦有家族史,產檢時發現羊水過少、胎兒臀位產、胎兒是第一胎或多胞胎、新生兒斜頸、腳掌內翻等,都會造成發生的機率增加。要如何診斷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呢?陳文發醫師指出,嬰兒出生後會在嬰兒室接受常規檢查,包括執行巴羅檢查,新生兒髖關節是否有異樣或異聲,以判斷是否有髖關節不穩定或鬆脫,並進一步以歐特蘭尼檢查,測試是否可以徒手復位。如果都有這些情形,則需轉介兒童骨科追蹤治療。外觀上,需要特別注意嬰兒是否有斜頸、腳掌內翻。在健兒門診中,有些父母會跟醫師提到嬰兒雙腳或臀部的皺褶不對稱,這個也是初篩需要注意的環節,但雙腳或臀部的皺褶不對稱不代表一定就是此症。根據研究,約有25%正常的嬰兒也會出現臀部的皺褶不對稱。用背帶背孩子 可避免影響發育近年許多醫院診所都有自費髖關節超音波檢查,可以更敏銳並準確地早期診斷此症,好處是無痛且沒有輻射線暴露、操作時間短,但比較適合年齡3個月內的嬰兒。當超音波檢查有問題時,依照病情分級,給予家屬衛教後,將安排後續門診超音波或X光追縱,或是轉介骨科治療。在照顧上,包覆小孩下半身時,不應強制將雙腳伸展併攏並打直壓平,這樣不利髖關節的發育,因為在母胎時身體其實是處於捲曲的姿勢,雙腿也是曲屈,傳統上用背帶背孩子比較不易造成髖關節的問題。早期診斷出來的話可以用吊帶治療,如果晚期發現,則需要開刀治療,且預後也較差,並可能終身跛行。

更勝臍帶血!羊水幹細胞可治缺陷胎兒

更勝臍帶血!羊水幹細胞可治缺陷胎兒#羊水

現在有許多父母,為了儲存臍帶血而付出昂貴的代價,研究幹細胞一定要臍帶血嗎?現在可以有另外一種選擇。根據最新的研究發現,在羊水當中也含有豐富的幹細胞,跟臍帶血中的幹細胞有同樣的作用,而且羊水中幾乎是無菌狀態,比臍帶血的品質更好。主導這項研究的長庚大學醫學院教授鄭博仁醫師表示,羊水除了能篩檢出異常染色體外,還可分析基因,萬一胎兒異常,可以利用羊水幹細胞進行基因治療,讓寶寶可以健康地出生。(圖片翻攝自維基百科。)中華民國周產期醫學會和奇美醫學中心主辦的第一屆胎兒醫學國際研討會昨(11)天在台南市舉行,在會議當中會中,祕書長鄭博仁醫師發表最新的羊水幹細胞研究。他表示,在過去被認為是沒用的羊水,將會成為治療新生兒的重要資源;若使用羊水培養正常的幹細胞,不但胎兒本身可以使用並治療,甚至連近親、甚至是配對成功的人也能夠受惠;而目前儲存羊水的技術已經在進行人體試驗。這項研究最特別的是,以往胚胎幹細胞常常有倫理上的爭議,但是羊水幹細胞常被認為是廢棄物,所以目前沒有任何道德疑慮存在。鄭博仁醫師指出,未來孕婦在懷孕16到20周的時候,接受羊膜穿刺術取出羊水之後,就可以進行染色體分析,同時多餘的羊水可以進行分離、純化、貯存;如果胎兒的基因、染色體當中有缺陷與異常,可以利用基因標記加入治療性基因,重新植入胎兒體內,進行相關的治療。鄭醫師表示,以往有家族遺傳病史或發現胎兒有先天基因疾病,通常會建議孕婦就會拿掉孩子,避免生下缺陷的小寶寶,但是未來透過羊水幹細胞,不需要拿掉孩子就可以治療這些缺陷,是孕婦與胎兒的一大福音。鄭博仁最後強調說,目前全球僅英國、瑞典、新加坡和台灣進行該項研究,長庚準備和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啟動相關合作研究計畫,未來長庚醫療體系可望成為亞太地區羊水幹細胞研究及臨床應用重鎮。優活推薦:多吃葉酸可增加龍鳳胎機會? 醫師:沒有任何關係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757孕婦妊娠毒血致全身水腫 不就醫恐危及胎兒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653產婦肺栓塞 休克險送命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348

”妊娠糖尿病”孕婦順利產男嬰 多虧營養飲食控制

”妊娠糖尿病”孕婦順利產男嬰 多虧營養飲食控制#羊水

日前一位高齡40歲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婦,以自然產方式產下一名體重3600公克的男嬰,母子均安,有此結果都要歸功於營養師指導飲食控制而達成良好的血糖控制。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婦產科李光漢醫師表示,該孕婦過去並沒糖尿病病史,此次為第二胎,於妊娠初期,即發現有尿糖的情形,經由葡萄糖耐受性檢驗(服用糖水後再抽血糖),證實為妊娠糖尿病,隨即於懷孕約3個月時,即會診營養師予以飲食控制、熱量計算及運動上的指導及建議。該孕婦亦全程配合,至少每二週返院產檢一次並追蹤尿糖及飯後2小時血糖,期間營養師再依據妊娠週數的增加,給予調整飲食的建議。一般孕婦得知有妊娠糖尿病時,通常會緊張害怕,因為妊娠糖尿病對媽媽而言,容易有高血壓、子癇前症、羊水過多等問題;對寶寶而言,容易發生像巨嬰、難產、低血糖等情形。李光漢醫師表示,該孕婦因與營養師配合良好,故血糖控制良好,且產檢發現胎兒亦符合正常週數成長,故整個孕期都不需要施打胰島素,胎兒亦沒有發生巨嬰,肩難產、血糖低下等併發症。李光漢醫師表示,妊娠糖尿病發生率約為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三,不可謂低。然而,妊娠糖尿病並不可怕,關鍵是要盡早發現並控制血糖,雖然飲食控制是很辛苦的,但是為了寶寶的健康和順利的生產,應好好配合醫師及營養師的治療計劃,在嚴格監督下,必能降低母親與胎兒的合併症,生下健康寶寶。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