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

不插管新技術 治癒氣胸少後遺症

不插管新技術 治癒氣胸少後遺症#新技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原發自發性氣胸是常見的氣胸種類之一,容易發生在高瘦的年輕男性。發生原因為成長發育過程中,長高速度過快,肺尖部分血液循環差,不正常肺泡因此生成。這類不健康的肺泡壁因為薄,容易因撞擊、打噴嚏、天氣變化等外力因素自行破損,發生氣胸。平均100個人有約1-2人會發生,發生率相當高。15歲身材高瘦的林同學熬夜準備學校考試,但卻突然感覺胸口尖銳劇痛、極度不適,但當下未吵醒家人,忍耐待疼痛感減緩後便上床休息,至隔天早上才告知父母前往醫院就診,經胸部X光片檢查發現是「左側氣胸」。台北慈濟醫院鍾政錦醫師透過新技術-「不插管單孔胸腔內視鏡手術」,深入胸腔切除受損不健康之肺泡,同時完成肋膜沾黏手術,住院兩天出院。傳統胸腔手術需全身麻醉 術後易有喉嚨不適、聲音沙啞、氣管受傷等後遺症肺臟的肺泡破裂,導致空氣進入胸腔,使肺臟無法正常擴張、塌陷萎縮、進而無法有效呼吸,這種情形即為「氣胸」。一般胸腔手術在患者全身麻醉後,麻醉科醫師會插入雙腔氣管內管輔助患者採用單肺呼吸(正常人為雙肺呼吸),讓另一邊肺部塌陷以利手術。但術後患者有時會有喉嚨不適、聲音沙啞、氣管受傷等後遺症。單孔胸腔內視鏡 免除插管造成的後遺症以及減少復發可能鍾政錦醫師表示,「人是負壓呼吸(即吸氣時胸腔內的負壓使肺臟充氣、吐氣時胸腔內壓力上升讓肺臟消氣),氣胸發作造成的肺部塌陷與胸腔內視鏡手術時插管讓肺部塌陷的結果類似,當有傷口進入胸腔時,病患的自主負壓呼吸會讓肺部塌陷,如同開放性氣胸,此時輔以輕度鎮定睡眠,即可不插管進行胸腔內視鏡手術。」這種做法除了免除過往插管可能造成的後遺症外,醫師透過「單孔胸腔內視鏡」深入患者胸腔,找到不健康肺泡切除後,執行肋膜沾黏手術或配合藥物治療,便可減少日後復發的可能。氣胸未手術 復發率約3-5成沒有合併血胸的輕微氣胸,不予治療患者也能自然復原,因此經常有人在胸痛一天後因疼痛緩解,輕忽病症未就醫,但氣胸卻極容易復發。鍾政錦醫師說明,「氣胸未手術的復發率約3-5成。氣胸復原後會在胸壁沾黏處生成新生血管,氣胸復發時,塌陷的肺部可能會造成新生血管斷裂、流血、血胸情形,如未處理,約有5%患者會因失血休克。胸腔手術的進步,提高患者接受手術的意願,也提升手術的安全。」除原發性氣胸外,尚有次發性氣胸、壓力性氣胸兩種常見氣胸類型,因此鍾政錦醫師提醒民眾,抽菸會造成肺部傷害,吸菸者同樣為氣胸高危險群,建議戒菸並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如曾氣胸發作卻未接受手術者,建議減少搭飛機、潛水等易造成胸腔壓力改變的活動,以減少復發機會。

牙科數位新技術 全瓷貼片助找回自信

牙科數位新技術 全瓷貼片助找回自信#新技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笑容裡打開的是整齊白牙還是髒汙黃牙,是一個人給人的外在印象,同時也可能影響自信。27歲李小姐因天生牙齒小,齒縫大且明顯,讓她對自己的笑容很沒自信,於是決定求助牙醫。日前以全瓷貼片做為治療,並調整過大的齒縫,讓李小姐終於能笑臉迎人,重拾美麗自信。數位新技術 打造自信美齒羅東博愛醫院美容牙科主治醫師張志漢表示,全瓷貼片的治療是透過將牙齒表面磨掉薄薄一層,再利用酸蝕粘合的技術,將0.3至0.5mm的瓷片,可依據病患喜好自由選擇色階以改善齒色,透過在牙齒上黏合薄薄的瓷片,以特殊高強度黏合劑將瓷片黏著在牙齒表面上,將牙齒型態及大小比例重新分配,瓷牙貼片能夠微調牙齒的形狀、排列、長度還有顏色,在短時間內就能解決牙齒不整的困擾,又能同時達到牙齒美白的效果。正常保養下,貼片的使用年限約可長達10年~15年。全瓷貼片的材質一般為長石或二矽酸鋰,與牙齦的生物相容性佳,亦可支撐前牙的咬合力,且只要患者本身潔牙習慣好、沒有牙周病問題,就不用擔心貼片會對牙齦造成傷害。護牙從潔牙開始 定期檢查是關鍵全瓷貼片的好處在於,使用久了不會有牙齒變色或染色的情形,且治療時間快速,在數位科技的幫助下,大部分的治療可以在兩次療程內完成。不過張志漢醫師提醒,決定做全瓷貼片治療前,必須先請牙醫師全面評估,確定齒列咬合正常,以及沒有磨牙、咬耗、牙周病等危險因子,才能開始治療,否則必須先進行矯治,才能開始貼片補綴治療,避免做完貼片的牙齒產生齲齒或牙齦炎的情形。數位全彩口腔掃描儀,則能將病患口內的牙齒狀況以3D清楚呈現,省去傳統印模流程,接著經由牙技師利用全瓷牙冠研磨機,以電腦切削鋯塊,客製化出適合患者牙齒牙冠的形狀,其不僅容錯率較低,且大幅縮短假牙製作時間。做完全瓷貼片療程後,牙齒的保養方式和一般牙齒一樣,三餐飯後照常刷牙、使用牙線,但仍需按照醫囑定期回診、檢查牙齒咬合和清潔狀態。認真的保養和潔牙,能確保口腔健康、有效預防做完貼片的牙齒產生齲齒與牙齦炎,同時確保維持自信的迷人笑容。

治療腦瘤新技術 高療效、低副作用

治療腦瘤新技術 高療效、低副作用#新技術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惡性腫瘤連年高居台灣十大死因首位,威脅性不容小覷!其中惡性腦瘤更是病程進展快速的奪命殺手,發現症狀到確診後治療,平均可存活的時間僅一年、且2年內復發的情況更是百分百,因此如何提升腦瘤治療效果,更是研究團隊刻不容緩的任務。傳統治療方法 使腦瘤易復發 致死率高腦瘤令人害怕的原因,是因為它極具侵犯性的生長,病患雖開刀拿出大部分的腫瘤,但後續的化學治療卻會被腦部特有的「血腦障壁」阻隔使得療效大減,造成腦瘤容易復發、進而奪去病患生命;為了突破這個困境,長庚醫療團隊致力於開發新的治療方式,目前研發出一項「高效能腦瘤聲熱治療法」,希望能有效提升療效。長庚醫院腦神經外科系和長庚大學工學院電機系及化材系共同研發出一款治療腦瘤的系統,是利用低頻安全的「聚焦超音波」和「石墨烯奈米粒子」,開發出的「高效能腦瘤聲熱治療法」;首先使用「聚焦超音波」開啟「血腦障壁」後,再進行化學治療,接著利用「奈米石墨烯」來加強超音波的熱治療效果。利用奈米石墨烯 提升熱治療效果需要利用「石墨烯奈米粒子」作為產熱媒介的原因,是因為頭骨的保護作用會讓「聚焦超音波」在進行熱治療時,進入腦組織的能力減弱,無法提供足夠的能量加熱,使得療效不佳;因此透過「奈米石墨烯」的幫助,可提升治療目標區域的溫度、加熱效率比傳統熱治療增加3倍以上、也讓治療目標深度達10倍,達到前所未見的高效率治療成果。長庚醫學團隊表示,此次發明的輔佐性療法,能使熱治療與化學治療發生協同作用,在特定局部區域用非侵入性的方式有效治療腦瘤,可降低不良副作用,提升病人治療時的生活品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