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輕癱

3至5成糖尿病患 恐發生「胃輕癱」

3至5成糖尿病患 恐發生「胃輕癱」#胃輕癱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43歲的胡女士患有第二型糖尿病,由於糖尿病控制不佳,造成視網膜病變、腎臟功能嚴重受損,需要長期洗腎與胰島素治療。病人長期高血糖亦造成支配胃蠕動的內臟自主神經受損,2年來長期飯後嘔吐、嚴重腹脹及乾嘔等症狀,症狀越發嚴重,2017年起已4度住院。經檢查發現罹患難治性的「胃輕癱」。由於病人對藥物治療反應不佳,生活品質營養狀況每況愈下,進行「經口內視鏡 幽門肌肉切開術」,術後第2天即開始由口進食沒有術後不適或併發症。追蹤胃排空核醫攝影也有改善,手術後第4天就出院。術後迄今近3個月,病人胃輕癱相關症狀已明顯改善,體重及食慾也增加,終於可以恢復享受健康美食的生活。「胃輕癱」造成上腹脹痛、食慾降低亞東醫院超音波內視鏡中心主任暨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鍾承軒說明,吃東西後內臟自主神經系統會發號施令,調節消化系統肌肉規律收縮,將消化過的食物推入十二指腸消化與吸收。「胃輕癱」指胃和十二指腸沒有阻塞,胃的排空收縮功能卻因疾病發生障礙,伴隨胃的出口幽門括約肌痙攣收縮,食物排空時間延長。胃輕癱造成上腹脹痛、食慾降低、飯後噁心吐出半消化過的食物或嚴重乾嘔症狀。糖尿病患30至50%會出現胃輕癱症狀胃輕癱常見原因包括:(1)外科手術後(迷走神經切除或受損、局部胃切除)、(2)中樞神經疾病(多發性硬化症、腦中風、帕金森氏症)、(3)內分泌疾病(甲狀腺功能障礙、糖尿病)、(4)發炎性疾病(硬皮症、皮肌炎、紅斑性狼瘡)、(5)藥物等。常造成病人無法進食而營養不良,需要長期靠靜脈注射營養補充。鍾承軒主任表示,胃輕癱盛行率約3%,診的方法除了病人有上述原因慢性疾病外,可以用胃部核醫攝影,以及上消化道鋇劑X光攝影輔助診斷。糖尿病與胃輕癱的關係不可輕忽,糖尿病患30至50%會出現胃輕癱症狀,可能跟糖尿病造成慢性自主神經病變或高血糖有關。控制血糖穩定,不僅可有效防止糖尿病惡化,對避免胃輕癱也很重要。難治性胃輕癱 須接受外科手術胃輕癱的治療,首先嘗試調整飲食內容物、給予促腸胃蠕動藥物。部分難治性胃輕癱病人對於上述治療反應不佳,則需要接受侵入性外科手術,在胃壁外層置放電極片刺激,或胃幽門肌肉切開術,甚至需做胃繞道手術加速胃的食物排空。近年來隨著內視鏡技術發展與進步,許多需要外科處理的疾病,都有機會經口或肛門來做體表無傷口微創治療。鍾承軒主任說明,胃輕癱的內視鏡治療上,也可利用一般胃鏡經口做胃幽門肌肉切開術,緩解胃出口幽門括約肌痙攣收縮造成胃排空受阻。根據醫學研究文獻報導,此技術治療胃輕癱症狀緩解率可達70至80%,併發症可能有胃穿孔出血或腹膜炎,發生率小於10%。

造成胃下垂主因「糖尿病」

造成胃下垂主因「糖尿病」#胃輕癱

胃輕癱這種疾病,類似老一輩醫師口中所指的胃下垂,係指在沒有機械性阻塞的情形下,食物在胃中停留過久,造成不適的一種疾病。患有糖尿病的人,大約30~50%會有這種情形,而其本身也是造成胃輕癱主要原因,糖尿病性胃輕癱的致病因可能和慢性自主神經病變或高血糖有關。糖尿病患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下會使得胃蠕動減緩、消化不良,同時造成胃部蠕動障礙。臨床症狀較輕者為容易飽漲,嚴重者則包括噁心、嘔吐,甚至體重減輕、營養不良、電解質不平衡或昏迷。當糖尿病患感覺腸胃不適時,均應就醫檢查,由醫師決定是否要做胃鏡檢查,先排除胃部毛病,例如消化性潰瘍或胃癌的可能性。新店耕莘醫院胃腸肝膽科 葉錦龍醫師表示在診斷方面,大部份的胃輕癱病人會先安排抽血檢查,項目有血色素、血糖、白蛋白、甲狀腺等等,另外還會安排鋇劑上消化道造影、胃排空核子閃爍攝影檢查以及胃十二指腸壓力檢查來確定胃排空時間延長。在治療方面,第一步就是要將血糖控制好。症狀輕微者在飲食方面盡可少量多餐、食用易消化食物、避免高纖食物及飯後適度運動,均可減輕腸胃不適等症狀。若症狀無明顯改善可服用促進胃腸蠕動的藥物。病情嚴重者必須住院治療,其中包括靜脈補充水份、促進胃腸蠕動藥物。若仍無法進食,可考慮靜脈給予營養或使用胃管灌食。若上述方法均無效,就必須考慮手術治療。俗話說「預防勝於治療」。嚴格的血糖控制、良好飲食習慣、不抽煙不喝酒,再加上適度的運動是預防糖尿病性胃輕癱的最好方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