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

兒少安全風險多 學齡前學會自我保護

兒少安全風險多 學齡前學會自我保護#學齡前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前陣子台中一所私立幼兒園驚傳5歲男童觸摸6歲女童下體事件;然而此非單一案例,去年某私立幼兒園也曾6歲男童摸同齡女童私處的案件,純真的孩童卻出現疑似性騷擾或猥褻事件,幼齡化的現象令人驚訝、更讓家長擔憂!因此家長應教育學齡前孩子保護自己的正確觀念、合宜的人際互動,以及發生當下如何求助。兒少性侵猥褻案例多 學齡前也不能鬆懈學齡前孩子容易因為好奇或不懂身體界線,而做出觸碰他人身體甚至私密處等不當舉動。父母在驚訝之餘,更應該從學齡階段就開始教導孩子擁有自我保護觀念、合宜人際互動與、發生當下如何求助及身體界線等教育規劃,以降低危險與繼續傷害的發生。身體的哪些部位是比較親密的人(例如爸媽、阿公阿嬤)才可以碰觸的地方(例如:嘴唇、臉頰),還有哪些地方是除了洗澡以外,大家都不能接觸的禁制區(例如:下體、胸部、大腿內側等)。有時候孩子因為對身體界線不是那麼清楚,加上爸媽又是親密的人,無法分辨哪裡可以摸哪裡不行,所以親子必須加以演練,加深孩子的印象。逾三成孩童 曾在校遭遇不適事件幼兒園是孩童皆受正規教育的場所,在校可能遭遇的風險遠比大人想像的多且複雜,例如同儕霸凌、校園性騷擾、老師權勢霸凌甚至性侵害等問題。家扶基金會今年4月針對全台國小至高中職學生所進行的「兒少自我保護的態度與行動(兒少版)」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高達34%的兒少「曾在校遇到不好事情不想上學」,另高達16%表示「曾有人未經我同意碰觸我身體而感到不適」。因此,性侵或性騷擾事件比起外顯的身體傷害等虐待,更需要師長多一份警覺和留意。教導孩童提升自我保護能力大人無法隨時隨地陪伴孩子提供全方位的保護,因此我們除了努力建立友善且安全的環境,更需要依適齡培養孩子自我保護的能力,以下原則提供給家長:1)建立「身體界線」的觀念:學齡前及國小低年級的孩子,需優先幫助他們知道不應該讓任何人隨便碰觸自己的身體,而自己也不隨意碰觸他人,侵害身體自主權。可透過繪本、影音等多元教育媒材管道,輔助孩童學習。2)養成「行蹤報備」的好習慣︰外出時不要跑遠或到危險的地方去玩;不要隨便接受陌生人的東西,並且注意不讓孩子落單 。 3)培養「大聲求救」的勇氣:要讓孩子面對自己的感受做因應,學習勇敢拒絕的方法,在兒少生活圈可及的場所,都需演練教導如何向大人求助。兒少保護的積極預防策略,就是讓他們能在第一時間保護自己,防止可能的傷害、更杜絕事件繼續發生。孩子不應只是事後等著大人幫忙的「受助者」,要能成為可以真正保護自己的「英雄」!

「五大基本」原則 讓學齡前兒童更聰明

「五大基本」原則 讓學齡前兒童更聰明#學齡前

(優活健康網記者李嘉嘉/編輯整理)學齡前孩子大腦處於高速發展階段,大腦有一千億個神經元,其中77%都位於大腦皮層,這區域負責處理語言、數學、記憶、注意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據說,學齡前孩子大腦每天的運轉強度是大學生兩倍,是成人三倍以上。把握「一個中心,五大基本」原則,幫助學齡前的孩子打造更聰明的小腦袋。一個中心 多元化良性刺激有助全腦發展多元化是學齡前兒童腦發育最重要的關鍵字。早期啟蒙需要圍繞「全腦」進行,大腦不同區域都要照顧,要動靜搭配,既可以靜下來玩拼圖,也能上躥下跳玩耍。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偏好,有的好動、有的好靜,可以鼓勵孩子偏好,但也需有意識讓孩子「多樣性」玩耍。孩子大腦有無限可能,不要過早讓大腦區域形成「強者更強、弱者更弱」情況,更不要因為父母偏好或局限而給孩子設限。五大基本 為孩子打造大腦良性發展的環境〔基本1〕溫柔對待孩子,焦慮和緊張越低,大腦發育就越健康當孩子感到壓力和害怕時,大腦會釋放出有毒物質,損害記憶力區域腦神經。給予足夠安全感,讓孩子感到放鬆、不焦慮,是促進大腦健康發育關鍵。需要足夠同理心,如孩子做噩夢,怕黑暗等,家長做好安撫工作,讓孩子時刻感覺有需要時,家長會一直在身邊。孩子焦慮和緊張水平越低,大腦發育越健康。〔基本2〕4歲前,重視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啟蒙在4歲之前,數理邏輯腦回路就已基本定型,歸類能力是非常重要早期數學啟蒙能力,及時展開數學早期啟蒙,鼓勵孩子對生活中遇到的東西進行比較、分類,掌握簡單抽象概念,如大小、長短、形狀、顏色等都可刺激孩子腦部發展。〔基本3〕讓孩子多和人交流,少和機器交流學齡前是語言發展重要時期,堅持訓練耳朵很關鍵,父母親自讀繪本比機器讀更有效,父母在讀繪本時,如能語調多變、聲音高低起伏,效果更好。當父母聲情並茂為孩子讀繪本時,觀察腦波圖會看到孩子大腦掌管語言區域顯現大面積紅色,表明大腦正高效吸收良性刺激。這提醒我們:別讓動態影像、影音、早教閱讀機取代父母作用,剝奪良好溝通機會。〔基本4〕營養均衡,避免吃高糖、高鹽類食物注意孩子飲食多樣性和營養均衡。為孩子飲食增加些補腦食物,如蛋黃、深海魚、酪梨、藍莓、堅果等,避免讓吃「零營養」高糖、高鹽類垃圾食物,如糖果、餅乾、速食。〔基本5〕多鍛鍊身體,每天有兩小時的戶外活動孩子每天需有兩小時戶外活動。研究表明,運動能促進神經元生長,提高大腦敏感度和專注力。兩種運動對學齡前兒童尤其有益。一是鍛鍊平衡能力的運動,會刺激大腦形成新通路,開發大腦未知潛力。二是全身運動,如足球、游泳、跳舞等,非常有助於激發大腦潛力。(本文摘自/美國幼兒園原來這樣教/野人文化) 

北市學齡前兒童蛀牙多 2人就有1人有

北市學齡前兒童蛀牙多 2人就有1人有#學齡前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據北市102年學齡前兒童口腔篩檢統計結果顯示,學齡前兒童齲齒盛行率59.67%、齲齒2.81顆,也就是說,每兩個北市幼稚園小朋友就有一個有蛀牙,而且至少有2顆蛀牙。因此,小臺北市政府自103年3月16日起再度啟動「國小1年級學童第一大臼齒窩溝封填」專案,除針對孩子新萌出大臼齒窩溝封填外,再提供封填後6個月評估檢查及保固,預防齲齒發生。3/16起小1學童第一大臼齒複檢臺北市衛生局健康管理處紀玉秋副處長表示,北市府自102年9月起提供國小1年級學童免費第一大臼齒窩溝封填,去年總計施作2萬5,134顆。提醒家長103年3月16日起持「護齒護照」每半年帶孩子至原合約醫療院所,即可接受免費新萌出第一臼齒封填及窩溝封劑評估檢查,不需額外付掛號費及自付負擔費用,可利用電話、網路或至醫療院所預約掛號,補助至103年6月20日止。 

語言治療把握黃金期 學齡前效果最好

語言治療把握黃金期 學齡前效果最好#學齡前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對於許多新手父母來說,不易觀察寶寶是否有聽力方面的問題,以致於有些重度聽力損失的孩子拖到2、3歲才就醫。而對於聽力損失的孩子來說,語言表達顯得更加艱難。因此,大林慈濟醫院在93年成立聽語中心,替過動、智能障礙、聽障等身心障礙的孩子進行聽能復健、聽覺調頻輔助系統評估等,用愛彌補缺憾。聽語中心服務對象廣泛,從零到一百歲,包括自閉症、過動症、智能障礙、學構音異常、成人失語症等,都在語言治療服務的範圍。除了病人走到醫院做治療,聽力師則走入校園中協助孩子做聽覺調頻輔助系統的評估,使得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可以在不同的環境場合中,發揮其最大的聽覺效益。語言治療以聽能復健為主語言治療師陳惠婷表示,語言治療師則以聽能復健為主,目標放在評估孩子的聽能狀況、語言、說話、認知、溝通能力後,與老師討論並協助老師設置課程目標,如此,即可將治療與學校環境做結合。而治療成效的部分,對於學齡前及低年級的小朋友效果最好。由於佩戴上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後,孩子仍需要一段時間去學習傾聽聲音和語音,藉由聽的管道去記憶和應用類化詞彙、語句,這些能力的培育都需要密集和持續的訓練,所以父母親更應該把握治療的黃金時段。 

醫訊/兒童健檢換點數

醫訊/兒童健檢換點數#學齡前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據101年台北市學齡前兒童整合性社區篩檢結果顯示,聽力異常約占受檢人數1.39%、視力異常者占受檢人數16.08%、齲齒人數則占受檢人數62.74%。而學齡前期(3~6歲)是兒童器官功能發育的重要關鍵期,若未能及早發現問題並予以矯治,將影響兒童的成長與發展。所以,台北衛生局特舉辦「學齡前兒童免費健檢 複診者有健康點數」活動,針對學齡前兒童整合性社區篩檢,未通過篩檢之幼兒進行轉介追蹤,希望藉此能早期發現有異常之幼兒,為提醒及鼓勵家長及早帶小朋友至醫療院所接受矯正及治療。102年首度結合台北卡集點,凡設籍台北且至醫療院所完成各項複檢者,即可獲得健康點數20點,集點換現金。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場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學齡前兒童免費健檢 複診者有健康點數時間:102年地點:幼兒園、合約醫療院所或台北12區健康服務中心http://www.xyhc.taipei.gov.tw/ct.asp?xItem=55930470&ctNode=22146&mp=109101洽詢:1999(台北)轉1817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