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導管檢查

心導管檢查可觀血管阻塞 防心梗上身

心導管檢查可觀血管阻塞 防心梗上身#心導管檢查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歲末寒冬天氣變化大,正是「急性心肌梗塞(AMI)」好發的季節,尤其在大吃大喝後容易發病。急性心肌梗塞如果未能及時就醫,往往會奪走寶貴的生命。萬芳醫院副院長施俊哲醫師強調,急性心肌梗塞最重要的是把握黃金搶救時間;對於急性心肌梗塞病患的處理流程,要在病人送達急診90分鐘內完成診斷處置,並做氣球擴張術,打通阻塞的血管,解除危機。有胸痛、胸悶現象 要盡快就醫一般來說,心肌梗塞超過8個小時,因位心臟肌肉缺血,心臟肌肉將壞死或纖維化,造成心臟不可逆的後果。因此,一但發現有胸痛、胸悶現象,就不可輕忽,要盡快就醫。針對冠狀動脈阻塞診斷,施俊哲指出,透過心導管檢查或電腦斷層冠狀動脈血管攝影(CT256切),可以清晰看出血管是否阻塞,他特別說明,三條冠狀動脈根據SYNTAX Score的計算,作為建議導管介入打通或外科繞道手術之依據.通常超過33分以上就屬於冠狀動脈阻塞複雜型,也是心肌梗塞的高危險群,應接受外科手術治療。過去傳統心臟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要切開胸骨,傷口很大;如今,採複合式手術治療,傷口5到10公分,將左乳動脈取下,接在左前降支,繞過冠狀動脈阻塞狹窄處。再配合心導管在左迴旋支和右冠狀動脈處以導管支架撐開,使血流暢通,解決心頭大患。施俊哲副院長建議,有冠狀動脈疾病或開刀治療後的病人,要注意身體保養、不要抽菸、預防三高,同時維持適當運動,心情保持愉快,就可以與一般人一樣擁有正常生活。

胸悶別輕忽 達文西繞道手術開心救命

胸悶別輕忽 達文西繞道手術開心救命#心導管檢查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每天下田種菜,不菸不酒,平常還有保持運動習慣,身體健康的何先生2015年底開始,有時候會突然感到胸悶,一般都是休息一會兒就好了,直到有一次突然胸悶到感覺喘不過氣才就醫,發現原來冠狀動脈3條主要的分支,有2條出現阻塞的狀況。冠狀動脈阻塞80%的病人沒有明顯感受花蓮慈院心功能室主任陳郁志醫師表示,一般而言,冠狀動脈阻塞80%的病人,在穩定、靜止的狀態時,因為流經冠狀動脈的血流量並無明顯變化,所以,病人自身沒有明顯感受,甚至一般心電圖檢查都不一定能發現,需要透過運動心電圖或者心導管檢查來發現。陳郁志主任說,檢查時發現病人阻塞最嚴重的地方,就位於冠狀動脈的左前降支,所以,建議轉由心臟外科進行繞道手術治療。患者表示,手術前從來沒聽過達文西機器手臂,聽完醫師說明後決定選擇恢復期比較短的達文西微創手術,沒想到手術後隔天就能坐起來自己吃早餐,讓他都開玩笑的說:「我很懷疑自己到底有沒有做心臟手術。」可避免胸骨及大部分的肌肉、神經受傷害張睿智醫師表示,微創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不用打開胸腔,透過達文西視訊鏡頭及機器手臂,經由肋間3個大約1公分的小洞,在胸腔內取下適合的血管進行繞道手術。所有的手術步驟都在胸腔內完成。可以避免胸骨及大部分的肌肉、神經傷害,讓病人可以盡早回到原來的生活。 

4D彩色立體心臟超音波 心臟手術更安全

4D彩色立體心臟超音波 心臟手術更安全#心導管檢查

近來在心臟醫學領域範疇研發出一款新式的超音波醫療儀器,可提昇心臟科醫師在心臟疾病診斷上的即時準確度及手術完善度,除顯示出醫學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並可提供心臟病友如曾接受心導管檢查、心臟切片等侵襲性手術的患者,減少輻射劑量,提高治療安全性,讓病友們擁有更全面的健康防護。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心臟內科主任 王致皓醫師表示,過去心臟超音波是二度空間,很多死角無法完整地呈現,也使得醫師在診斷病情時沒有足夠的資訊可以判斷病情,有了三度空間立體超音波,一顆整體的跳動心臟立即呈現在眼前,而新式的4D (即時3D) 彩色立體心臟超音波則能逼真地顯示出心臟各個結構的立體空間、方位及活動規律,在臨床應用上,可作為診斷先天性心臟病如心室中膈缺損、複雜性心臟位置異常以及瓣膜性心臟病、心臟血塊之用;而接受心導管檢查、心臟切片等侵襲性手術的患者,可減少輻射劑量,提高治療安全性,並立即知道療效,更可讓外科醫師在手術前更了解患者的病情,有助手術計畫的擬訂。王致皓醫師指出,以往採用傳統的2D平面超音波,最多是512 頻道用於發射及接受超音波,須重組影像,無法即時呈現立體影像;而所謂的三度立體超音波,事實上是經由一、二小時的影像運算重組,才呈現出立體影像;但4D (即時3D) 彩色立體心臟超音波,則具有五萬七千六百頻道同步發射及接收超音波,能夠立即呈現出立體影像,此技術讓心臟科醫師真正看見零秒誤差的即時心臟立體影像,可以從各種角度觀察心臟組織,心臟的各種狀況可以一目了然,同時了解心瓣膜、心臟腔室及心血管間的相互關係,讓心臟科醫師能夠對心臟病症做最正確的診斷。4D (即時3D) 彩色立體心臟超音波可以作為心臟外科手術中的即時監視器,評估手術矯正心臟疾病病灶的效果,並可立即通知外科醫師,使手術更加完善;同時快速顯示立體心肌造影灌注缺損區,有利於冠心病、心肌梗塞的診斷及治療;而其測定心博量的功能,除作為左右兩側心臟收縮及擴張功能的評估,並可檢測胎兒心臟,於婦女懷孕早期發現心臟畸形,早期擬定治療方針;最重要的是,王致皓醫師說,這種即時3D立體影像更可增加病患及家屬對病灶之了解以及為何要接受治療,協調出良好的醫病關係,這或許可說是冰冷的醫療科技所帶來的溫熱人性的呈現。

預防冠狀動脈疾病-心導管檢查

預防冠狀動脈疾病-心導管檢查#心導管檢查

一名四十五歲男性,兩天前胸悶至急診求診,在使用藥物之後緩解回家。兩天後,患者至心臟科回診。患者有抽菸的習慣,患有高血壓且未規律服藥,在胸悶時使用硝酸甘油舌下含錠可以改善症狀;通常是工作的時候會胸悶,休息或躺下的時候可以改善。在病史訊問和檢查之後,醫師認為患者的心電圖有陳舊型心肌梗塞的跡象,並且又發生不穩定心絞痛,建議住院治療並且考慮施行心導管檢查。患者很猶豫,問「醫生,什麼是心導管?」台東基督教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 - 邱威儒表示,通常醫師會建議施行心導管檢查,絕大部份是強烈懷疑患者有冠狀動脈疾病,就是心臟的冠狀動脈粥狀硬化而造成的疾病。隨著年齡增加,合併糖尿病、抽菸、高血壓、高血脂等危險因子,易在動脈管壁內層堆積脂肪形成的斑塊,造成冠狀動脈狹窄,並可能減少血流,甚至完全阻斷。此時患者可能因此產生心絞痛的症狀,甚至發生急性心肌梗塞。心導管有好幾種,最常指的是「心臟冠狀動脈血管攝影」,而這是目前診斷冠狀動脈疾病最準確的方法。冠狀動脈攝影是在局部麻醉之下,由股動脈或橈動脈置入導管,沿著血管到達心臟的冠狀動脈,注射顯影劑,在X光機底下檢查是否有阻塞?由於技術的進步,目前絕大部份的心導管檢查可由手腕的橈動脈進行檢查,可減少由大腿股動脈進行檢查所帶來的併發症,以及術後必須壓迫止血、平躺六小時以上的不適。做完檢查後,結果及臨床病況,醫師會根據患者不同的情況做不同的建議。邱威儒醫師指出,一般而言可能有底下三種情況:一、若有顯著的硬化狹窄,而且影響血流,而且狹窄的型態是適合接受冠狀動脈介入性治療者,可以考慮內科的介入性治療。二、病患沒有冠狀動脈狹窄,或是狹窄不顯著且未影響冠狀動脈血流,可接受藥物治療及生活型態調整,避免疾病惡化。三、當左側主冠狀動脈有顯著狹窄,或是三條主要冠狀動脈都有顯著狹窄,如果合併有糖尿病或心衰竭時,就應考慮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治療。經過幾十年的演進,心導管檢查已經是相對安全的檢查,但是只要是侵入性的檢查,都會有風險。目前全世界心導管檢查的風險,據統計合併症約有1%,包括血管穿刺部位假性動脈瘤、心律不整、腦中風或全身性動脈栓塞症、動脈血管損傷等,嚴重者甚至會造成病患死亡(死亡率約為0.1%)。雖然有風險,但是如果心臟冠狀動脈有問題,如果不檢查或是治療,依然會有心絞痛、影響生活品質、心肌梗塞或是猝死的可能性。這位四十五歲男性在醫師詳細解釋後,住院治療並且施行心導管檢查。檢查結果發現患者的冠狀動脈左迴旋支有95%的狹窄,在氣球擴張術和支架放置術後,患者的心絞痛改善並且恢復正常工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