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咽管

職場菜鳥耳背惹人厭 此術助拾好人緣

職場菜鳥耳背惹人厭 此術助拾好人緣#耳咽管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25歲張小姐是職場新鮮人,專業頗受肯定,但她近來容易有雙側耳鳴、耳朵悶塞症狀,聽別人說話總感到耳膜外隔著一層膜,「就像泡在水中聽人說話」,常常一件事得重複問個好幾遍,被老鳥責怪「耳背」,嚴重影響工作效率及人際關係,也常耳朵悶塞到脹痛不舒服,就醫後確診為「耳咽管功能不全」,所幸透過氣球擴張術治療,重新贏得好人緣,大大改善生活品質。耳咽管功能不全 爬完高山耳鳴更嚴重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許哲綸表示,耳咽管俗稱歐氏管,是連結鼻咽部(咽喉部的最上段、鼻腔的最深處)到中耳腔(耳膜內的腔室)的管道,由軟骨與硬骨構成,平常處於封閉的狀態,只有咀嚼、吞口水、打呵欠等狀態下會打開,耳咽管不僅能調控耳膜內部和外部的壓力,也能避免來自鼻腔內的髒東西,直接逆流回衝至中耳腔,降低中耳炎等感染症狀。 許哲綸醫師指出,有民眾反映搭飛機或爬高山時,耳朵悶騷感會伴隨痛感,回到地面後,症狀不但不見改善,反而產生更多耳鳴或聽力下降的症狀,即為耳咽管功能不全所致,據統計,成人盛行率約百分之一,而這個比例因為先天結構問題,在兒童族群甚至有到四分之一之多,往往造成生活或工作不便。耳咽管功能不全的原因主要分為「阻塞」和「過於通暢」,而多數情況及治療都是著重在阻塞的部分,至於造成阻塞的原因相當多,常見為耳咽管開口周圍組織的發炎(如過敏性鼻炎、肥厚性鼻炎、鼻竇炎、食道逆流),或遭遇外界環境壓力的變化(搭機、爬高山及潛水),以及本身耳咽管周圍結構異常(腺樣體增生、鼻咽部腫塊,及曾經接受鼻咽部分手術或放射線治療)。 耳朵悶塞是許多疾病共同徵兆初期患者可先透過藥物治療,如使用抗組織胺及類固醇鼻噴劑改善鼻炎症狀,再使用抗生素及鼻噴劑治療鼻竇炎,或是用不同機轉的腸胃藥及調整生活方式,改善胃食道逆流。若上述治療成效均不佳,則會在耳膜上做切口,迅速緩解內外壓力不平衡的問題,或直接在耳膜上放置中耳通氣管,但兩者都治標不治本,儘管中耳通氣管在放置後平均半年到一年會自行脫落,但在通氣管存在耳內期間,患者禁止進行任何水上活動,避免中耳炎發生。 因此,若欲根治耳咽管功能不全,許哲綸醫師建議可透過耳咽管氣球擴張術治療,經由鼻部或口部,直接從鼻咽部的耳咽管開口,放置一伸縮型氣球導管,在安全範圍內的時間,利用氣球施壓去擴張塌陷的耳咽管通道,此方式能迅速、有效改善問題,術後恢復快。 不過許哲綸醫師提醒,耳朵有悶塞感是許多疾病共同徵兆,需經專業的耳鼻喉科醫師詳細詢問病史,及耳鏡、鼻咽纖維內視鏡和聽力檢查,方能確診是否為耳咽管功能不全或其他疾病所造成,並針對病情提供合適的治療方式。

她坐車、爬山耳朵易悶塞 竟是長期鼻過敏所致

她坐車、爬山耳朵易悶塞 竟是長期鼻過敏所致#耳咽管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耳朵悶塞、腫脹要當心,恐是耳咽管功能失調在作祟!日前有名26歲詹小姐,從高中時就開始就開始一直就斷斷續續出現右耳悶塞的感覺,尤其坐車、爬山,耳朵的悶脹,更要持續好幾天不能消失,每次都要一直捏著鼻孔憋氣幾分鐘後,才有通暢感,之後又繼續塞住。後來才發現是因為長期鼻過敏,導致黏膜水腫而部分阻塞,造成耳咽管功能障礙,然而,在接受藥物治療後,都沒有獲得明顯的改善,聽力也一切正常,直到最後接受了內視鏡經鼻耳咽管氣球擴張手術,撐開了原本狹窄的管道,才使得原本的悶塞感消失了,雖然爬山及飛機起降時仍然會有短暫悶塞感,但是已經能輕鬆地吞嚥口水化解掉了。外在壓力瞬間改變 耳咽管需張開獲得平衡長庚醫院耳鼻喉科趙偉傑醫師表示,耳咽管是人體最主要調節中耳氣壓的器官,它連結著鼻咽與中耳,開口像一個活門座落在鼻咽的側壁、鼻腔的後面,經由吞嚥以及打呵欠牽動耳咽管的肌肉,完成開合也完成一次氣壓的平衡。但當飛機起降、坐車上山坡等時,因為外在氣壓瞬間改變,需要耳咽管張開來使中耳腔壓力獲得平衡,若此時來不及調適,就可能會因耳膜受到壓力的拉扯,產生耳朵悶塞、疼痛,且嚴重時甚至還會造成耳膜撕裂。感冒、胃食道逆流 都會導致耳咽管功能障礙除此之外,其實就連感冒、鼻過敏、慢性鼻炎、胃食道逆流等,都是常見引起耳咽管功能障礙的原因,像是感冒和鼻過敏時,因周邊黏膜發炎腫脹以及過多的黏液,導致耳1/2 咽管暫時的阻塞,但這種狀況通常會隨著發炎症狀逐漸減緩。而一些慢性鼻炎、鼻竇炎、長期過敏、胃酸逆流、鼻咽腺樣體肥大的病人,耳咽管的開合也隨之出現問題,因長期氣壓調適不良,症狀輕則長期耳部悶塞,甚至導致中耳積水,更甚者造成耳膜塌陷,聽力嚴重損失,而在飛機起飛降落時造成10~20%乘客耳朵脹痛,甚至1%病人耳膜破裂也時有所聞。中耳通氣管置放術 仍無法解決根本問題在治療方面,趙偉傑醫師表示,會先以藥物、行為復健為主,來改善局部症狀,排除其他因素,看看能否就此恢復,但症狀較嚴重者,常常效果緩慢,甚至經常反覆出現耳朵悶塞、腫脹的情形,因此,就會進行手術來治療。在手術方面,目前最常被使用的手術為中耳通氣管置放術,利用暫時性的小管子,來維持耳內與環境壓力的平衡,但術後耳朵完全不能進水,且每3~6個月管子就會脫落,所以,仍然無法解決最根本的問題。但隨著近年來手術用內視鏡與氣球的進步,現在已能藉由使用氣球來將狹小的管道加以擴張,恢復通暢,只是目前健保尚未給付,所以,建議在接受手術前,可先與醫師進評估,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耳內傳巨響難入睡 原是耳咽管發炎堵塞惹的禍!

耳內傳巨響難入睡 原是耳咽管發炎堵塞惹的禍!#耳咽管

現代人講究睡眠品質,週邊稍有一些噪音可能就會影響睡意,但如果每天睡覺時耳內老是聽到敲大鼓的咚咚聲,不只是難以入眠,恐怕還會讓人抓狂。日前就有一位台商,連續數個月老是聽到左耳有像敲大鼓一樣的「咚咚」巨響。晚上睡不著,白天精神不濟,每天肉體與精神的折磨讓他快精神耗弱,脾氣也變得暴躁不已。後到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接受多項檢查後,才發現是耳咽管發炎堵塞惹的禍!經院方施行最新引進的「內視鏡微創耳咽管手術」治療後,終於擺脫了這要命的大鼓聲。耳鼻喉科沈炳宏醫師指出,這位50歲的台商姓吳,來看診時眉頭緊皺、顯得十分憂鬱疲憊。經過詳細的問診後,才得知他最近幾乎都沒有睡好,因為他4個月前起左耳內莫名出現像是在敲大鼓一樣「咚咚」作響的聲音,感覺好像是跟心臟的跳動同步似的。偏偏這種來自體內的聲音不像一般噪音可以戴耳塞解決,嚴重影響了他的睡眠與工作品質,到處求醫也都找不到原因。後來吳先生返台到光田醫院耳鼻喉科看診後,才得知這種耳內的怪異聲響叫做「脈動性耳鳴」。沈炳宏醫師解釋,脈動性耳鳴的聲響與心跳同步,發生原因包括顱內動靜脈畸形或其他血管方面的問題,但也有可能是某些因素造成患者突然聽得到自己心臟血管的脈動聲,因此需要進一步以核磁共振和血管攝影來釐清病因。經過詳細的檢查後,發現腦部與耳內並沒有問題,但是意外發現吳先生左側鼻甲有明顯肥大的情況,而耳咽管開口附近更腫脹異常,幾乎找不到開口,研判是鼻、耳之間的耳咽管發炎、堵塞,因為耳咽管的功能出現了異常,才會使病患突然聽得到猶如敲大鼓般的心血管脈動性聲響。為了協助吳姓台商根除這惡夢一般的鼓聲,醫療團隊為其施行了最新的「內視鏡微創耳咽管手術」,手術的原理與步驟都相當簡單,除了施行鼻甲部份切除之外,另外再把耳咽管開口的後「黏膜墊」用動力器械加以刮除「瘦身」。此手術是由美國麻省眼耳醫院教授Dennis Poe於2007年發表於美國著名的耳鼻喉頭頸手術期刊。手術完當晚吳先生就完全聽不到咚咚的聲音,隔天就很滿意的出院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