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當出現壓力、心情不好等負面情緒時,想藉由大吃大喝來宣洩情緒,而這種情緒化的飲食習慣,不僅會影響身體健康,更會造成體重暴增!所謂「升壓食物」吃越多反而心情更憂鬱,包括高鹽、高油、高糖的食物,以及酒精、咖啡因飲料。根據一篇2019年3月發表於《肥胖》期刊的研究指出,收入較低的人可能更容易因為心理困擾而透過情緒化飲食紓壓,進而導致肥胖的現象。該研究由利物浦大學學者進行,以150名不同社經背景的英格蘭西北部民眾為對象,透過調查問卷,瞭解參與者的心理困擾、情緒化飲食和復原力程度,並以參與者的社會經濟指標(收入、教育)及身體質量指數(BMI)進行分析。結果顯示,較低的社會經濟地位與較高的心理困擾有關。而心理困擾的增加與情緒化飲食和肥胖風險亦有高度關連。該研究者認為,社會經濟差異會影響到肥胖的原因通常是:相較於更富裕的社區,在較貧困的地區更容易取得低成本、熱量密度高的食物。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邱弘毅說明,社經地位是健康不平等的重要原因,其造成健康上的不平等,主要是低社經地位者在尋求健康資源的能力相較於高社經地位者來的弱,其中肥胖又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上述的研究發現也與此現象相呼應。他呼籲,政府應努力營造健康的飲食環境,讓不同社經地位的人都能獲得較健康的飲食,進而避免肥胖風險,以降低健康不平等帶來的衝擊。高糖高脂飲食 導致抑鬱、情緒不穩定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可能造成負面情緒雪上加霜,喝含糖飲料、甜點、餅乾使工作效率更差,疲倦感高出2.3倍、注意力不集中感高出1.9倍。選擇富含膳食纖維的水果,可以改善菌叢、助腸道健康、提高血糖穩定度及補充維生素C。血糖波動越大,越容易表現更高比例的負面情緒;相反,膳食纖維有助減緩糖分吸收,從而控制血糖上升速度,穩定血糖,抵抗負能量來襲。情緒化飲食徒增懊惱 應理性思考入口的熱量臨床發現,有許多憂鬱症患者合併飲食疾患,暴飲暴食或沒有食慾,使得一個月內體重改變5%以上。情緒化飲食所帶來的愉悅及滿足感,過不了多久很容易被懊惱情緒所取代,要避免這種情況,倒不用逼自己訂定目標、壓抑飲食,可在幾次反覆用食物滿足自己空虛或排解壓力的過程後,提醒自己有這麼一次理性去看待吃下的食物是什麼?也計算其熱量,讓自己在面對食物時,立刻想到熱量與需要執行消耗的運動方式。例如吃一片300大卡的起司蛋糕,相對要快走、游泳60分鐘或站立120分鐘,透過平日的換算,即使於情緒失控時,短時間攝取很多熱量也知道要運動多久,漸漸成為一種習慣。她同時提醒,不單是低社經地位者,環境富裕的人也要注意,因為「無聊」、「無所事事」也容易吃下過多的食物而增加肥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