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會有「無法原諒他人」的時候,想著要對方付出代價,要原諒傷害我們的人並不容易。日本腦科學專家中野信子於《正義中毒》一書中,以腦科學角度解析人類之所以無法原諒他人的思維模式,提出「正義中毒」的論點,幫助養成客觀思考習慣、進行正念認知練習。以下為原書摘文:
我們總會有「無法原諒他人」的時候,想著要對方付出代價,要原諒傷害我們的人並不容易。日本腦科學專家中野信子於《正義中毒》一書中,以腦科學角度解析人類之所以無法原諒他人的思維模式,提出「正義中毒」的論點,幫助養成客觀思考習慣、進行正念認知練習。以下為原書摘文:
原諒並不一定要跟誰和解,甚至不需要你道歉接受,原諒是讓你放下那些正在傷害你的負面情緒。擁有40年心理諮商經驗、美國知名心理學家吉米.丁克奇(Jim Dincalci)於《原諒的藝術》一書中,運用心理學方法、觀點轉化,解釋大腦運作和防衛機制,並提供平撫恐懼的方法,幫助讀者放過自己。以下為原書摘文: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些難以釋懷的人事物,但放下為什麼那麼難?擁有40年心理諮商經驗、美國知名心理學家吉米.丁克奇(Jim Dincalci)於《原諒的藝術》一書中,運用心理學方法、觀點轉化,解釋大腦運作和防衛機制,並提供平撫恐懼的方法,幫助讀者放過自己。以下為原書摘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天職」概念,天職,不只是工作,而是一種「具有自我風格」的生活方式,是結合工作、家人、朋友、興趣及健康等主題,將這些生活方式設計成「具有自我風格且幸福」的狀態。從坦然感受自己的情緒開始,一步步認可、接受真實的自己,隨時反思、自我提問¬「這真的事我想要的嗎?」慢慢描繪出天職的藍圖,進而實現。原諒的方法要依照以下步驟來推動。【1】擺脫情緒將現在對對方的真實感受寫在筆記本上。不論是哪一種不好的詞彙都沒關係。悲傷、寂寞、憤怒、罪惡感、妒嫉、無力感、後悔、空虛、辛苦、痛苦、恨意、辛酸、憎恨、恐懼、不安等等,將自己現在感受到的情緒寫下來。此時,也會出現「沒什麼感覺」、「什麼都不想說」的念頭。這也是情緒的一種,只是要將這種心情寫下來而已。在不斷寫下這種心情的過程中,會漸漸充滿憤怒、後悔和悲傷等情緒。所謂的「情緒」,就像地層一樣重疊了好幾層。擺脫一個情緒後,就會出現下一個情緒。將感受到的心情原封不動地寫在筆記本上,有助於乾淨俐落地迅速擺脫情緒。【2】在情感上理解對方理解對方的心情,就能開始原諒對方。舉例來說,試著抱持「為什麼她總對我的工作指手劃腳?」、「為什麼先生對我努力工作這件事不想做出任何評價?」這種觀點。偶爾必須要學習對方的心理,而且有時也會碰到很難理解的狀況。但即使這樣也很好。因為試著「去理解」,就會確實地朝「原諒」踏出一步。然後,「啊!若被放在這種狀態,自己或許也會做出同樣的事情」如果出現這種想法,代表已經到達終點了。我將這種情況稱為「情感上的理解」。因為不是用頭腦去理解,而是從內心去理解對方的行動。這是「站在對方的立場去理解對方的心情」,對此帶有抗拒感的人應該也不在少數。因此,就算只有一點點,只要以「能夠理解對方採取這種態度的原因」的想法去理解就足夠。比如,等自己成為母親之後,才知道母親當時忙著照顧年幼的弟弟妹妹,因而無法照料自己的心情,就能夠原諒母親,我想這種案例也非常容易理解。在情感上理解對方就是原諒,所以需要花時間處理的情況也並不少見。【3】感謝將要感謝對方的事情列出清單,有點強迫性質的也沒關係。有點難以說出感謝的人,就在能做到的範圍內,試著反覆思考有沒有可以感謝的事物。同樣的,出現「想要感謝」的想法,就是已經開始原諒的證據。【4】接受恩惠偶發事件、從對方身上學到、察覺到的事情,透過這種體驗去關注自己有所成長的事情。我常常在心理諮商時,「你覺得正因為有這件事,讓你獲得什麼?」請對方從這種觀點來發表意見。試著以「正因為~,才○○」的觀點來審視問題,除了問題的負向層面之外,還能注意到問題的正面要素。「原諒」之後原諒之後,接下來會變成怎樣?當然,想法有所改變,就能夠忘記自己之前對對方抱有負面想法這件事。真正的解決問題是忘記,就是要達到忘記「這件事有問題」的狀態。(本文摘自/高敏感族活出自我的7日練習:擺脫「以他人為主」的人生/世茂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在這個關鍵時刻,妳可能會想:「為什麼我不原諒他,大家安安靜靜地過日子?」這個問題十分弔詭,值得好好討論。以「原諒」為例,它幾乎成了我們受到傷害時的最高指導原則,總有人會勸妳:「別鬧了,原諒他就沒事了。」但是我卻發現,無條件的原諒是空話,沒有任何意義,只是屈服於高壓的結果而已。不原諒就面臨忍受另一半哀求及親友壓力如果另一半表示悔悟,請妳原諒,妳很難拒絕他的哀求。「請妳原諒我,」他拚命懇求:「不會再發生這種事了,我絕對不會再傷害妳。」妳很難不陶醉在甜蜜的幻想中,認為從此柳暗花明,雨過天青,他再也不會騙妳,只要妳原諒他,你們又可以白頭偕老,永浴愛河。但是,現實世界可不是這樣。妳二話不說立刻原諒他,在短時間內也許輕鬆愉快,然而,遭到欺騙與背叛的劇痛卻長期留在心頭。除了他的苦苦哀求,妳還得面對家人和朋友帶來的困擾。他們希望你們和好如初,不要輕言分手。他們對妳激動的情緒完全反應不過來。「妳看他痛苦的模樣,」他們會說:「妳就不能原諒他這一次嗎?」突然間,妳成了眾矢之的,全民公敵。結果妳還得在五味雜陳、亂成一團的情緒之外,再加上一樣:罪惡感。因為妳知道,就在妳考慮要不要原諒他的過程中,會橫生許多枝節。那些人還會危言聳聽,宣稱如果妳不馬上原諒他,事情就嚴重了。我會在以下幾章教妳如何與對方和那些閒雜人等周旋。原諒──尤其是無條件原諒對方,問題出在它往往意味著:「既然妳肯原諒我,顯然我的罪行並不嚴重。」或者意味著(這下更糟):「妳就原諒我,並且把這件事忘了吧!」換言之,就是「假裝沒發生過這件事」。原諒必須是深思熟慮後的決定 而非屈服艾麗森就搞不懂為什麼原諒對方不足以療傷止痛。「人家告訴我,『原諒』的威力強大無比。為什麼我還要學你的那一套方法呢?他說他由衷感到抱歉,他知道自己錯了,我也努力試著去原諒他。這還不夠嗎?」我告訴艾麗森,她把事情看得太簡單了,因為這麼快就原諒對方,簡直就是默許,甚至縱容他說謊。從他的觀點來看,他可以為所欲為,就算被逮個正著,妳怒不可遏,但最終妳還是會原諒他。也就是說,他說謊了,但是用不著付出任何代價。那他何樂而不為?根本沒有理由不說謊嘛!以下幾個問題是用來幫助艾麗森認清盲點的。在妳打算無條件地原諒對方之前,希望妳也三思而行:.如果妳這麼輕易就原諒他,那他還用得著為謊言負責嗎?.如果妳那麼快就原諒他,那妳該如何平息怒火和悲傷的情緒?.如果妳無條件地原諒他,他會怎麼想?.難道他不該吃點苦頭,受點罪嗎?奉勸妳,若妳選擇原諒對方,務必要先釐清內心真正的感受和想法,先確定究竟打算怎麼處理兩人的關係。原諒必須是深思熟慮後的決定,而非屈服於對方、他人、宗教或社會壓力下的結果。(本文摘自/為什麼他說謊,卻毫無罪惡感:看清愛人的謊言,化心痛為重生力量/寶瓶文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因為西方近代心理學理論,或是幾世紀以來的新時代資訊的推廣,我們對內心小孩的瞭解越來越廣,也越來越深,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聽說,或至少有過來人的經驗,那就是──小時候的我們不懂人情事故。以為全天下的事都跟我們有關不但渴求關注,更十分自我的以為全天下的事都跟我們有關,只要我們沒得到想得到的關懷和愛,就覺得是我們的錯、是我們的責任,這個「責任往身上攬」的習慣,讓我們的潛意識裡,囤積了許多有如以下的信念:爸爸會打媽媽,是因為我不乖。媽媽會和爸爸吵架,是因為我成績很爛。爸爸和媽媽之所以會離婚,是因為我不好好吃飯。潛意識的傷痛 阻礙我們創造人生這些自以為是的信念之中,還有更離譜的延伸,爸爸做生意失敗,欠了一屁股債,是因為我的眼睛不夠大,哥哥之所以會離家出走,是因為我的屁股太大,媽媽拋棄家庭,是因為我頭髮太多,這些信念,深深藏在內心小孩的潛意識裡,動輒勾動我們的兒時傷痛,以極為負面的方式,阻礙我們創造想要的人生。我就有不少客戶,童年時親眼目睹母親被父親毒打,或言語侮辱,為了保護母親,常常挺身而出,以言語或行動阻擋父親的惡行,有意思的是,在自我療癒的過程裡,他們常常說:「我好氣我媽不懂得保護自己,或是替她自己出頭,看到她這樣軟弱,也讓我在感情當中,很不能信任男人。」釋放他們自由 潛意識傷口才會好「有沒有可能,你對母親的指責,其實是對自己當初使不上力的自責?你不原諒母親當初的軟弱對你所造成的傷害,有沒有可能是你不願意原諒當時的自己?」聽到這番提示,客戶終於茅塞頓開,自我療癒的電燈泡亮了。由以上的案例,我們可以得知,要能療癒「不信任男人」的傷口,必須先療癒「我無法保護母親的罪惡感」,換句話說,在釋放掉了纏繞在原生家庭裡,父親對母親施暴記憶的負面情緒後,這些客戶們,一定要先原諒自己的內心小孩,告訴他們:「會發生這些事情,不是你的錯。」以此釋放他們自由,那麼,埋藏在潛意識深處的傷口,才能轉化成愛和光,當然,要再進一步原諒母親,甚至父親,也會變得容易一些。(本文摘自/與你的內心小孩成為好麻吉/新星球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