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

總是在擔心?試試利用「不安感」成長

總是在擔心?試試利用「不安感」成長#擔心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們的未來會依據我們的想像改變。穿著打扮、居住場所、吃的食物、去的地方、交往對象、說的話、下一個行動……全由我們自己選擇。當然外在環境有時候會發生超乎想像的變化,然而有關你自己的一切,全在你的想像中。早上出門時,你不可能會做出「我怎麼會穿這種衣服」的打扮;選擇居住環境時,也不會選擇「住在深山,過著彷彿生存遊戲的日子」吧。(當然希望過這樣生活的人除外。)不安會變成現實人無時無刻不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換句話說,現實是依據你的想像,一分不差地落實。假如朝負面方向想時,會發生什麼事?「我不會賺錢,又沒魅力,所以沒人愛。我運氣超差,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當你這麼想,自然會做出相對應的選擇。如果你認為夢想或目標「不可能實現」,實現的可能性就是零。那麼,用樂觀的想像取代悲觀思考呢?「只要稍微努力,我也可以做到。會有人愛我的。而且說不定我會交上好運,夢想能夠成真。」只要有這樣的念頭,就會做出相符的選擇,只要徹底樂觀地描繪出自己的未來就好。不用想多餘的事,只要懷著興奮、開心的心情前進就可以了。因為你已做出最好的選擇。徹底抱持樂觀主義為了實現夢想和目標,強烈的意念也很重要,不過不用擔心,描繪出幾乎看得見顏色的鮮明圖像吧。儘管過程中遇見許多不可預測的事,但只要堅持這樣的想法,你將看見不可思議的景象。日本女子足球隊在奪得世界盃足球比賽冠軍後,主將澤穗希小姐表示:「我一直在想像今天決戰後勝利的景象——日本隊穿著藍色的制服、短褲和襪子應戰,因此我想像著頒獎台上出現藍色的身影。結果夢想成真。我今天還特別塗了指甲油,我相信塗指甲油那天會得分。」這就是徹底的樂觀態度吧。不要懷疑,奇蹟就會出現。利用不安雖然感覺不安時,多半會產生不好的結果,但是少許不安卻能幫助我們。當你面臨挑戰,應該有些不安吧。事實上,我就是個緊張大師。每當為了採訪要去陌生的國家前,我的心情都會混雜著不安與期待。為了消除不安,我就是盡量做好準備。比如盡量收集資訊。「那個地方很危險,最好不要落單行動。」「遇上麻煩時,要聯絡○○○。」先在腦子裡預習一次「碰到那種狀況該怎麼辦」,找出解決的方法。如此一來,出發時心情就會比較穩定,能享受接下來的旅行。當然,為了避免不安而前往大家都去的觀光景點,固然比較無趣,但你也需要了解,若挑戰未知領域,就得付出某種程度的不安做代價。工作方面也一樣,都是先感覺不安,然後再消除不安。不安不見得不好,我們可能因為不安而努力、成長。當感到不安時,也是同時收到「要有所行動」的訊號。如果你能夠自己解決,就動手整理不安的情緒吧。當你感到身體不適時、找工作時、準備旅行或出差時、對工作或生活感到不安時……一有這樣的念頭就要行動。收集資訊加以判斷、詢問別人意見,都可以消除不安。就算看不見前方,也能藉由行動看見光明。為了消除不安而行動另一方面,不擅整理不安情緒的人什麼也不做,只是停滯不動,只會愈來愈覺得不安。只要想著「盡力而為」就夠了。「沒有做得很完美」或是「有些地方沒做到」的念頭,會讓你感到不安。這時請想著:「我已經盡力而為。」就算還有些未竟之處,但那已經是你在那個時點所能做到最好的了,而且這表示之後還有改進空間。轉換一下思考方向,心情也會跟著改變。開心過日子,比什麼都重要。不可以放任不安的情緒,要積極地利用它。(本文摘自/練習不生氣:101則與情緒和平共處的幸福人生指南/遠流出版)

嬰幼兒也能吃素?醫:維生素、鐵質夠免擔心

嬰幼兒也能吃素?醫:維生素、鐵質夠免擔心#擔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食安風暴不斷,許多民眾對食品安全有很多疑慮,紛紛加入素食的行列,然而若是嬰幼兒就開始吃素,會不會造成營養不足的問題?臺中慈濟醫院楊忠偉、陳開湧兩位營養師,依嬰幼兒各階段月齡特別補充的營養攝取,與主廚林志哲設計提供符合營養需求的近百種素食副食品。海帶、味噌富含B12 維生素D靠日照補足小兒科醫師李敏駿指出,嬰幼兒攝取營養均衡的素食副食品,及早建立嬰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是伴隨孩子健康成長重要的一步;他表示,家中三名幼年子女,從襁褓期就開始吃素,只要用心瞭解相關營養補充,不論是發育、智力發展都跟一般孩子並駕齊驅。李敏駿醫師說,很多家長,甚至醫界前輩對嬰幼兒素食一事都抱持著反對看法,無非是擔心營養不夠均衡,但他強調,海藻、海帶、五榖雜糧,還有發酵豆製品如味噌,都有豐富的維生素B12,維生素D藉日照可以由自身製造取得,許多果乾、玉米筍也有很多鐵質,豆漿加上芝麻的含鈣量也不輸牛奶,只要多留意天然食物的營養素,給寶寶吃素一點都不難。副食品增加蛋白質與鐵質 掌握均衡飲食概念楊忠偉營養師說,寶寶四個月到六個月開始漸進式餵食副食品,補充母奶與配方奶不足的營養,可以從米糊開始,或是開始嘗試自榨果汁,使適應不同類型,得以訓練寶寶吞嚥及咀嚼能力,只要能掌握均衡飲食概念及搭配,寶寶吃素也能讓孩子贏在起跑點。陳開湧營養師提醒,寶寶自七個月起,對鐵與鈣需求增加,此時調整副食品種類,增加富含蛋白質與鐵質、鈣質的食物,同時開始變化複方副食品,如海苔粥、莧菜粥等。十到十二個月大的寶寶,可以搭配全蛋料理來增加寶寶營養需求。一歲之後的嬰幼兒料理變化更多,藉由搭配美味的醬料,讓素食寶寶兼具口感與營養。

擔心自己罹癌猛就醫 慮病症上身!

擔心自己罹癌猛就醫 慮病症上身!#擔心

張先生今年40歲,自從他的父親兩年前因為肝癌過世之後,他就逐漸感覺肚子右上方隱隱作痛,伴隨腹脹和不時的胃痛,張先生擔心自己的肝臟也出了問題,到醫院求診做過檢查卻都顯示沒有異常,張先生仍不放心而四處求醫,幾乎跑遍台北至屏東間各大醫院,在各科之間遊走,光是就醫與健檢費用就花了近60萬元,仍然查不出病因,張先生擔心到食不下嚥,體重也掉了好幾公斤,工作也跟著停擺,甚至家人也很不諒解。經診斷張先生有慮病症的情形。阮綜合醫院身心內科洪櫻娟醫師表示,慮病症是指一個人過分擔心自己的身體狀況,即使經過不斷的檢查和保證,仍然無法克制擔心自己是否會生病,或是懷疑自己患上某種疾病。慮病症症狀如下:1.病人抱怨身體不適的症狀模糊不定,也經常改變。2.對特定的身體症狀做出誇大或錯誤解釋,病人常猜測自己得了重大或難醫治的疾病,例如癌症。3.病人將注意力專注在自己的身體症狀上,對於身體的變化,或是疾病相關的資訊都非常敏感和緊張。4.經常四處求診,深怕醫師會漏掉任何一項檢查,即便檢查結果正常仍不放心,會重複各項檢查。5.在家庭,工作,以及社交生活上都以病人的身分呈現,顯得虛弱或有依賴性。●對身體知覺過度反應及誤解,及對疾病與症狀不了解而產生恐懼感。●突發性的事件或壓力引起焦慮不安,並導致出現生理症狀。●將關懷的對象轉化到自己部份器官上,過度關注身體狀況,並利用生病的行為牽制他人,藉此得到照顧和關懷。●接受不當的醫療說明或診治。●內心遭受創傷無法釋懷,產生情緒的轉化作用。●其他包括個人體質、生活經驗、家族病史、家人對疾病的態度、個人與家人的衝突、社會文化對疾病的看法等。洪櫻娟醫師說,在身、心交互影響之下,多數慮病症患者會合併出現焦慮情緒,睡眠困擾,以及頭痛、耳鳴、心悸、口乾、腸胃不適等自律經的症狀,更加深病患對身體疾病的擔憂。醫生須協助患者建立正確的健康觀念,並鼓勵他們改善受慮病症影響而惡化的社交及職場關係;當急性焦慮或恐慌發作的時候,也應給予藥物治療,以減輕患者的不適。洪櫻娟醫師指出,除了針對患者本人,教育患者家屬了解造成慮病症狀的原因,降低家屬的排斥與煩慮,以親情或友情的力量協助患者減低焦慮的情緒,並鼓勵病患按時服藥、定期回診,直到病情慢慢穩定緩和,對自己的身體逐漸恢復信心,就能夠恢復往日正常的生活。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