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六個月左右,可開始練習吃白肉魚開始!在魚類蛋白質來源中,白肉魚是最不容易誘發過敏的食材。由於脂肪部分較少、容易消化吸收,所以適合作為消化器官尚未發展完善的嬰兒食用。一般來說,出生後六個月左右開始食用含有魚肉的副食品最為恰當。白肉魚清淡 適合做副食品白肉魚與紅肉魚的分類,取決於魚類肌肉中是否含有色素(肌紅蛋白;Myoglobin)。一般而言,白肉魚的脂肪部位較少、味道較清淡。加熱後,肉質鬆軟,處理容易,田此可作為副食品中的蛋白質類來源。舉例來說,像是鱈魚、鰈魚、比目魚、鯛魚、日本花鱸、日本叉牙魚、飛魚、鮭魚、鱒魚等都屬於白肉魚。鮭魚與鱒魚乍看之下像是紅肉魚,其實是因為含有名為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的色素,使得外表看起來像是紅肉魚,實際上在水產養殖學的分類裡,這兩種魚都分類為白肉魚。經常用於副食品的白肉魚有以下幾種:■鰈魚、比目魚脂肪較少,對寶寶來說比較容易食用,適合用來作為副食品。可於出生後六個月左右開始給予,屬於最適合作為初次接觸的白肉魚。■真鯛、鱈魚真鯛的脂質較少,容易食用,適合剛開始接觸副食品、六個月左右的寶寶開始食用。鱈魚同樣也適合作為副食品,但根據統計,鱈魚誘發過敏的可能性較高。雖然鱈魚容易引發過敏的原因不明,但如前所述,由於魚肉容易腐敗,這很可能就是容易造成過敏的原因。市販的鱈魚通常以冷凍居多,因為鱈魚非常容易腐敗,容易造成過敏的原因。給予寶寶鱈魚時必須逐步少量給予,並且同時觀察寶寶的生理狀況。經常可以在超市看到的銀鱈雖然名字當中也有「鱈」,卻是完全不同種類的白肉魚。銀鱈的脂肪含量非常高,容易造成消化系統的負擔,並不適合用於副食品。■鮭魚、劍旗魚鮭魚也是容易引發過敏的魚種。給予寶寶鮭魚時,請先確認寶寶已經習慣其他白肉魚、沒有異狀後再行給予。建議從寶寶個月左右再開始。當然,給予時還是要觀察寶寶生理狀況,少量地逐步給予。此外,鹹鮭魚的鹽分含量較高,不適用於副食品。可以選擇未經加工的生魚。劍旗魚加熱後肉質容易變得乾硬,且由於脂肪較多,建議在寶寶個月左右後給予,並將其弄散,以利食用。紅肉魚較乾硬 適合8個月大吃說到紅肉魚,較具代表性的有鰹魚、青魽、鮪魚等。紅肉魚的特徵為脂肪較多、味道較為濃郁,加熱後口感會變得乾硬。若想將紅肉魚用於副食品,可於出生後~8個月左右開始使用鮪魚的紅肉、海底雞或鮭魚罐頭。鮭魚雖然分類在白肉魚之列,但是和其他白肉魚比較起來,加熱後的口感較硬,因此在寶寶習慣肉質較為柔軟的鱈魚、鰈魚時,先讓寶寶食用肉質較硬的鮭魚做練習,之後寶寶也會比較容易接受紅肉魚的口感。在烹調處理方面,可以採用水煮或是以麥年(Meuniere,將魚沾麵粉下鍋油煎的法國式烹飪法)方式。也必須注意細小的魚刺,應去除魚刺後再與蔬菜等水份較多的食物搭配著一起食用,會更容易入口。青背魚營養豐富但易過敏 12個月大再食用青背魚有鯖魚、秋刀魚、沙丁魚等,是富含的魚類代表。雖然因為豐富的,非常推薦給予寶寶食用,但因為同屬容易引發過敏的食材,因此建議,最快也要等到出生後12個月左右才能開始用於副食品,並先觀察寶寶的狀態,再開始給予。剛開始時應先給予極少量,並且先試著使用脂肪較少的魚背肉,持續觀察寶寶的生理狀況。等寶寶習慣之後,再讓寶寶食用蒲燒秋刀魚或是沙丁魚漢堡等食品。青背魚的魚肉脂肪較多,也容易氧化。因此,務必選擇新鮮的魚肉。此外,脂肪會對消化系統造成負擔,如果脂肪含量過多時,應控制攝取量,確認寶寶排便狀態後,再繼續給予。給予寶寶魚肉時,請參考以下狀態作為給予標準:■5~6個月→加熱後,磨碎,以熱水稀釋■7~8個月→加熱後,仔細壓碎,以熱水稀釋■9~11個月→加熱後,大致壓碎■一歲~一歲半→加熱後,切成牙齒或牙齦也可以壓碎的一口大小(本文摘自/親子食養/世茂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