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少保護小組

架起安全網 搶救受虐兒少!

架起安全網 搶救受虐兒少!#兒少保護小組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社會複雜、家庭環境更複雜!近年來,兒少虐待的案例越來越多,2004年通報的案例不到8000,而2015則有5萬6則通報案件,10年間竟成長7倍!兒童權益抬頭,越來越多人開始正視父母親權的行使是否妥當,兒童受到越多保護,也是通報案件增加的原因之一。高達4成 的施虐者缺乏親職教育知識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司長諶立中表示,根據統計,民國104年共有53,860件 兒少虐待案件被通報,平均每10分鐘就有一位疑似受虐兒少產生,且施虐者大部分是兒少的主要照顧者,包括父母、保母或親戚,其中父母為施虐者之案件高達6成 。值得關注的是,有高達4成 的施虐者缺乏親職教育知識,由此深知,受虐兒少若未受到妥善的照護,未來可能轉變成為施虐者,導致嚴重的社會問題,造成龐大的社會成本支出。智障、心障、殘障、肢體不健全易受虐臺灣兒科醫學會黃璟隆理事長說明,施虐者比較常見的因素,大概都是同居、毒癮、藥癮、失業、從小被受虐者,而受虐者大多是弱勢中的弱勢,包括智障、心障、殘障、肢體不健全、自閉等,而兒少虐待的形式包括疏忽、身體虐待、性虐待,以及精神虐待等。受虐兒少的照顧者可歸納出某些共同的危險因子,包括:長期親子關係不佳、婚姻關係紊亂、失業、酒癮、藥癮,或是擁有「不打不成器」的想法,造成長期施虐,甚至棄養。「幫孩子說話」 脫離險境黃璟隆理事長表示,大部分的受虐兒少送醫後,沒有辦法清楚說明受傷的原因,甚至為了保護施虐者而選擇隱瞞,而年紀小的孩童無法像成人一樣,能清楚地指認加害人,導致第一線醫事人員時常無法得知受傷的確切原因。對此,第一線接觸受虐兒少的醫事人員,扮演著兒虐通報流程的重要角色,「幫孩子說話」,脫離險境!兒少保護小組團隊是由各科醫師、護理師、個管師、社工員、營養師等所組成,為提升醫事人員的專業知識,醫事人員可以透過線上網頁、傳真、撥打專線113,或是聯繫當地主管機關社工員評估輔導。找出潛在的危險因子 避免更多受虐兒少黃璟隆理事長呼籲,兒少虐待目前無法有實際數量上的減少,只能盡力做,盡量讓傷害減到最低,最重要的不僅是提供完善的照護,更重要的是要找出潛在的危險因子,即時介入、輔導,避免更多受虐兒少的產生,造成遺憾。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