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音樂

7成5耳機族聽力異常不知  聽咬字混淆常需「再說一次」恐微聽損

7成5耳機族聽力異常不知 聽咬字混淆常需「再說一次」恐微聽損#聽音樂

你是耳機不離身的音樂一族嗎?一般人搭乘捷運時,為了享受片刻音樂時光,通常會將耳機音量調至蓋住外界噪音,但這樣的音量其實已近100分貝,高於85分貝音量就會對耳朵造成傷害。電聲大廠美律調查指出,台灣有超過75%的20~49歲用耳機民眾,近3個月有出現耳朵異常情形,不可不慎。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資料顯示,台灣約每100人就有1人有輕度聽力問題。美律實業表示,聽力損傷有分輕度、中度、中重度、重度以及全聾。常見的微聽損,全名「輕微聽力損失」,是較為輕微的聽力受損,雖然一般情況微聽損患者仍可聽到聲音、與他人正常溝通,但在特殊情境中,微聽損患者的聽力已受到影響。 吵雜環境中聽耳機,長期超過85分貝就會影響 富聆助聽器聽力師陳雪霞指出,微聽損一開始可能會有語音辨識問題,例如「鞋」子聽成「茄」子,或者常需請別人「再說一次」,一旦發現警訊,就應盡早就醫。 美律實業電聲產品事業部處長吳夢璠表示,聲音是否會損傷聽力主要取決於3大要素:聲音的大小、時間長短及離噪音源的距離。搭乘捷運將音量調大至蓋住外界噪音,其音量可能已近100分貝,長期會對聽力造成莫大傷害,像年輕人喜歡在吵雜的環境裡,戴上耳機並將音量調到最大,這些小動作,都會造成耳朵的負擔。 平時不播放超過音量60%,超過60分鐘就應休息 國際上對於聲音的安全標準是85dB(分貝)。但音量dB計算公式為指對數函數型,差3dB音量等同於就相差1倍,譬如85dB跟88dB看似相差不大,但耳膜承受的音量壓力已增強1倍。一般人若無法得知耳機分貝數的大小,建議遵循66法則,也就是不超過播放設備之音量的60%,同時連續使用耳機60分鐘應該要休息一下。 吳夢璠補充,耳力損傷並非0或1,而是一條漸進式損傷的過程,現代人雖然耳機使用非常頻繁,但有賴於科技的進步,不論是抗噪耳機或具有聽力保護裝置的產品都非常多,選擇適合自己使用習慣及喜好的耳機,並遵守66法則,才能聰明的保護聽力,享受聲活。 美律實業為推動微聽損倡議,與中山大學聽語系及台中教育大學完成台灣唯一一份結合聲學與聽力保健的教案,深入校園倡議;同時,也邀請高中生,前進美律研發總部,透過耳機DIY體驗營,讓學生不只了解耳機,更知道保護聽力。 3月3日是國際愛耳日,美律實業總裁黃朝豊表示,未來除持續倡導全球耳力健康,也歡迎更多的企業一起加入倡議的種子,一起維護民眾聽力健康。

耳機族遠離聽損5字訣:KRASY!

耳機族遠離聽損5字訣:KRASY!#聽音樂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採訪報導)許多人都有在上下班通勤時間戴耳機聽音樂的習慣,聽音樂是放鬆心情的好方法,但若忘情地讓音量過大,就可能對耳朵造成傷害,聽力師馬英娟表示,若長期戴耳機且音量過大的情況下,聽力會因為受到過多刺激而有暫時性的受損,大多數人會有耳鳴的症狀,少數人會感到耳朵發脹,或是幾天聽不清楚聲音,如果長期暴露在高分貝音量下,就可能導致永久性的聽力受損。耳朵長時間接收高分貝音量 易造成損傷聽力至於,多少的分貝數就會對耳朵造成傷害呢?聽力師馬英娟說明,各國規範不一,但一般來說聲音超過90分貝(dBA),且持續聽8小時就會對聽力造成損害,聽力受損分為暫時性跟永久性,若聽力已出現損傷的狀況,應先確認損傷類型是暫時性或永久性,如果是暫時性的聽力受損,可透過充足睡眠以及尋求耳鼻喉科醫師協助改善與恢復聽力,但永久性的聽力受損,無法透過藥物或手術達到治療效果,若影響生活及溝通,就需戴助聽器來做聽力矯正。耳機選覆耳式較好 處在吵雜環境不宜戴耳機在耳機的選擇方面,聽力師馬英娟說明,塞耳式的耳機因為大小不一,不一定能完全貼合耳朵隔離噪音,一旦處在吵雜環境,恐會為了想聽得更清楚,而將音量一直往上提升,不知不覺就傷害了聽力,在一般環境下,越是吵雜的地方,越不適合戴耳機聽音樂。覆耳式的耳機阻隔環境噪音的效果會比塞耳式還好一些,但不論是哪一種耳機,音量還是需要受到控制,若戴著耳機,別人站在1公尺的距離跟你講話,仍能與他溝通,則設定的耳機音量就是比較安全的。2點易對耳朵造成傷害 5點遠離聽損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習慣恐對耳朵造成傷害呢?聽力師馬英娟指出,一般人洗澡後都會使用棉花棒來挖耳朵,萬一力道過大或是他人不小心的撞擊,都有可能會對耳朵造成傷害,另外,許多人感冒時都沒有留意到檢查耳朵的重要性,若是鼻塞伴有耳朵脹痛或耳鳴,就要請醫師檢查一下耳朵。關於噪音保健,聽力師馬英娟提供以下保護聽力的口訣-你今天KRASY了嗎? 1)Keep Away - 若知道自己將會處於噪音環境一段時間,請盡量遠離噪音源(如:喇叭、舞台),或使用耳塞。2)Rest - WHO建議每日使用智慧性手機聽音樂的時間勿超過1小時。3)Assessment -定期追蹤聽力,成人建議每五至十年要檢查一次。4)Safe Volume -將手機的音量調整到安全範圍。5)Your Awareness -自己應該要避免做一些會傷害聽力的活動。

耳機族你今天KRASY了嗎? 遠離聽損5字訣

耳機族你今天KRASY了嗎? 遠離聽損5字訣#聽音樂

(撰文/湯蕎伊) (諮詢/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 馬英娟聽力師) (圖片來源/取自優活健康網)    (圖說:上下班通勤聽音樂解悶,小心音量過大恐傷耳!) 許多人都有在上下班通勤時間戴耳機聽音樂的習慣,聽音樂是放鬆心情的好方法,但若忘情地讓音量過大,就可能對耳朵造成傷害,長時間下來更可能會導致聽力損失,然而,耳機的使用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危險因子呢?就讓專業的聽力師來告訴你。 聽力師馬英娟表示,若長期戴耳機且音量過大的情況下,聽力會因為受到過多刺激而有暫時性的受損,大多數人會有耳鳴的症狀,少數人會感到耳朵發脹,或是幾天聽不清楚聲音,若是不再繼續受高分貝音量的刺激,嗡嗡聲的耳鳴症狀會慢慢改善, 但如果還是長期暴露在高分貝音量下,就可能導致永久性的聽力受損。 逾90分貝持續8小時 就會損傷聽力 (圖說:長時間處於90分貝以上環境,可能演變成永久性的聽力受損) 至於,多少的分貝數就會對耳朵造成傷害呢?聽力師馬英娟說明,各國規範不一,但一般來說聲音超過90分貝(dBA),且持續聽8小時就會對聽力造成損害,聽力受損分為暫時性跟永久性,暫時性的聽力受損,是短時間內出現聽不清楚以及耳鳴的症狀,通常休息幾天就會恢復正常,但若長時間累積傷害並且多次暫時性的聽力受損,就有可能演變成永久性的聽力受損。 若聽力已出現損傷的狀況,應先確認損傷類型是暫時性或永久性的,如果是暫時性的聽力受損,可透過充足睡眠以及尋求耳鼻喉科醫師協助,就能獲得改善恢復正常聽力,但永久性的聽力受損,無法透過藥物或手術達到治療效果,若影響生活及溝通,最終需戴助聽器來做聽力矯正。 越吵雜的地方 越不適合戴耳機   (圖說:環境越是吵雜,就越不適合戴耳機聽音樂。) 大部分的人都使用手機來聽音樂,而現今手機多有音量警示的功能,當音量大到一定的程度時,就會出現警告的提示,提醒使用者要注意別超過標準音量,以免損傷聽力,而在耳機的選擇方面,聽力師馬英娟說明,塞耳式的耳機因為大小不一,不一定能完全貼合耳朵隔離噪音,一旦處在吵雜環境,恐會為了想聽得更清楚,而將音量一直往上提升,不知不覺就傷害了聽力,在一般環境下,越是吵雜的地方,越不適合戴耳機聽音樂。 覆耳式的耳機阻隔環境噪音的效果會比塞耳式還好一些,但不論是哪一種耳機,音量還是需要受到控制,塞耳式耳機可透過一個評量準則,來測試音量是否安全不傷聽力,若戴著耳機,別人站在1公尺的距離跟你講話,仍能與他溝通,則設定的耳機音量就是比較安全的。 避免使用棉花棒挖耳朵 可用毛巾擦拭外緣 (圖說:沐浴後拿棉花棒挖耳,有可能會對耳朵造成傷害。) 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習慣恐對耳朵造成傷害呢?聽力師馬英娟指出,一般人洗澡後都會使用棉花棒來挖耳朵,萬一力道過大或是他人不小心的撞擊,都有可能會對耳朵造成傷害,建議可用毛巾擦拭耳朵外緣,促進耳道自然排泄功能即可,另外,許多人感冒時都沒有留意到檢查耳朵的重要性,若是鼻塞伴有耳朵脹痛或耳鳴,就要檢查一下耳朵,因為可能是感冒所誘發的中耳炎,應請醫師一併檢查確認。 關於噪音保健,聽力師馬英娟提供以下保護聽力的口訣-你今天KRASY了嗎?  1)Keep Away - 若知道自己將會處於噪音環境一段時間,請盡量遠離噪音源(如:喇叭、舞台),或使用耳塞。 2)Rest - WHO建議每日使用智慧性手機聽音樂的時間勿超過1小時。 3)Assessment -定期追蹤聽力,成人建議每五至十年要檢查一次。 4)Safe Volume -將手機的音量調整到安全範圍。 5)Your Awareness -自己應該要避免做一些會傷害聽力的活動。  

研究:聽音樂治憂鬱 唱出來更舒壓

研究:聽音樂治憂鬱 唱出來更舒壓#聽音樂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心情不好就聽首歌吧!音樂治療有助改善憂鬱症狀,至少能維持短期的效果。根據一篇發表於《英國精神醫學期刊》的研究,以79位18~50歲被診斷有憂鬱症者為對象,隨機分配至常規治療組及常規治療合併音樂治療組,研究進行三個月,結果發現,接受合併治療的受試者在憂鬱緩解、焦慮症狀緩解以及一般功能改善,分數上皆高於常規治療組,且其參與治療的出席率較高。增加免疫球蛋白A 降低焦慮恐懼另一篇發表於國內《科學發展》期刊的相關研究指出,聆聽和歌唱可增加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A,並產生催產素以減低焦慮與恐懼。西方許多研究也指出古典音樂可舒緩情緒,其獨特的療癒性,對憂鬱患者很有效。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韓德彥表示,一般民眾除了聽古典音樂,其實藉由流行音樂亦可達到紓解情緒的效果,他建議民眾平日多收藏自己喜歡的歌曲、不斷學習新曲拓展歌單,在不同生活情境下即可選擇合適的歌曲來抒發情緒。他表示通常正向歌詞與優美旋律可以讓人心情變好,而透過憂傷小調、與聽者產生共鳴的歌曲,也能紓解內心深處的傷痛。音樂有撫慰、轉移注意力之效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電影中的劇情發展其實很容易隨著音樂起伏,一部恐怖片如果少了片中音樂,驚悚的程度可能降低;歡慶的場合如果配上沉重的音樂,被慶祝的事情可能會變得索然無味;快餐店會放些快節奏的音樂讓翻桌率增加、唱軍歌壯膽或鼓舞士氣,都是音樂和情緒之間的關聯。根據董氏基金會歷來調查顯示,「聽音樂」為青少年、大專生以及上班族,最愛的紓壓方式之一,聆聽和唱歌都會增加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A,並產生催產素,這就是音樂在人體的作用,因為催產素有廣泛的影響力,包括增進人際互信、母子間的依附行為及許多情感的連結,而且反覆聽音樂除了原有的音樂療效,撫慰失落及悲傷的人,也是轉移注意力的一種方法。如果個性害羞,在大眾面前唱歌紓壓有難度,可以找個屬於自己的空間,像是家中、洗澡時、騎腳踏車時等。建議心情不好時不妨聽個音樂、哼唱首歌吧。

帶耳機聽音樂入眠 男大生險耳聾

帶耳機聽音樂入眠 男大生險耳聾#聽音樂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一位大學生睡前戴耳塞型耳機聽音樂竟睡著,隔天醒來發覺左耳聽力嚴重受損,猶如耳聾。澄清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朱繡棟表示,聽力受損幾乎是無法完全恢復,呼籲年輕人戴耳機聽音樂應遵守「二不一少原則」,不要音量太大、不要長時間聽戴、少用耳塞型耳機。一旦發現突發性單側耳聾,一定要立即就醫。一名19歲的男大學生,戴耳機「聽」了一整夜的音樂,第二天到學校上課,發覺老師講課的聲音好像變小聲,才驚覺自己耳朵有問題,立即前往醫院求診。朱繡棟表示,這名男大生經聽力檢查後,右耳正常,左耳的聽力是七十分貝(一般人的聽力為二十分貝),也就是他的左耳對音量七十分貝以上聲音才有反應,診斷為中度聽力受損,因為他的耳蝸底膜纖毛的感覺神經已受損。經藥物治療二週後,男大生的聽力雖然無法百分之百的復原,但已有長足的進步。朱繡棟指出,聽力受損應立即就醫,如果超過一個月以上未就醫,其恢復的機率就十分渺茫。朱繡棟表示,年輕人戴著輕便型的耳塞式耳機聽音樂,幾乎是隨處可見,如果不遵守「二不一少原則」,雖然未發生立即性的聽力受損,但日積月累也會造成聽力逐漸下降,在耳鼻喉科的門診中,年輕人聽力問題個案,有增多趨勢。朱繡棟強調,突發性耳聾也有可能是耳神經瘤、耳中風、病毒感染等原因,一旦發現聽力不正常,最好立即尋求專科醫師做進一步的檢查或診療。

聽音樂解憂 足浴按摩減輕痛苦助好眠

聽音樂解憂 足浴按摩減輕痛苦助好眠#聽音樂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台北榮總自民國87年開始即積極推展社區健康照護,台北榮總護理部主任陳玉枝表示,在照顧失智老人時,有效運用音樂來降低失智老人焦慮不安的情緒,減少重症病人疲勞性、嗜睡性,也可促進臨終病人生活品質。讓病人養成聆聽音樂的習慣,從住院照護延伸至居家及社區,此能使銀髮族或臨終病人憂鬱情緒及程度有所緩和。    而臨床上足浴、按摩等都能舒服放鬆、減輕痛苦、幫助入眠等,經文獻探討,證實泡腳可促進全身血液循環,使局部肌肉及神經鬆弛,緩解疲憊;也因提升足部溫度,改善睡眠。以恆溫式泡腳盆當工具,水溫設定保持41~42℃。採坐姿方式,雙足放入泡腳盆內,水量深度至踝關節上10公分。每天持續於晚上睡覺前二小時內執行20分鐘。此熱水足浴適合接受化學治療期間的癌症病人及老年人使用。此外陳玉枝主任接著指出,癌末病患最基本的需求是減輕痛苦,促進身體舒適,除藥物止痛以外,「按摩」對疼痛緩解症狀有明顯效果,另外接受按摩療法對短期的焦慮及憂鬱程度也有減輕現象,若按摩後兩小時再給予藥物治療,更可降低疼痛程度。但陳玉枝主任提醒,在進行按摩時同時需注意觀察病人的皮膚反應。按摩能降低癌末個案因症狀造成的痛苦。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