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功能病變

減肥藥食用不「腎」 小心腎功能病變

減肥藥食用不「腎」 小心腎功能病變#腎功能病變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一名年約25歲的年輕女子,自行到藥局買減肥藥,一天吃三次服用半年左右,突然間發生噁心、頭暈、想吐等症狀,就醫檢查後發現罹患慢性腎衰竭,萬芳醫院腎臟內科陳彥成醫師表示這名女子本身血壓高,加上減肥藥含有利尿劑、抗組織胺、緩瀉劑、治療氣喘藥物等成分,吃多會造成腎功能病變,幸好經過治療後,部分腎臟功能恢復不需終生洗腎。腎臟是由一百萬個微血管球組成的一對器官,全身的血液每分鐘以1200CC的速度不停地通過它清洗身上多餘的廢物;尿酸、尿素氮、肌酸酐等物質及多餘的水份都經由它製造尿液再排到膀胱,膀胱滿了再排出體外。因此一旦腎臟病到了末期,會因腎臟無法排出身上血液中的毒素而自身中毒死亡;或無法排出身上多餘水份而水腫,同時腎臟也製造分泌一些激素如紅血球生成激素及升壓素等,當腎臟受到傷害而無法運作的時候,身體上每一個器官都會受到影響。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統計,目前台灣罹患腎臟疾病約200萬人,台灣慢性臟病的盛行率為9.8%-11.9%。慢性腎臟病常不會有明顯症狀,大約80-90%的病人未被診斷出。且腎功能逐漸衰退者。腎臟病初期症狀不明顯,較常見的症狀為四肢、眼窩水腫,兩側腰會痠痛、下腹部疼痛、容易感到疲倦、血壓過高或過低以及有貧血症狀。萬芳醫院腎臟內科醫師陳彥成強調,有家族腎臟病病史者、糖尿病患者、高血壓患者、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痛風患者、藥物濫用、蛋白尿患者、抽煙、過於肥胖者這些都是腎臟病的高危險群。由於糖尿病會造成人體各系統功能障礙,如失明、尿毒症、中風、心臟血管疾病、感染、神經病變、截肢、性功能障礙等,不但病人健康受損,生活品質下降,也間接影響到整個醫療及社會成本。大部份的人因為長期血糖、血壓控制不佳引起腎臟病。每年有許多人被診斷出是末期腎臟病,而糖尿病就是引起這一個疾病最常見的原因,約佔所有病例的三分之一以上。  三高患者也容易造成腎臟病變,陳彥成表示,若有家族史或病患本身發生高血壓,則會增加及加速腎病變的產生,一方面高血壓會導致腎病變,而當腎功能變壞時,會反過頭更提升血壓,如此一來形成惡性循環,所以腎臟病病患要經常注意血壓,輕微的高血壓就應該及早治療。民眾應養成三多三少四不一沒有,多蔬果、多運動、多喝水,少油、少鹽、少糖,不要抽菸、不要酗酒、不要熬夜、不要吃來路不明的藥,沒有鮪魚肚。若是本身有過度肥胖或是三高相關疾病,也需加以控制。另外,建議40歲以上的民眾每年到醫院定期檢查,才能達到預防腎臟病的目標。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