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石

手腕長雞蛋瘤! 原是痛風石上身

手腕長雞蛋瘤! 原是痛風石上身#痛風石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一名年近6旬的男子,左手腕因出現不明「腫瘤」,其如雞蛋大小,且紅腫疼痛,為此前往醫院就醫,結果經醫師診察發現,這顆「腫瘤」竟是痛風石,且患者也確定罹患高尿酸血症,需要接受降尿酸治療,醫師因此呼籲,身上若出現不明腫瘤,應盡速就醫確診,提早對症治療。觸感如同石灰石般粗糙 是典型尿酸石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洪豐建表示,患者自認的「腫瘤」其實是顆痛風石,因為其手腕突出物的觸感是如同石灰石般粗糙,是典型的尿酸石,壓下去還會輕微滑動,加上檢驗發現其尿酸值偏高達到8.5 mg/d1,一般男性的尿酸值若超過7mg/d1即可被診斷為高尿酸血症。此外,這位患者的腎功能檢查也出現異常,患者還自訴近年來小解時常排出小結石,洪豐建醫師表示,這顯示長期的高尿酸血症不只讓尿酸鹽結晶沉積在其手關節,也結晶在腎臟,若不及早控制尿酸值在5 mg/d1以下,長此以往,除了破壞關節、也將破壞腎功能。高尿酸血症 有10%病人會產生痛風洪豐建醫師指出,痛風就是嘌林食物攝取過多,造成尿酸製造過多或尿酸排泄太少,產生高尿酸血症,但高尿酸血症只有10%病人會產生痛風,痛風患者又只有10%會出現痛風石,無症狀的高尿酸血症,須經過很長的時間才第一次發作,單一的關節紅、腫、熱、痛發作後,有時又會自然緩解,如果患者沒有警覺接受進一步治療及抽血檢查,很容易忽略。 

痛風也會產結石 及早治療免疼痛之苦

痛風也會產結石 及早治療免疼痛之苦#痛風石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痛風又稱帝王病,好發於中年男性及停經後女性,常於半夜發作,患部會出現紅、腫、發熱及嚴重的疼痛,只要輕微碰觸都會使疼痛加劇。75歲的施先生10年前開始有痛風症狀,並出現痛風結石,早上起床會痛到不能走路、四肢不能伸直,生活及心情嚴重受到影響。直至3年前至彰化醫院治療,透過長期藥物治療及飲食衛教配合,痛風石已經明顯縮小,疼痛感也減輕。彰化醫院免疫風濕科高堅凱主任表示,施先生3年前來就醫時,手指、手肘、踝部、膝關節都出現痛風石,尤其是手肘、踝部都已經有如雞蛋大小的結石,導致手臂和關節沒辦法伸直,嚴重到無法自然活動,只要一動就會疼痛難受。高堅凱主任進一部說明,痛風石國內外研究顯示,從第一次發作,如果沒有積極治療,大約是6至12年的時間,就會有痛風石形成;痛風石與血中尿酸值高低、高尿酸血症的時間長短皆有關係。一旦產生痛風石 即使控制得宜 破壞已不可逆若痛風未能好好控制,會造成慢性痛風石關節炎,此時,患者的關節、耳輪、皮下組織和內臟器官,可能因為尿酸的沉積形成粒狀或球狀的凸起,痛風石沉積在關節造成關節破壞、導致關節變形,若沉積在腎臟則會影響腎臟功能。高堅凱主任呼籲,痛風石經過治療,是能慢慢變小到消失,前題是需將尿酸值控制在理想值內,且需一年以上的時間。痛風治療目的是降低尿酸、避免發作和形成痛風石,因為一旦形成痛風石,關節容易被破壞,即使日後痛風石變小、消失,關節功能也無法完全恢復。

痛風石啃噬骨頭 當心恐致殘廢!

痛風石啃噬骨頭 當心恐致殘廢!#痛風石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夏季是痛風高發期,冰涼啤酒下肚再配上生猛海鮮,高嘌呤飲食小心痛風找上門!振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李信興表示,痛風大多為尿酸結晶沈積所造成,發病的主因以肥胖、喝酒和肉食主義者為多,當體內嘌呤代謝異常時,尿酸合成量過多就會形成尿酸結晶,造成關節疼痛。 李信興指出,初發痛風時來如風、去如風,時間雖短但疼痛椎心刺骨,因此有「痛風」之稱。痛風大多好發於男性,又以40歲到50歲間為發病高峰期,痛風不但會侵犯關節還會造成腎臟病變,此外也會引發高尿酸血症、高血脂症、高血壓等併發症。李信興表示,嘌呤一旦超過身體負荷,尿酸濃度增加就會造成痛風,痛風發作10年間會慢慢長出痛風石,痛風石是一種尿酸結晶沉積所形成的腫塊,它會逐漸侵蝕韌帶和關節,甚至啃噬骨頭,造成全身關節破壞和變形、終致殘廢,同時也會流出白色石膏樣液體,形成慢性潰瘍。目前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藥物有秋水仙素、 非類固醇消炎藥物以及類固醇等,李信興建議,若有痛風症狀出現,就必須就醫對症下藥,切勿自行購買止痛藥,避免關節持續惡化。 (照片取自/優活健康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