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性貧血

死亡風險高2倍 腎性貧血傷腎又傷心

死亡風險高2倍 腎性貧血傷腎又傷心#腎性貧血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腎性貧血為國人常見的疾病之一,臨床症狀包括頭痛、頭暈、心悸、臉色蒼白、四肢無力、呼吸急促、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食慾不振…等等,這些症狀除了影響生活品質,導致患者營養不良、免疫力降低、感染率、住院率增加之外,也是造成更多心血管併發症的主因,死亡風險更會提高到2倍。及早治療 可延後洗腎時間忽視腎性貧血也會讓腎功能惡化的更快速,血色素低於9 g/dL的病患,相對於血色素為11~12 g/dL病患,死亡風險更高達2.11倍,研究發現,在血色素低於9 g/dL 時才開始治療,比起血色素 10 ~11之間即開始接受治療的患者,其腎功能惡化風險高出2.5倍,換句話說,如果可以及早針對腎性貧血介入治療,不僅可以延緩腎臟惡化速度、也可以延後開始洗腎的時間。腎臟病導致貧血 加速心臟疾病惡化腎臟病會導致貧血,貧血則會加重心臟負擔,加速心臟疾病惡化,心臟功能不好,也將連帶影響腎功能,三者形成惡性循環,如果好好治療貧血,除了生活品質大幅提升外,還可打破此惡性循環,腎、心功能也跟著改善,呼籲腎性貧血患者務必正確就醫治療,並定期回診追蹤,保持穩定的血色素數值。缺鐵性貧血可以補充鐵劑治療,至於腎臟受損者則可以給予俗稱「補血針」的紅血球生成素,目前的紅血球生成素有短效、中效以及長效三種,其注射頻率分別是每週注射三次、每週注射一次,以及每月注射一到兩次,醫師可視患者需求,調整施打頻率。

疲倦、反應鈍非老化 嬤罹腎性貧血尿不出來

疲倦、反應鈍非老化 嬤罹腎性貧血尿不出來#腎性貧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張阿嬤已高齡近100歲,幾年前排尿量突然變得非常少,且有疲倦、食慾不振、反應遲鈍狀況,就醫後發現是腎性貧血造成。醫師表示,腎性貧血的症狀不容易分辨,有些單純的腎病或是內科疾病也會有類似症狀,由於沒有特異性,經常被當成老化現象,必須靠抽血檢驗才能確診。紅血球生成素治療 不再暈眩、頭昏收治個案的台北慈濟醫院腎臟科郭克林醫師表示,阿嬤就醫時血液中的肌酸酐濃度是3.1mg/dL,血紅素卻只有8.9g/dL,低於標準值很多,是典型的腎性貧血患者。透過紅血球生成素治療,提高造血能力,經過3個月後,血紅素上升到11.6g/dL,已接近標準值,連肌酸酐也下降到2.7mg/dL。阿嬤的精神變好,也吃得下,排便、排尿正常,不再暈眩、整天昏沉沉,身體症狀和生活品質都獲得明顯改善。腎功能衰退 也會造成貧血男性血色素值低於13g/dL、女性血色素值低於12g/dL就可稱為腎性貧血。郭克林醫師說明,腎臟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是「釋放紅血球生成素」,用來刺激骨髓製造紅血球,因此當腎臟功能衰退,也會造成貧血。腎性貧血的病人,除了可能出現疲勞、嗜睡、食慾降低、運動能力減少、有時候上氣不接下氣等症狀以外,如果又合併有心臟功能不好的問題時,貧血還會加速心臟功能惡化;而心臟功能惡化後,又會加速腎功能惡化。郭克林提醒,接受透析之慢性腎臟病患者,血紅素值不應小於9g/dL,當血紅素值介於9~10 g/dL 時,即可考慮使用紅血球生成素或其他輔助治療,如補充鐵劑。貧血是腎病共病 定期血紅素監測郭克林也說明,醫師在使用紅血球生成素前,會評估病患是否有其他造成貧血的問題,如是否缺鐵、缺B12、缺葉酸,或是有發炎感染、營養不良以及潛在血流失的現象等。郭克林提到,貧血是慢性腎臟病患的共病,並不會自己好,但是透過治療,可幫助維持患者血色素的穩定。他也提醒,第三期以上的慢性腎臟病患者,更要定期做血紅素監測,且越晚期的病患監測需更頻繁,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