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

7旬翁肺癌無法手術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救命

7旬翁肺癌無法手術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救命#定位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72歲的李先生是個老菸槍,幾年前走路、爬樓梯開始越來越喘,診斷是慢性阻塞性肺病(俗稱肺氣腫)。今年一月進一步檢查發現,肺部有2.1公分的腫瘤,由於肺功能太差不適合開刀,醫師建議接受「身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控制癌細胞並持續回診追蹤。不適手術、麻醉者 可以放射療法代替台北慈濟醫院放射腫瘤科常佑康醫師表示,早期肺癌的治療,手術仍是第一線的治療原則,但若病人的身體狀況不適合麻醉、手術,心肺功能不佳或腫瘤位置太危險等高風險者,可選擇放射治療為替代療法。傳統的直線加速器放射治療,療程大約7週、總共35次,每次劑量1.8~2格雷(Gy)。針對原發性早期肺癌,無淋巴轉移及單一病灶的患者,健保署自104年2月起給付「身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屬於高劑量、治療次數少的治療方式,可大幅縮短療程並提高治療效果。首先在電腦斷層模擬定位攝影時,透過壓迫橫膈膜減少腫瘤的移動,接著每一次治療前以即時2D影像及電腦斷層執行影像導航,校正擺位誤差,精準的定位後,以銳速刀技術治療局部腫瘤。常醫師說,此療法將每次劑量大幅提高到10~12格雷(Gy)以上,只需5~6次治療,2週內即可做完療程。由於定位精準,劑量提高,腫瘤控制的效果會比傳統療程更好。腫瘤控制率達9成 持續追蹤更重要常佑康補充,身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適用於小於5公分及沒有淋巴轉移,不適合手術的早期肺癌患者,以及不適合接受血管栓塞,或電燒灼治療的原發性肝癌及肝內膽管癌的患者。常佑康醫師說,此療法在不適合手術的早期肺癌的患者,治療效果和手術一樣,局部腫瘤控制機率大約是9成。治療後大部分病人會出現輕微局限範圍的放射性肺炎,少數病人出現肋骨疼痛之副作用。至於腫瘤大小超過5公分,或較晚期的患者,可考慮先接受化學或標靶藥物治療使腫瘤縮小,再評估是否接受身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或是略為調整劑量與治療次數。他強調,不論何種治療方式,都必須留意復發的問題,患者結束療程後仍需持續回診追蹤,以電腦斷層或適當檢查評估治療效果。

衛星定位垃圾車 預計一百零三年完成

衛星定位垃圾車 預計一百零三年完成#定位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環保署預告修正法案,本次將增加約4,700輛廢棄物清運車輛納入追蹤管理。但因規模龐大將分二階段自102年12月1日、103年6月1日開始實施。環保署表示,目前在即時追蹤系統監控下,雖可有效嚇阻不法行為,但仍有不肖業者利用合法掩護非法之手段,將清運廢棄物之車輛改由無裝置即時追蹤系統之車輛運送,以規避廢棄物清運流向監控管制,本次將列管對象擴大至所有公民營清除機構之清運車輛納入管制。本次預告列管對象第一階段納管廢棄物清除機構每月許可量達一千公噸以上者,其經許可之清運機具應於102年12月1日前完成應裝置GPS。第二階段則是納管未達一千公噸以上清除機構,其經許可之清運機具應於103年6月1日前完成裝置GPS。另規範老舊車機規格於103年1月1日前完成GPS升級,及考量車機產品品質穩定性縮短審驗期程。

散光定位HOLD不住 度數正確也枉然

散光定位HOLD不住 度數正確也枉然#定位

根據去年九月份一份針對散光族做的「國人視力狀況暨散光拋認知與行為」問卷調查顯示,有超過五成散光族為方便考量選擇配戴隱形眼鏡,顯示隱形眼鏡已成為散光族矯正視力的重要方式,但有不少散光族表示配戴隱形眼鏡仍發生疊影、視力模糊的問題,影響日常生活。眼科醫生呂大文提醒,初次配戴隱形眼鏡的散光族選擇隱形眼鏡除了注意度數、散光軸度外,也應確認鏡片的定位技術是否能維持視力清晰。醫生提醒,穩定性不夠的散光隱形眼鏡就像晃動中的鐘擺一樣,無法固定度數在正確的軸度上,造成視力有時清晰、有時模糊,導致即使度數、軸度都是正確規格,仍會出現疊影、視力模糊等現象,甚至會因為視力不平衡而產生頭暈等不適症狀,因此散光族也應注意散光隱形眼鏡配戴的穩定性。隱形眼鏡鏡片的定位技術眾多,如加厚鏡片下緣以重力定位的「菱鏡垂重法」,可能會有異物感重、變換姿勢時鏡片易偏移影響視力的缺點,因此,消費者配戴時可選擇「ASD定位法」等改良後可迅速穩定設計的定位技術,透過4點穩定區及自然眨眼的力量穩定鏡片,有較佳的配戴穩定性,提供清晰穩定的視力。醫師提醒,散光族若想要配戴隱形眼鏡矯正視力,應掌握三個配戴要點。首先,散光及近視度數要正確;此外,應配戴正確的散光軸度;市面上廠商紛紛提供散光拋供民眾選擇,規格齊全的有多達上千種,民眾也比較容易挑選到符合自己度數的散光產品。最後,配戴過程應隨時檢視視力狀況,挑選穩定性較佳的隱形眼鏡,才能確保視力正確矯正。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