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

癌患怕被貼標籤拒心理治療 自殺率飆7.5倍

癌患怕被貼標籤拒心理治療 自殺率飆7.5倍#怕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為什麼是我得了癌症?為何如此不公平!」當被醫師宣告罹癌時,病患都可能無助的埋怨,也徬徨著未來。癌症病人在罹癌後,憂鬱焦慮的情緒經常揮之不去,嚴重甚至會出現想不開的念頭。誤認身體的治療較重要 癌患拒精神科轉介根據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2014年發表的資料顯示,從國內健保資料庫2001年至2003年的統計發現,癌症患者的自殺死亡率每十萬人約90人,高出一般人的自殺死亡率每十萬人約12人,達7.5倍之多,也遠比國外統計數字來的高。針對癌友心理照護的部分,台灣剛起步,不少民眾仍輕忽心理照護的重要性。以新竹馬偕醫院放射腫瘤科為例,當癌友被篩檢出符合轉介至精神科的條件時,大約只有三成願意配合。除了擔心被貼上精神有問題的標籤之外,認為解決身體上的問題比心理治療重要、接受心理治療是弱者的行為等,成為他們拒絕轉介的原因。傾聽是最好的陪伴方式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當周邊有親友發現罹癌時,家屬不用急著馬上幫他們解開心結,通常病人心理會經歷幾個過程:一開始會「否定」,不相信自己罹癌的事實;接著「憤怒」,生氣老天為什麼要這樣對他,為何會罹癌,覺得不公平;再來會進入「沮喪」,心情低落,否定存在的價值;度過前面階段,才會接受「面對」,也才會積極配合治療。在這段過程,每個人的時間長短和心情起伏高低,情況不一,理解這過程才能適當的安慰病人,有時傾聽就是最好的陪伴方式。新竹馬偕醫院癌症中心暨放射腫瘤科邱世哲醫師指出,癌友的情緒變化是多樣性的,不管是否認、生氣,背後可能還隱藏了不為人知的原因。例如:有個30多歲就罹患乳癌的媽媽,即使已經歷手術切除乳房、化療等過程,還是一直不相信自己得了乳癌。深入瞭解後才發現,原來病患擔心小孩沒人照顧、無法陪他們長大,才一直否認罹癌的事實。他強調,在抗癌治癌的路上,做好心理調適與照護,也能提升病情的控制與生活品質的維持。

老婦白內障怕開刀 眼藥水當「保養」險失明

老婦白內障怕開刀 眼藥水當「保養」險失明#怕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74歲的葛奶奶因為白內障,固定於眼科追蹤,某次回診醫師說白內障變嚴重,建議最好還是手術。害怕開刀的葛奶奶於是不再回診,自行去藥房購買多種眼藥水及眼藥膏使用,想要積極「保養」,沒想到2個月後眼睛變得又紅又刺,甚至連眨眼睛都很痛,且視力模糊加劇,不得不回診。醫師表示這很可能是「藥物毒性角膜病變」,且角膜受損情況非常嚴重,終究需要手術治療。功效、成份不盡相同 甚至加了防腐劑藥害救濟基金會指出,眼藥水的種類很多,功效也不同,常見的成分有維他命、清涼劑(如薄荷)、解充血劑(或血管收縮劑)、抗組織胺、抗生素、類固醇、散瞳劑或控制青光眼及白內障的藥物等;另外,為保持無菌狀態,部分藥水還添加了防腐劑。而眼藥水功能依成分不同,可大致分為緩解不適,如疲勞、乾澀、紅腫及發癢等;協助檢查診斷,如執行眼底檢查;控制發炎或微生物感染;延緩或治療眼疾,如假性近視、青光眼及白內障等。沒有一種眼藥水可以處理所有眼疾,因此必須透過眼科醫師的診斷或藥師的指示,來使用適合的眼藥水,不宜自行購買使用。紓緩症狀反而掩蓋疾病 當心視力全失許多民眾仍有眼藥水可以「保養」眼睛,因此多用無妨的觀念;然而有些眼藥水雖然可以短暫緩解不適,卻也可能掩蓋眼疾症狀而延誤治療;且在不當使用下,藥品或防腐劑可能會改變淚液的成分及眼球的環境,如酸鹼值、滲透壓及眼壓等,使結膜囊內的菌叢混亂而導致發炎、感染,另外還可能造成乾眼症、青光眼;若角膜的結構遭到破壞,則造成潰瘍、破損,嚴重者會影響視力,甚至導致失明!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眼藥水亦是「藥」,如有不適,應經過醫師診斷或藥師指示後再使用,才能對症下藥;除非經過專業人員的評估,否則一般並不建議長期使用。另外,透過網購或國外帶回的眼藥水,並不屬於我國合法藥物的範圍,若是因此而遭受藥害,並不適用藥害救濟制度的保障,提醒民眾別貪圖方便而賠了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