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已經到來,也是國人出國旅遊旺季的開始。搭乘客機、享受機艙內服務的同時,也有不少專業人士給出提醒,空中的紫外線比平地高好幾倍,呼籲搭機期間也要做好防曬,但真的有必要嗎?《優活健康網》特邀極緻皮膚專科診所院長宋奉宜撰寫此文,分享「搭飛機是否要防曬」的相關知識,幫助民眾解決疑惑。
暑假已經到來,也是國人出國旅遊旺季的開始。搭乘客機、享受機艙內服務的同時,也有不少專業人士給出提醒,空中的紫外線比平地高好幾倍,呼籲搭機期間也要做好防曬,但真的有必要嗎?《優活健康網》特邀極緻皮膚專科診所院長宋奉宜撰寫此文,分享「搭飛機是否要防曬」的相關知識,幫助民眾解決疑惑。
日常陽光中的紫外線,除了大家孰悉的會讓皮膚曬黑和曬傷之外,長期累積下來還有光老化,黑斑(常見的黑斑包含曬斑、雀斑、 肝斑,或者是皮膚發炎過後留下的色 素沈澱)以及增加皮膚癌的風險。因此將正確的防曬觀念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重要的。全方位的紫外線防護可以簡單的用 ABC 法則記憶, A 代表 Avoid(避免),盡量避免在日正當中,紫外線指數最高的時間外出; B 代表 Block(阻擋),善用一些實體的遮蔽物,比如說建築物或大樹的陰影,撐傘、戴帽子...等。最後 C 代表 Cream(乳液),擦防曬乳液。市面上的防曬乳液種類繁多,包裝上的標示也是五花八門,演講中會介紹常見 的防曬乳液的標示,讓民眾看得懂標示進而選擇適合的防曬產品。 黑色素癌是第三常見的皮膚癌 紫外線的照射,可能增加皮膚癌的風險,其中黑色素癌是第三常見的皮膚癌,卻是死亡率最高的皮膚癌。黑色素癌的發生率近年來有顯著提高,目前是成長速度第二快的癌症。在美國它佔所有皮膚癌發生率的 3-5%,但是卻占了皮膚癌死亡患者 65%;108 年衛福部癌症年報資料顯示:在 4442 位皮膚癌症患者中有 288 位是黑色素癌 (6.5%), 該年度死於黑色素癌的患者數為 151 人 (52%),仍是不可掉以輕心。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舉辦民眾講座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是黑色素癌最好的處置方式,癌變的過程可由數月到數年的時間不等,因此只要多注意,仍有充裕的時間可在腫瘤發展到垂直侵犯期以前進行切除。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為了可以提高民眾對紫外線照這對皮膚的傷害有更好的認知,也對如何做好防曬有正確的了解,特別配合世界防曬日,色素日及黑色素癌日舉辦民眾講座,歡迎大家一起來參加。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一名30多歲的上班族女性,無意間發現右手大拇指指甲中間長出一條黑線,以為只是一般黑痣,因覺得難看,而用指甲彩繪掩蓋,去除彩繪後才發現黑線的範圍已往四周擴散,嚇得趕緊就醫,切片檢查確診為黑色素癌。長痣反用刺青掩蓋 恐引發致命危機臺大醫院皮膚部朱家瑜醫師表示,黑色素癌是最惡性的皮膚癌,初期往往只是顆不起眼的小黑痣,不應忽視,或加以美化掩蓋,以免延誤就醫,引發致命危機。就曾有一名42歲男子因背上有痣,刺上青龍圖騰試圖掩蓋美化,事後才知那並不是痣,而是黑色素癌的病灶。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張文震副教授指出,只要細胞有黑色素之處就有可能病變為惡性黑色素細胞癌,台灣每年新增250名病例,發現時多數已屬晚期,治療選擇多為化療,效果有限,因此早期發現很重要,一旦黑色素癌轉移,死亡率就會大幅增加。黑色素癌起初無症狀 異常變化要注意朱家瑜醫師表示,國內皮膚癌的人數在20年內成長近4倍,其中惡性黑色素癌發生率為第三高。國人常見部位包括手、腳的四肢末端,起初沒有任何症狀,民眾該注意的,是去觀察這個痣是否會出現變化,一旦有異常變化,就必須提高警覺,及早就醫請皮膚科醫師透過皮膚鏡確認,必要時進行病理切片。朱家瑜醫師強調,身上有痣或胎記都應該長期觀察,千萬不可忽視,更不能在痣上用刺青或化妝等方式加以掩飾。此外,無論是「有痣」或「沒痣」,只要皮膚出現不正常的病灶,都應該更積極透過自我檢測法,觀察身上新增的黒痣,或至皮膚科門診請求醫師給予專業的判斷或建議,若有形狀不對稱、邊緣不規則、顏色有淺有深、直徑≧6mm、快速隆起或是原本扁平的斑點突然凸起,就要盡早就醫,早期發現,盡早控制病灶。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52歲的邵先生正值壯年期,2013年發現腳底有一個小黑痣,一開始不以為意,幾個月後,變成2~3公分的不規則形狀的小黑塊,手術切除化驗後,發現已是黑色素癌第三期。而當時兩個女兒國小都還沒畢業,身為家中精神支柱的他,心中充滿不甘願,本來和朋友一起組成的百岳登山團,也因為治療黯然退出,人生陷入黑暗。出現轉移 死亡率將大增「因為不痛不癢所以完全沒注意,沒想到手術切除化驗後,發現已經是惡性黑色素癌三期,且已轉移到淋巴。」邵先生罹癌後,經歷手術、放療、化療等治療卻仍面臨腫瘤轉移,對人生一度感到無望。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張文震醫師指出,只要細胞有黑色素之處就有可能病變為惡性黑色素細胞癌,因為早期幾乎無症狀,多數發現時已屬晚期,治療選擇多為化療,效果有限,一旦發生轉移,死亡率就會大幅增加。新藥助降低復發率今年初,國內核准了第一個Anti-PD1免疫抗癌藥物,讓無法手術切除或轉移性的晚期黑色素癌的癌患,即便使用標準治療無效後,仍有一線希望,臨床研究顯示,即使已到這麼晚期,腫瘤反應仍達21%,是傳統化療的5倍之多,且復發風險比化療大幅降低43%。但張文震副教授強調,邵先生的例子只是單一個案。根據臨床研究顯示,晚期黑色素癌患者(無法手術切除或已轉移)經標準治療後無效,再使用Anti-PD1抗癌藥物,腫瘤反應率(明顯縮小比率)雖達21%,其餘仍可能走向死亡,且副作用雖較傳統化療少,仍可能出現免疫相關副作用,比例雖低,仍需即時介入治療。因此,早期發現還是最為重要。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正值壯年的陳先生,長期有腹痛、便秘的問題,就醫經大腸鏡檢查後,發現竟是惡性黑色素癌搞鬼。醫師表示,黑色素癌的特性即是惡性度高、進展快、確診易延遲,由於人體只要細胞有黑色素之處就有可能病變,不只手掌腳底等皮膚表面,臨床上亦不乏腸道黑色素癌,或因眼花就診才發現眼球黑色素癌、因長期鼻塞才確診鼻腔黑色素癌的案例。確診易延遲 發現時常已遠端轉移台北榮民總醫院血液腫瘤科劉俊煌醫師表示,台灣每年新增約250位惡性黑色素癌患者,多數人確診時,癌細胞已遠端轉移,由於化療效果不佳,導致病情進展快速且預後差。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張文震醫師指出,傳統化療與標靶藥物是透過藥物本身直接毒殺或抑制癌細胞,而目前有新的免疫抗癌藥物Pembrolizumab,是國內第一個Anti-PD1免疫抗癌藥物,核准用於無法切除或已出現轉移的患者,經標準治療無效的晚期黑色素癌後線治療。作用是直接喚醒人體的免疫系統,使T細胞可以辨識癌細胞,並加以殲滅,此創新作用機轉,讓陷入無藥可用困境的末期癌患,終於有新的治療選擇。化療存活期短、副作用多 新藥解套他進一步指出,黑色素癌一旦轉移,過去只能用傳統化療,平均存活期僅6到9個月,五年存活率低於1%,且副作用太大;近幾年雖有標靶療法,平均存活期也只有12到13個月,存活依舊不理想。因此,長期存活對轉移性黑色素癌患者來說,過去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一項臨床研究指出,針對540名晚期黑色素癌患進行追蹤治療,使用Pembrolizumab免疫療法者,21%腫瘤出現縮小,反觀化療組卻僅有4%,前者高達後者的5倍。免疫抗癌藥延長存活期 健保未給付張文震醫師表示,這類新一代的Anti-PD1免疫抗癌藥物,可提高腫瘤反應率並提供長期存活機率,和傳統化療相比耐受性較佳、副作用明顯較小,常見副作用主要有皮膚騷癢、紅疹、疲倦等,但仍需注意免疫相關副作用並給予適當的處理,包括肺炎、結腸炎、肝炎、腦下垂體炎等。目前台灣健保給付仍在申請中。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一名50歲男性,手臂上原有幾顆黑斑,但近半年來卻有逐漸變大的情形,再加上有微微凸起,因此,他擔心是黑色素癌,故至醫院皮膚科看診,經醫師診斷後為老人斑,他這時才鬆了一口氣。對此,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皮膚科黃瑞雲醫師表示,隨著3C產品越來越普及,不分年齡人手一機,以至民眾經常可透過媒體或網路吸取訊息,但卻無法消化資訊,反而把自己弄得神經緊張,越看越慌。老人斑未必只發生於老人 年輕人也會尤其是癌色變,很多人看到臉上黑點變大,就會很擔心是黑色素癌,直到看了皮膚科門診才知是老人斑,虛驚一場!黃瑞雲醫師指出,老人斑的名稱其實叫做脂漏性角化,未必只發生於老人,在診間20多歲的案例也有,只是更常見於年長者,所以俗稱老人斑。但很多看診者被告知為是老人斑時,都會很疑惑地問:「可是它會凸起來?」,事實上老人斑本來就是會凸起來的,且表面摸起來粗粗的,這都是老人斑的特色之一,此外,老人斑的大小可以從1毫米到幾公分大都有。老人斑不會惡化 民眾無須過度擔憂黃瑞雲醫師呼籲,民眾若真的很擔心,可以到皮膚科專科醫師的門診去鑑定,以求心安,老人斑不會變惡性,所以不須處理,如果要除去就純屬美容的問題,可以透過局部麻醉後以刮除或雷射方式去除,但健保不能給付,屬自費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