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身心障礙者日

唐氏症基金會傑出專業人員獲表揚 用愛與專業推動早療服務與唐氏症整合門診

唐氏症基金會傑出專業人員獲表揚 用愛與專業推動早療服務與唐氏症整合門診#國際身心障礙者日

12月是一個充滿溫馨與愛的季節,除了大家期待的聖誕節與跨年慶祝活動外,每年的12月3日「國際身心障礙者日」提醒我們關注身心障礙者的基本人權,鼓勵社會共同響應相關議題。而唐氏症基金會更是全年無休地為唐寶寶及身心障礙者努力。日前,唐氏症基金會愛家發展中心主任蔡叔妙與唐氏症整合門診醫療個管師翁言梅,榮獲新北市政府表揚「傑出身障人士、模範家屬、績優專業人員及推廣身障福利有功人員」,這項殊榮肯定了他們在早療與整合醫療服務領域的多年貢獻。 叔妙主任 以耐心與熱忱為早療孩子築起愛家成長港灣 叔妙主任投身身心障礙服務已超過21年,7年前加入愛家發展中心,愛家針對0~6歲發展遲緩兒童,提供安全的環境、專業的社工以及特殊教育的老師,提供孩子早期療育課程,不同以往在全日型成人機構像家人般的相處,她說,在愛家,同仁、家屬每個人都是夥伴,一同陪孩子成長,對她而言,這份工作就是一份熱情與使命。 叔妙主任坦言,過去愛家發展中心服務對象的家長,會認為身心障礙的孩子就是弱勢,理所當然的要受到很多的照顧與支持,對孩子也就會無限的包容。例如,因為孩子自己吃飯要花很長的時間,就選擇餵食,但主任要訓練孩子自己吃三口飯,就算吃到掉得滿桌,抹布擦乾淨就好了,無論要花多久時間,即使不符合課程表上的作息,她也願意等孩子自己將這三口飯吃完,並期望這樣的訓練能夠延續到家庭生活。 在愛家發展中心,家長與夥伴會擬定每年的服務目標,這些計畫達成率高達80%至90%,讓家長能實際感受到孩子的進步。不僅是日常生活的分享,還包括學習中的成功與挫折,透過這樣的交流,家長能全面了解孩子在愛家的成長軌跡,也因為交流如此密切,每次愛家畢業典禮,家長們與老師都會流淚分享,正是作為夥伴陪伴孩子成長的深刻體會。 堅持初心用行動影響生命 愛家發展中心特別的還有轉銜追蹤,只要是愛家的畢業生,不管是到學校或幼兒園,主任跟社工都會去到新學校看望孩子。令她印象深刻的是,曾經有個孩子剛進入愛家時,因為坐輪椅,家長讓外傭整天照顧、陪伴,且因情緒障礙,這名孩子被稱為「搖滾天后」,只會透過吼叫表達情緒,也因無法適應機構而多次輾轉,一直到愛家,在老師的耐心與堅持下,孩子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情緒,情緒來時會選擇離開冷靜成為了「抒情天后」、學會自己吃幾口飯、更學會了自己走幾步路 ! 一直到孩子畢業後三、四年,只要她到新學校,孩子看到她還會開心地叫「主任!」,道別時孩子也會不捨,一想到在孩子的生命中留下對愛家的記憶,叔妙主任更紅了眼眶。 「不一樣的幼兒園」 打造共融環境 她認為,愛家是一個「不一樣的幼兒園」,她致力於讓孩子在平等共融的環境中成長。在她眼中,早療的孩子只是有特殊需求,孩子可能在走路或說話上進展較慢,或者達成目標的契機和時間點與一般人不同,但只要適時提供合適的支持與耐心等待,他們就能在自己的時間軌跡上成長,跟一般人沒有不一樣。愛家將早療的學習融入生活,幫助孩子學會如何生活、如何收拾、如何自理,將課堂上所學到的點點滴滴,都轉化為生活上真正的進步。 叔妙主任更表示,早療募資不易,每一個夥伴,都需要時間與經費增進專業職能,愛家有兩位以上的工作夥伴得過獎,希望唐氏症基金會的愛家與早療服務能被更多人看見。 翁言梅醫管師  唐氏症整合門診的安心橋梁 另一個被看見的服務,還有唐氏症基金會的整合門診。唐氏症是最常見的染色體異常,常合併多重器官問題、發展遲緩、智能障礙、提早老化,也需持續性的早療復健、頻繁往返醫院,對唐氏症者及其家屬來說,是辛苦且疲憊的過程。因此,基金會分別於2013年及2015年起,與台大醫院、中國附醫合作唐氏症整合門診,每月一次集合不同的專科醫師為唐氏症者進行照護,基金會協助醫院作為主要聯繫窗口。隨著服務人數及需求的增加,基金會也於2016年增設「醫療個管師」一職,並聘用具護理背景的人員擔任。 肩負起醫療與家庭間溝通橋樑角色的言梅醫管師分享,家長是孩子的代言人,就醫的過程,除了要充分與醫療團隊合作,讓醫師了解孩子的問題外,也要顧及孩子的身心狀況,才能使治療更順利。但醫療對於很多人都是較陌生的,加上帶孩子多科就診,光看診已使家長身心俱疲,實在很難再顧及溝通品質;或在面對新的疾病和艱深的醫療資訊時,常覺不知所措。因此,她不僅協助家長解答問題,減輕家長對醫院流程的陌生感,還會根據實際需求轉介社工提供額外支持,讓家長在陪伴孩子就醫的過程中感到安心,提供完整且具個別性的服務。 「看診前後,我們一直都在」 看見家庭的情感需求 提供專業與陪伴支持 過去在婦產科門診工作的言梅分享,之前對唐氏症的認識停留在課本內容,例如「唐氏症是常見的染色體異常,產檢時會建議進行篩檢等」,臨床上,大部分篩檢結果都是沒問題的,直到真正接觸到唐氏症族群,才知道原來台灣有這麼多唐氏症的家庭存在,他們離開醫院後,開始了怎樣的生活?言梅說,從事這份工作後,她真正接觸到這些家庭的故事,也看到診間外更多的風景。在醫院作為門診護理師,每天的目標是協助醫師和病人順利完診,若病 人預約未到,一般不會去特別探究原因。但作為醫管師,病人能持續接受治療及定期回診是工作重點之一,所以當家屬無法帶孩子或家人來門診,會去了解原因和狀況,看是否需改期或是有困難需協助。 例如令她印象深刻的一個個案,有位單親爸爸獨自撫養孩子,因工作關係,不得已將孩子獨留家中。她得知後,先了解爸爸的狀況和需求,再協助聯繫社工與資源,最後孩子順利到了發展中心上課。爸爸後來告訴言梅:「這狀況被知道,也擔心孩子可能被帶走安置,但因為相信你,所以願意說出來求助,相信你會為我和孩子做出最好的安排。」 唐氏症者的需求和問題持續至全生涯,每個家庭也是獨一無二的,除解決醫療問題,還需兼顧家庭的實際需求與情感關注。也因從新生兒早療到高齡化雙老議題等全生涯的需求,對醫管師來說都是工作挑戰。言梅分享,家長很常向她道謝,但她也感謝家長,因為家長是孩子和外界的橋樑,唯有他們願意走出來和大家接觸和使用資源,才有機會提供服務。她也常從家長身上學到很多,有年輕家長的勇敢樂觀和堅強,也有高齡唐氏症照顧者的堅韌與智慧,曾有媽媽說「活到老學到老」是照顧特殊需求孩子的重要心態!在整合門診候診間,家長們分享照顧唐寶寶的成果與困難,也讓來就醫的家庭在漫長的教養路上獲得支持與力量。 展望未來 希望協助建立完整的唐氏症照護 提供家庭更多可能 言梅表示,與唐氏症家庭接觸,讓她知道從同理的角度去理解是很重要的,身心障礙者和其家庭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一些具個別性的支持。也要經常反思如何突破傳統「標籤化」的視角,以更尊重與理解的態度對待特殊需求族群。未來,她期望能透過持續整合醫療資源、優化唐氏症衛教資訊、強化醫療人員專業培訓等方面來接住唐氏症家庭的需求,陪伴家庭走得更久、更遠。 唐氏症基金會不僅在「國際身心障礙者日」這一天積極推廣相關議題,更以持續不懈的努力,為身心障礙者及其家庭提供全面性的支持與服務。透過像叔妙主任與言梅醫管師這樣的專業團隊,基金會持續以愛與專業,幫助了唐寶寶與身心障礙者及其家庭,並期望促進社會對共融的理解與支持。

醫訊/國際身心障礙者日~精神分裂症更名計畫

醫訊/國際身心障礙者日~精神分裂症更名計畫#國際身心障礙者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一詞字根來自希臘詞根『schizein』(撕裂)和『phren』(心智),原始意思是指心靈的分裂,而中文診斷就直接翻譯為「精神分裂症」沿用至今。社會大眾及媒體對於「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的病名具有負面印象,好像已經被視為某種不治之症、恐懼與羞恥的象徵,不被社會重新接受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康復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礙。所以,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特舉辦2012年國際身心障礙者日~用愛揮灑精彩人生-精神分裂症更名計畫三部曲,比賽內容:完成「精神分裂症」更名計畫三部曲,第1部按『讚』加入『康復之友聯盟』FACEBOOK粉絲頁,第2部至「康復之友聯盟」網站(www.tamiroc.org.tw)填寫「更名計畫-線上問卷」。第3部發揮您的金頭腦,運用文宣(DM)設計、短文或影像創作(靜/動態)傳達參賽者對「精神分裂症』更名計畫」的想法與觀點。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做確認,以免臨時更動。名稱:用愛揮灑精彩人生-精神分裂症更名計畫三部曲時間:即日起至101年12月20日(四)止。(以郵戳為憑。)地點:100台北中正區紹興北街8號6樓,(註明「2012年國際身心障礙者日」)洽詢:02-2395 1206;02-2395 1207簡章下載

醫訊/國際身心障礙者日

醫訊/國際身心障礙者日#國際身心障礙者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一詞字根來自希臘詞根『schizein』(撕裂)和『phren』(心智),原始意思是指心靈的分裂,而中文診斷就直接翻譯為「精神分裂症」沿用至今。社會大眾及媒體對於「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的病名具有負面印象,好像已經被視為某種不治之症、恐懼與羞恥的象徵,不被社會重新接受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康復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礙。 所以,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特舉辦2012年國際身心障礙者日~用愛揮灑精彩人生-精神分裂症更名計畫三部曲,比賽內容:完成「精神分裂症」更名計畫三部曲,第1部按『讚』加入『康復之友聯盟』FACEBOOK粉絲頁,第2 

醫訊/畫漸凍為見動

醫訊/畫漸凍為見動#國際身心障礙者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衛生署立台南醫院成立「漸凍人之家」,採整合性照護模式,結合神經內科、胸腔科、復健科、腸胃科、泌尿科、營養、護理、社工及呼吸治療等團隊照顧,並分級醫療制度,讓中南區漸凍人可以利用署南此醫療資源。為響應國際身心障礙者日,衛生署立台南醫院特別規劃「畫漸凍為見動 用愛揮灑精彩人生藝展暨2012國際身心障礙者日活動」,將邀請台南賴清德市長等貴賓蒞臨,留下「讚」的便利貼鼓勵病友,邀請社會大眾進入「畫中有話」的「見動」世界。參展的四位漸凍病友,以畫療傷,在藝術領域展現了無比的生命力,成為身障領域藝文創作的佼佼者,他們也都是內政部身心障礙楷模金鷹獎得主。該單位歡迎民眾與病友、家屬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以主辦單位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該單位,以免臨時更動而向隅,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畫漸凍為見動 用愛揮灑精彩人生」漸凍人畫展暨2012國際身心障礙者日活動時間:101年12月3日(一)開幕式上午11:00~12:00地點:衛生署立台南醫院一樓大廳(中西區中山路125號)洽詢:06-2200055

用愛揮灑人生 身心障礙楷模十人獲獎

用愛揮灑人生 身心障礙楷模十人獲獎#國際身心障礙者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為喚起全民對於身心障礙者福利權益的關心及重視,並響應聯合國為保障身心障礙者權益,內政部訂定每年12月3日為「國際身心障礙者日」,並將於12月1日下午舉辦第16屆「身心障礙楷模金鷹獎表揚典禮」,以「用愛揮灑 精彩人生」作為活動主題核心,傳達「以愛同行,絢麗人生」的理念,除頒獎表揚十位得獎者外,也鼓勵身心障礙朋友跨越障礙,勇於接受挑戰,走出一條自己的康莊大道。內政部表示,每屆金鷹獎都超過100位的傑出身心障礙者參與選拔,可見身心障礙領域對這個獎項的重視與肯定。而內政部也成立「金鷹獎評審委員會」,經過三階段嚴謹且縝密的審議過程,透過公平、公正的審查機制選出十位優秀的得獎者。今年度於上百位候選人當中脫穎而出的十位得獎者有林冠廷、黃嘉宏、高祚甯、黃仁清、陳銀雪、邱瑞鵬、廖宸珈、蔡淑慧、陳奇磊、張俊賢,他們各有專長、興趣與服務利他理念,在各領域裡交出亮眼的成績單。患有唐氏症的林冠廷先生成長於充滿藝術氣息的家庭,在家人悉心栽培以及冠廷加倍努力學習之下,見證唐氏兒的藝術才能,書畫作品以質樸的自我風格帶給世人無限啟發與正向力量;黃嘉宏先生是位輕度智能障礙的大男孩,在運動方面有優異表現,從2002年開始已有多項比賽得獎的經歷,更在2007年上海舉辦的世界夏季特殊奧運會中獲得桌球銀牌,為臺灣爭光。有「生命的勇士」之美稱的高祚甯女士,勇敢跨越心理障礙後,盡一己之力在醫護、法律及社福三大專業領域進行公益活動,協助弱勢族群爭取福利;用耳朵代替眼睛面對世界的黃仁清老師,投身音樂創作領域至今40餘年,為藝術文化奉獻,並獻身關懷視障音樂人之平等發展機會;陳銀雪女士身體雖然漸凍,但對生命的熱愛從不凍結,積極投入推動漸凍人醫療資源與社會福利,更用左腳拇趾寫文章催生漸凍人之家。患有小兒麻痺的邱瑞鵬先生,沒有讓行動不便阻礙實踐理念的腳步,在產品設計領域裡發明十幾項國內外專利,並利用工作之餘擔任臺中市身障者體育會的飛輪輪椅羽球隊副隊長及烏克麗麗之義務指導老師;一場車禍導致廖宸珈女士的兩眼全盲,樂觀積極的她遇到困難時不曾放棄,學習一技之長獨立自足,更以動人歌聲鼓舞他人;蔡淑慧女士是一位先天性成骨不全症患者,在學校與警局裡擔任志工服務,更帶領病友們推動國內外醫療交流,提昇診斷醫療技術,並以音樂撫慰安寧病房的家屬;多重障礙的陳奇磊先生經過家人的培訓及潛能激發,超越語言障礙,以豐沛的感情出版「星空中的詩與畫」,得到「園丁詩人」之美稱;擁有藝術天份的張俊賢先生,在數位藝術創作上克服聽障帶來的阻礙,觸控筆畫出臺灣的歷史文化,得到許多數位藝術參展交流的機會,拓展自己的人生視野。內政部指出,這次身心障礙楷模金鷹獎表揚典禮除將分享十位得獎者與生命奮戰的故事,展現如鷹般展翅翱翔,無畏困境的精神外,表揚典禮也安排身心障礙者及非身心障礙者進行多元的藝文跨界合作演出,展現身心障礙朋友多元精湛的才華。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