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總統馬英九日前出席路跑活動表示,國人不運動是因為太懶惰,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兒福聯盟21日公布了一份「2012年兒童運動狀況調查報告」,發現國內學童的運動概況普遍有「喜歡運動卻不運動」、「體育課程時數低、缺乏運動社團」及「不運動的白斬雞體質」三大樣貌;在現實中更有阻礙孩童運動的四大因素,包含「場地少、設備舊,找不到地方運動」、「體育課程種類少、無法啟發運動興趣」、「缺乏運動觀念、很難達到運動效果」及「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對此,兒盟提出「S.P.O.R.T」運動五大訴求,呼籲國人重視學童的健康議題,期盼透過政府、學校及家長的共同努力,打造友善且良好的運動環境。兒盟研究發展處組長邱靖惠說明,「2012年兒童運動狀況調查報告」是為瞭解國內學童的運動現況,以及學童缺乏運動的主要因素,於2012年5月29日至6月22日,針對台灣19個縣市31所國小四、五年級學童進行抽樣。共計發出1285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015份,在95%的信賴水準下,抽樣誤差不超過正負3.08%。此外,研究也歸納出國內學童運動普遍存在三大樣貌及四大阻礙。研究發現,91.7%學童表示喜歡運動,71.1%的學童每週運動不到2小時,不到看電視時數的七分之一,上網時數的五分之一。若進一步了解學校的體育課程安排發現,台灣國小學童每週上體育課的時間約80分鐘,遠低於美國、中國大陸、日本或新加坡等國家。此外,僅有38.2%的學童曾參加過校隊或學校運動類社團;14.3%曾參加過學校運動類型的課後活動;而曾參與過校外運動課程或活動者也佔少數,僅有15.8%,學校課程似乎也不鼓勵運動,孩子似乎也沒有什麼運動機會。不常運動,也造就了孩童的「白斬雞」體質。調查發現,57.7%的學童曾經操場跑一圈(400公尺)就出現胸痛或呼吸困難的狀況,也有24.7%的學童曾在運動過程中因為身體不適而停止運動,甚至昏倒,體能狀況堪憂。除此之外,有28.1%的孩子坦言每個月都在感冒、四成以上孩子BMI值不是過輕就是過重。少動也容易引發肥胖問題,我國6至18歲的兒童或青少年肥胖盛行率高達26.8%,位居世界第十六重,從小未養成正確運動習慣是原因之一。為什麼孩子不運動,因為現實阻礙多!兒盟調查發現,有35%的學童曾因沒有場地而不去運動,亦有33%的學童曾因運動器材或設備上的不足而放棄運動;在空間不足的情況下,竟有20.2%學童只能選擇「宅」在家做一些簡單的體能伸展,無疑減少了運動對人體健康的益處。有近四成學童表示,一整個學期所做的運動種類不超過三種,體育課程的內容幾乎大同小異;此外,22.6%的學童反映上體育課時,老師經常不在場上指導或教學,反而放任學生自行摸索,卻未意識到如此可能造成孩子的運動傷害。而家長及老師認為孩子應該要以學業為重,下了課不是安排去補習班就是學習才藝,卻忽視運動其實也能培養孩子的品格教育。調查發現,逾半數學童曾經因為功課太多而無法運動;47.8%則因為考試或補習等原因而犧牲自己運動的時間;甚至有四成學童因為爸媽要求唸書而無法運動。學校課業至上的態度,也讓體育課時段往往成為考試或課業輔導下的犧牲品,38.1%學童表示體育課曾被借去考試或另做他用。針對調查結果,兒福聯盟執行長陳麗如表示,國小學童正處於體能與心智發展的黃金期,除了專注在課業的學習上,體能發展更需格外重視,也是打好基礎的關鍵時刻。家長應多鼓勵孩子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且要多元接觸各類不同的運動,才能達到強健體魄並激發潛能的雙重效果,父母若能適時放下手邊工作,加入孩子的行列,也可藉此提升親子關係,並同時達到健康的目的。 為讓孩子能夠快樂動、健康動、持續動,兒盟提出「S.P.O.R.T運動五大訴求」,包括「場地設備要更新」(Space)、「課程教學更專業」(Profession)、「走出戶外多動動」(Outdoor)、「親子運動要規律」(Regulation )及「運動時間要充足」(Time ),呼籲政府、學校以及家長共同努力,營造良好及完善的運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