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疼痛

長期胃潰瘍治不好 小心病因不單純

長期胃潰瘍治不好 小心病因不單純#腹部疼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壓力大腸胃老是出問題?一位40歲的陳先生,從年輕時一旦遇到工作壓力,就會感覺肚子不舒服,剛開始並沒有特別介意,但長期腹瀉及胃潰瘍症狀並無好轉,讓陳先生開始警惕,至醫院進行檢查後,醫師告知陳先生罹患的是不常見的神經內分泌腫瘤。「長期胃潰瘍、急性胃穿孔、出血,或是腹部疼痛久治不癒,應警惕罹患胃腸道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可能性。」臺北榮民總醫院腸胃內科侯明志教授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與一般腸胃道症狀相似,因為無特異性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臨床上的患者大多是因為腹瀉、腹痛等不明原因到醫院就診,當症狀沒有得到緩解或者更加嚴重時,通常胃腸科醫師才會建議做影像學的檢查,以進一步尋找病因。診斷有其挑戰性 須賴專業醫師確診神經內分泌細胞存在於人體胸腔及腹腔器官,可能會產生各種內分泌荷爾蒙,包括胰島素瘤、胃泌素瘤等;有些神經內分泌細胞會產生癌病變,甚至轉移到身體各處。侯明志醫師提及,部分的胃腸道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有早期症狀,例如胃泌素瘤會有腹痛、腹瀉或反復發作的消化性潰瘍;而胰島素瘤,則會表現低血糖症狀,早期的症狀取決於神經內分泌細胞所分泌的荷爾蒙造成的影響。不過,絕大多數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早期都沒有症狀,多數是透過進階健康檢查如胃鏡、大腸鏡、超音波等發現腫瘤或轉移後才診斷出來。因此,臨床上要及早診斷對於醫師有其挑戰性。若要提高神經內分泌腫瘤診斷率,侯明志教授認為,需要醫病雙方通力合作,包含民眾及醫師對症狀的警覺,也就是說當出現腹痛、腹瀉、反覆性消化潰瘍、出血、低血糖、臉潮紅、心悸,或氣喘等無法解釋的症狀時,建議可至醫學中心抽血檢測CgA值,或藉由影像學、內視鏡等診斷工具輔助確診。此外,若民眾有類似相關症狀,或希望對於神經內分泌腫瘤有更深入的瞭解,可至「神經內分泌腫瘤資訊網」查詢更多的相關資訊。

女童腹部疼痛、黃疸 竟是總膽管結石所害

女童腹部疼痛、黃疸 竟是總膽管結石所害#腹部疼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11歲的女童因發燒、腹痛,甚至有黃疸出現而前往就醫,檢查後發現女童已腹痛兩天,小便顏色也呈現較深色的茶色尿,經腹部超音波發現是膽囊結石滑落至總膽管塞住,造成的「總膽管結石」,醫師也感到訝異,女童比一般常見患者年齡小很多。  什麼是總膽管結石?聖馬爾定醫院腸胃肝膽科羅清池醫師表示,膽道結石最普遍的原因為膽囊的感染,使溶解於膽汁中的物質沈澱,成為膽結石,當這些膽囊結石掉落至總膽管塞住的時候,就變成所謂的「總膽管結石」。一旦塞住造成膽道壓力上升,即會有右上腹部疼痛感,也會造成膽汁中的細菌及膽色素逆流回血液中,而產生患者有發燒、畏寒、黃疸及茶色尿等症狀。膽結石嚴重恐致命   當心4危險因子大部份膽結石多無症狀,只要結石沒有滑出總膽管或引起發炎,可以先追蹤檢查即可。但膽管結石則不然,若不處理,除了症狀持續外,若膽管被結石阻塞,將會造成疼痛、阻塞性黃疸,急性膽管炎、膽石性胰臟炎等其他病況,嚴重的話甚至還有可能引起敗血症,危及患者生命。羅醫師也提到,以往膽結石的危險因子有4F,分別為︰Fat肥胖、Female女性、Forty40歲以上、Fertility多產婦,另外有家族史得到機率也較高。像這位11歲女童,原來因為其母親也曾患有總膽管結石。在醫師診斷下,治療方法是將內視鏡置入十二指腸中段,由內視鏡伸入小管進入總膽管,打入顯影劑再照X光,顯現出膽道結構和阻塞情況,並以特製水球將總膽管開口處撐開,再以金屬網把結石撈出來,撈出之結石掉落至十二指腸道,會經由大腸隨大便排出,無須擔憂。而內視鏡治療恢復期短,住院天數縮短為兩天,對患者來說安全性較高,較能接受。結石會再復發   偏方「化石草」勿亂用但醫師提醒,雖然經過手術,但不見得從此「水落石出」,不管是用哪種方式治療結石,都無法完全防止結石之再發。醫師建議飲食上還是要多注意,低糖、低脂、低膽固醇,多吃蔬菜、水果,養成三餐定時定量,避免會脹氣食物。更重要的是,定期追蹤檢查才能有效預防,千萬不要自行嘗試「化石草」等偏方或亂服成藥,以免錯失診治時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