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醫療技術進步,婦產科手術也朝向更精緻微創的方向發展。傳統腹腔鏡手術需要3到4個傷口,但新一代的單孔腹腔鏡手術只需在肚臍處開一個1到1.5公分的小傷口,就能完成子宮肌瘤切除手術,不僅恢復快速,更能大幅減少術後疼痛,讓患者重返正常生活的時間大幅縮短。
隨著醫療技術進步,婦產科手術也朝向更精緻微創的方向發展。傳統腹腔鏡手術需要3到4個傷口,但新一代的單孔腹腔鏡手術只需在肚臍處開一個1到1.5公分的小傷口,就能完成子宮肌瘤切除手術,不僅恢復快速,更能大幅減少術後疼痛,讓患者重返正常生活的時間大幅縮短。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醫療進步,現今手術不但強調傷口小,還要快、疤痕小!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婦科主任丁大清說出單孔腹腔鏡的三大特點。打破傳統手術給一般民眾要「開腸破肚」的印象,單孔腹腔鏡手術不僅傷口小、恢復快、住院天數少、且能降低疼痛,是婦女朋友在治療婦科疾病上的一大福音。進行單孔腹腔鏡時,由於角度受限,使得器械操作、視野等困難度皆提高,醫師需經過長時間特殊訓練才能執行此項手術。超過80例的單孔腹腔鏡手術個案中,以36例子宮切除手術最多,另外還有子宮附屬器手術包括良性卵巢腫瘤切除、結紮手術、輸卵管切除、子宮外孕手術等,婦產部龐渂醛醫師以子宮全切除手術為例,經臨床研究比較傳統腹腔鏡及單孔腹腔鏡,在0、24及48小時的疼痛指數,單孔腹腔鏡術後分別下降了28%、22%及14%,除了明顯降低病人疼痛感受外,在住院天數的部分,單孔腹腔鏡比傳統腹腔鏡提早1-2天出院。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位31歲懷孕婦女在懷孕10週時發現7公分的卵巢腫瘤,因此轉院到榮總,追蹤到14週時,卵巢囊腫增大至8.5公分合併腹部疼痛,超音波檢查初步判定為畸胎瘤,因此執行單孔腹腔鏡卵巢囊腫切除術。孕婦的腹腔鏡手術困難度較高,因為手術中不能碰觸到子宮,避免刺激子宮收縮造成流產。在手術中先將囊腫分離,再進行卵巢縫合,手術中出血量很少,術後病患疼痛感很低,恢復良好,術後無早產現象,平安出院後,並於足月平安自然生產。 台北榮民總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陳怡仁指出,畸胎瘤是年輕女性最常見的良性卵巢腫瘤,含有類似皮膚的構造,所以命名為皮樣囊腫。在胚胎發育時期,有一部份的卵巢生殖細胞在移行過程中迷途,這些細胞因不明原因衍生分化而成,胎胚的三胚層組織都存在於畸胎瘤內。腫瘤中可以看到許多類似於正常器官混雜其間,如毛髮、牙齒、脂肪等,這些組織源自三個胚層;畸胎瘤通常無特殊症狀,但有15%的機率發生扭轉,常見於運動、性交、懷孕等狀況。治療是採手術切除,對於生育齡的婦女,只需做囊腫切除,保留卵巢正常組織和功能。發生扭轉時,必須緊急手術將卵巢及輸卵管整套拿掉。畸胎瘤雖大多為良性腫瘤,但有扭轉、破裂、繼發感染、癌變的可能,因此還是發現後應儘早手術切除為宜。腹腔鏡手術是婦科手術的趨勢,包括子宮切除手術、子宮肌瘤切除及卵巢囊腫切除及子宮外孕手術。但是傳統腹腔鏡子宮切除術,通常需要3~4個0.5-1cm的小孔,目前國外已開始執行單孔腹腔鏡手術以增進美觀。臺北榮民總醫院婦產部顏明賢主任表示,單孔手術及機器人手臂為外科手術未來趨勢,傳統腹腔鏡手術是在腹部開3-4個小孔,而單孔腹腔鏡手術將多處傷口集中在肚臍的單一傷口,然後利用這一個單孔微創傷口合併使用各種特殊器械,進行手術,因此手術困難度高,需要更有經驗及更熟練的外科訓練。 至於病人應採取哪一種術式,必需根據依病人身體狀況及病情發展和醫師充份討論決定,就是最適合病人的手術。
日前,新北市一名66歲的許郭女士長期飽受排尿灼痛、尿不乾淨之苦,最近自己摸到腹部有明顯硬塊,以為是卵巢或子宮方面的疾病,曾到許多醫院求診都查不出原因,到臺北慈濟醫院泌尿科才診斷出是罕見的臍尿管腫瘤,直徑15公分大的腫瘤已壓迫到膀胱。泌尿科蔡曜州醫師以「單孔腹腔鏡技術」為她切除腫瘤及一半的膀胱,縮小傷口、降低疼痛度且術後恢復快。許郭女士大約半年前開始有尿道發炎、排尿灼痛、尿不乾淨的症狀,誤以為是婦科疾病,求診過許多醫院的婦產科,吃藥之後會暫時緩解,但過不久又復發,狀況時好時壞。去年底她在腹部摸到硬塊,才驚覺事態嚴重,到臺北慈濟醫院婦產科求診,經住院斷層掃描等詳細檢查,確定非婦科疾病,轉診泌尿科後發現是罕見的臍尿管腫瘤,直徑已有15公分大,壓迫到膀胱,造成病患排尿不舒服的症狀。負責主治的泌尿科蔡曜州醫師指出,在胚胎時期肚臍和膀胱之間有很小的通道連接,人在出生後身體會逐漸關閉此通道,所謂的「臍尿管腫瘤」就是腫瘤從此通道生長出來,發生率低於1%,男性發生的機率高於女性,好發年齡為中年,其中惡性腫瘤約佔7成,其餘則是臍尿管囊腫或臍尿管膿瘍。有4成的病患會出現下腹部硬塊,其他包括排尿疼痛、血尿、頻尿及排尿困難等症狀。治療方式為膀胱完全切除,或是完整臍帶與部分膀胱切除。蔡醫師表示,許郭女士罹患的是直徑超過15公分的腫瘤,已經往下侵犯到膀胱,治療上仍是以手術根除治療的效果最佳,但是傳統手術治療需從病人的肚臍到恥骨切開20~30公分的傷口,疼痛感較強、恢復慢。因此蔡醫師以單孔內視鏡技術為她切除完整臍尿管和部分的膀胱,並將切除的部分重建縫補起來。許郭女士術後恢復良好,隔天就可下床活動。除了切除腫瘤,也解除排尿灼痛、尿不乾淨的困擾。此為全球首例用單孔腹腔鏡技術切除臍尿管腫瘤,傷口只有5~6公分,不但縮小傷口、疼痛感降低,而且病患術後恢復快,可望造福更多的病患。
曾先生是一位五十歲男性,檢查診斷出罹患直腸癌,所幸腫瘤並未擴散及轉移,手術可行性高也是勢在必行。署立台南醫院外科主任許凱熙術前評估發現,病灶離肛門口相當接近,必需施行經腹會陰直腸聯合切除術合併人工肛門術,考量曾先生因照顧母親過程,親身見識了微創手術所帶來傷口疼痛減少及迅速復原出院的優點,而高度期望自己也能接受微創腹腔鏡手術治療其直腸癌,許主任因此決定為曾先生施行更微創但亦是更高難度的單孔腹腔鏡大腸癌手術。單孔腹腔鏡手術是近年來所發展出的一種比傳統腹腔鏡手術更微創的手術,其特點是將原本分散的幾個半公分至一公分的腹腔鏡手術傷口集中到肚臍下的一道約2公分之傷口,使腹部的傷口由多孔成為所謂的單孔,其手術難度相對倍增。而單孔腹腔鏡手術應用在大腸直腸癌的治療則是最近兩三年才開始盛行,主要是因為其手術技術層面要求更高,不僅要有良好的傳統手術基礎,更需要豐富的腹腔鏡大腸癌手術經驗與技能。許凱熙主任構思以人工肛門的傷口取代肚臍下之傷口,做為單孔的位置,並克服伴隨而來增加的困難度,為曾先生完成單孔腹腔鏡的經腹會陰直腸聯合切除術。由於放置單孔的傷口便是人工肛門之位置,因此在手術完成後腹部表面並無留下任何傷口,成為真正「無傷口」之單孔腹腔鏡大腸癌手術。曾先生術後如預期快速復原並順利出院,病理報告顯示腫瘤周邊三十二顆淋巴結皆無癌細胞轉移的現象,預後良好。
膽囊切除術是一般外科常見的手術,以往傳統的剖腹膽囊切除術對病患的傷口併發症較多、疼痛較大、癒合較慢;近年來微創腹腔鏡手術的發展已逐漸成熟,其中尤以單孔腹腔鏡手術對於病患的傷口、肺部併發症更少、術後恢復更快。柳營奇美醫院一般外科趙頌慈醫師指出,單孔腹腔鏡手術顧名思義就是只有一個傷口的腹腔鏡手術,它是將多處傷口集中在肚臍附近的單一傷口,有別於傳統腹腔鏡手術需在腹腔上開三或四個小傷口。以膽囊切除手術而言,單孔腹腔鏡手術與傳統多孔腹腔鏡手術不同之處,除了腹壁疤痕較不明顯外,此新技術一樣安全可靠且無嚴重併發症。同時,單一傷口能夠降低病患術後的疼痛感,減少止痛藥的使用。隨著微創手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微創腹腔鏡手術的發展已逐漸成熟。在台灣,膽囊切除手術約於二十年前已進入了所謂微創腹腔鏡手術的世代,也就是經由幾個腹壁的小傷口(0.5~1公分)建立進入病患體腔內的通道,在電視螢幕的影像下,外科醫師可以清晰地觀察腹腔內膽囊的病變情形,過程中使用多種長度不一的特殊器械在體腔內完成切除的工作。經過多年的努力,微創技術在膽囊切除的應用上已取代傳統剖腹手術成為外科的主流。延伸閱讀「單孔腹腔鏡手術」: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2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