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效型體抑素

一天如廁20次!腸胃道神經內分泌腫瘤作怪

一天如廁20次!腸胃道神經內分泌腫瘤作怪#長效型體抑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採訪報導)現年八十多歲的賴阿嬤在20年前,經常反覆水瀉、拉肚子,一天平均要到廁所報到10-20次,導致體重直直落,進出醫院檢查多次,皆查無病因。直到四年前,經腹部超音波後,竟發現肝臟長滿腫瘤,病理切片結果為罹患胃腸道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才導致非常嚴重的腹瀉甚至造成脫水、腎衰竭。因腫瘤已有轉移,在馬偕醫院肝膽腸胃科王蒼恩主任建議下,使用健保申請長效型體抑素作為治療,藉由每個月定期施打針劑,控制腹瀉不止的問題,讓賴阿嬤脫離了與馬桶為伍的日子。除此之外,病患體重也逐漸恢復,控制了腫瘤,生活品質也得到改善,現在賴阿嬤還能出國旅遊、享受人生。胃潰瘍、腹瀉為常見症狀 部分患者無症狀易延誤診斷神經內分泌腫瘤,俗稱賈伯斯病,是一種會分泌賀爾蒙的惡性腫瘤,好發於腸胃道、胰臟及肺臟等。王蒼恩主任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隨著發生的器官不同,而有不同症狀,國內患者常見的症狀為胃潰瘍、持續性腹瀉、低血糖,少部分患者會有臉潮紅及氣喘等功能性症狀;也有部分患者無症狀,因此發現時,近五成患者已轉移至其他器官,僅有少數的患者會因健康檢查而早期發現。依照惡化速度不同 訂定治療策略目前對於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第一線治療方式通常是以手術切除腫瘤,若腫瘤一旦轉移,就無法經由手術根除,建議可使用長效型體抑素或合併標靶藥物作為治療選擇,而高惡性度的G3神經內分泌腫瘤則對化學治療反應較明顯。王蒼恩主任提及,目前對於晚期的轉移性神經內分泌腫瘤,長效型體抑素或是mTOR抑制劑等標靶治療都已獲得健保有條件給付,主治醫師得依病人病況與病理報告申請合適藥物治療。神經內分泌腫瘤與其他的罕見癌症一樣,具有慢性發展的特質,病人須學習認知「每次的治療都可能不是最後一次的治療」,保有與癌長期奮鬥的鬥志。另外,王蒼恩主任提醒,當懷疑自己出現持續性潰瘍、腹瀉、潮紅等相關症狀時,千萬別輕忽,即可能懷疑罹患神經內分泌腫瘤,一定要到醫院追蹤,藉由腹部超音波或內視鏡檢查等方式進一步確認,目前也有神經內分泌腫瘤專屬的生物標記CgA抽血檢測,有利於追蹤病情。

狂瀉不止!原來是神經內分泌瘤作祟

狂瀉不止!原來是神經內分泌瘤作祟#長效型體抑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王大明(化名)連續腹瀉一個月,嚴重到一吃東西就跑廁所,看了多家腸胃科診所,大腸鏡、胃鏡檢查都顯示正常,卻仍天天狂瀉超過五、六次,影響平日工作與生活甚鉅。最近一次送醫,是因多日未進食,造成體重下降、暈眩後緊急送入急診室施打營養針。身體虛弱不宜手術治療 注射長效型體抑素減緩症狀嘉義長庚副院長兼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李冠德描述:「該患者從腸胃科轉來血液腫瘤科,經電腦斷層發現,胰臟有一公分左右的腫瘤,切片後確診為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但因患者症狀嚴重,且體重過輕、體力很差,不適合進行手術治療,因此施予長效型體抑素類似物,接受治療後,患者腹瀉狀況明顯減緩,且恢復正常進食,一個月後身體狀況改善,才進行手術切除腫瘤,整體治療結果良好。」神經內分泌瘤難確診 緩解症狀、延緩腫瘤惡化為治療重點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因為賈伯斯而逐漸被大眾認識,李冠德醫師指出,但因患者的症狀如腹瀉、腹痛、咳嗽、盜汗及熱潮紅等,與一般腸胃疾病或更年期症狀類似,容易遭忽略或混淆,「這類患者往往需要經過很長的時間才能確診,且有超過一半的患者確診時腫瘤已經轉移。」診斷神經內分泌腫瘤必須靠醫師的臨床經驗,而民眾自身也要有所警覺,如今診斷工具進步,「生物標記平台」能幫助早期診斷、監測治療的成效,但要確診及確認惡性度仍需採病理切片。李冠德醫師進一步說明,治療神經內分泌腫瘤,手術切除是最根本且能根治的方法,對於無法切除或已經轉移者,治療重點則以症狀治療及延長壽命為主。「化學治療對神經內分泌腫瘤普遍反應不佳,近年診療上使用長效型體抑素類似物或口服mTOR抑制劑,可有助緩解功能性症狀、延緩腫瘤惡化速度、延長存活期。」研究證實,使用長效型體抑素類似物,除可有效紓緩功能性症狀外,對於原發部位於間腸(mid-gut)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可延緩腫瘤惡化時間達15.6個月,目前已是國際治療的標準方針。李冠德醫師提醒,神經內分泌腫瘤是需要長期抗戰的慢性癌症,若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預後極佳。因此,若有類似更年期症狀、長期失眠、腹瀉、腹痛等情形,且持續一年以上者,要有所警覺,儘早確診接受治療,才是防治的關鍵! 

長期反覆腸胃問題 小心神經內分泌腫瘤作祟

長期反覆腸胃問題 小心神經內分泌腫瘤作祟#長效型體抑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三年多前,蘋果電腦前執行長賈伯斯的死,讓神經內分泌腫瘤因此受到全球關注。神經內分泌腫瘤是消化系統中僅次於大腸直腸癌最常發生的腫瘤,好發部位包括十二指腸、小腸、大腸及胰臟,其次為肺部。根據2013年國家衛生研究院所發表的全國癌登資料分析,台灣的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發生率較過去增加5倍之多,每年約有400例新案例,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血液腫瘤科鄭小湘醫師推估,應該與醫學進步、診斷工具越來越發達有關。神經內分泌細胞分布在人體的胸腔及腹腔,掌管體內各種激素的分泌,一旦出現細胞病變,就稱為神經內分泌腫瘤。鄭小湘醫師解釋,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發生原因不明,通常是在胚胎時期神經凹陷處,其結構細胞組織出現不正常的轉變所導致,有研究指出與MEN1基因變異具相關性,都是屬於多重荷爾蒙相關疾病,在台灣,罹患者平均50歲左右,且男性較女性略高。神經內分泌細胞腫瘤的患者會出現包括腹瀉、胃痛、胃潰瘍、喘及低血糖等症狀,但這些現象與消化系統疾病類似,不易被查覺。臨床上就有反覆性胃潰瘍的患者,原本以為是壓力所導致,做了內視鏡檢查後才發現是神經內分泌腫瘤。鄭小湘醫師提醒,這類型腫瘤因為症狀與腸胃疾病相似,難以早期發現,往往都是腫瘤較大甚至轉移時才被發現,一般是在健康檢查,或因其他疾病開刀時,才會被發現。至於臨床的診斷方式,則靠病理的特殊染色及抽血來看體內的荷爾蒙指數。她建議,如果有胃潰瘍體質的人,或有長期反覆腹瀉等症狀時,要找對醫師進行內視鏡檢查,並搭配生物標記平台檢測CgA,以診斷追蹤病情,提高確診率。鄭醫師說,局部腫瘤可採開刀方式治療,但由於約有5成的患者確診時已經轉移到其他器官,治療方式就需視情況採用栓塞及電燒、或採取全身性的治療方式,功能性的患者可注射長效型體抑素,能降低功能性症狀,延緩腫瘤惡化時間達15.6個月,與沒有使用的患者相比(約5-6個月),幾乎有2倍以上的差距。長效型體抑素是臨床上治療神經內分泌腫瘤常採用的治療方式,以往患者需自行給付高額費用,今年4月起,健保署核准「長效型體抑素」可給付於治療間腸(midgut)及原發部位不明的晚期患者,患者一年平均節省將近60萬元,不啻為一大福音

長效型體抑素 緩解神經內分泌瘤症狀

長效型體抑素 緩解神經內分泌瘤症狀#長效型體抑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能想像一天跑廁所20至30次,卻找不到治療方法的痛苦嗎?就有一群患者因為罹患神經內分泌腫瘤,深受腸胃道潰瘍或慢性腹瀉等痛苦,造成生活品質低落;一名60歲男性病患經診斷後,發現罹患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本來因為子女旅居巴西、無法就近照顧而無意再治療,但子女鼓勵她於台灣積極接受治療;在張義芳醫師的建議下,使用口服標靶藥物mTOR抑制劑治療長達2年之久,目前病情穩定控制,腫瘤沒有惡化,也幾乎沒有相關副作用產生,生活品質也得到了改善。咳嗽、氣喘、腹瀉腹痛等症狀 切勿輕忽!神經內分泌腫瘤(neuroendocrine tumor,簡稱NET)為罕見的消化道腫瘤,好發部位為腸胃道及胰臟,其次則是肺部。馬偕醫院血液暨腫瘤科張義芳主任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會依據病發部位產生不同的症狀,例如:咳嗽、氣喘、腹瀉、腹痛、盜汗及起紅疹等。大多數患者轉診到血液腫瘤科前,已經看過多科相關門診,且許多患者已出現轉移現象,無法藉由手術根治。能夠切除乾淨的神經內分泌腫瘤其第一線治療當然是以手術為主,但對於無法完全切除或是已經發生轉移的患者如肝臟或肺部轉移,病患的治療則需依靠藥物。張義芳主任表示,由於神經內分泌腫瘤為體內控制荷爾蒙分泌細胞發生病變所致,腫瘤會分泌過量的細胞激素,而產生不適的功能性症狀。張主任臨床經驗中,曾遇到一名老伯伯,因罹患神經內分泌腫瘤、且細胞激素分泌過多而引起長期腹瀉的症狀,深受常跑廁所的折磨,家人深感無力照顧下只好將他送至安寧中心;但在醫師的建議下,採用長效型體抑素治療,才緩解長期腹瀉症狀,明顯改善了病患的生活品質,讓病患更有尊嚴地回歸家庭生活。長效型體抑素治療 緩解症狀並延緩腫瘤惡化過去針對無法開刀及已轉移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治療,多僅維持在控制症狀的階段。張義芳醫師表示,據臨床研究長效型體抑素除了可緩解功能性症狀外,亦可控制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疾病進展,不論患者是否有功能性症狀的發生,此藥物皆可延緩腫瘤惡化時間。而針對原發於胰臟的神經內分泌腫瘤,使用長效型體抑素可以緩解及控制臨床功能性症狀;當疾病進一步惡化,從臨床試驗數據發現,合併搭配口服標靶藥物治療,可延緩腫瘤惡化達11個月之多。最後張義芳醫師表示,對於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由於健保給付限制大,加上疾病帶給患者的身心之苦,除了需與醫師配合良好的治療方針,患者也要有與癌長存的鬥志,才能與疾病和平共處。若民眾欲取得更多衛教資訊及相關輔導協助,可至神經內分泌腫瘤資訊網查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