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歪嘴斜

動脈血管內血栓移除手術 治療缺血性腦中風 !

動脈血管內血栓移除手術 治療缺血性腦中風 !#臉歪嘴斜

“阿嬤在吃晚餐的時候,突然手舉不起來,口水從嘴角流出來,然後也無法握起湯匙,站起來的時候沒有力就跌倒在地上” “昨天晚上還好好的,早上就叫不太起來,講不太出話來 ” 類似的劇情一直在急診室重複上演,我們也不時有看到名人腦中風的新聞。腦中風就是會突然的發作讓我們措手不及。 依據衛生福利部104年國人10大死因統計顯示,腦血管疾病為國人10大死因的第3位,尤其好發於60-79歲的年齡層。腦中風主要可分為兩大類,出血性腦中風和阻塞性腦中風。但不論是出血還是缺血性腦中風,都需要趕快到醫院就醫,儘快接受治療,讓腦部後續損傷和神經學症狀的嚴重程度降到最低。一般來說,中風的位置、範圍、時間是影響預後的關鍵。 危險因子 腦中風有很多危險因子,其中包含了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所謂的三高),心臟疾病如心律不整,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抽菸、喝酒),肥胖,頸動脈狹窄等。這些都是可控制的高危險因子,因此,我們要努力去控制慢性疾病,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來降低我們罹患腦中風疾患的機率。 如何快速辨別腦中風?要如何辨識是否有腦中風呢?請記住「快速」動作, 要 「FAST」,每一個英文字母的意義分別為,F:Face;A:Arm; S:Speech;T:Time。簡單來說,臉歪、嘴斜、手垂、大舌頭,記下時間(最後看到正常的時間),然後趕緊送醫。 腦中風的處置 腦中風診斷包括病史、神經學檢查、電腦斷層、核磁共振、腦血管攝影等。倘若病患在腦中風發現後3個小時內診斷為血栓堵塞導致缺血性腦中風,在病患符合規範下,可以使用靜脈內注射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有助增加中風康復的機會或降低殘障等級。 然而,現在缺血性腦中風已經不再只有靜脈內注射或是吃抗血小板藥物治療而已。在符合特定的條件,經醫師評估以後,我們可以進行動脈血管內血栓移除手術(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 EVT),以外科介入的方式來治療在大血管阻塞的急性缺血中風。此項手術的另外一個好處在於對已經超過黃金3小時的病患,但在6小時內大血管腦中風的病患,在符合特定的條件之下,仍然能夠接受治療,讓中風的範圍減少。2015年1月在NEJM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了MR CLEAN試驗,證實顯著動脈血管內血栓移除優於單純用IV rt-PA的治療效果。 動脈血管內血栓移除手術是一種類似心導管檢查的手術的治療方式,醫師會在鼠蹊部穿刺並把微導管或同時置放支架送到腦部血管去抽吸血栓。簡單來說,血栓堵塞了血管,我們把血栓抽吸出來讓血管通暢,縮短腦部缺血或缺氧時間以降低腦部損傷的範圍,進而減少嚴重的神經學後遺症甚至死亡。病患後續仍然需要努力復健來慢慢恢復其功能性。 最後,重點是我們要及早發現「中風症狀」並「及早就醫」,要FAST! 慢性疾病也要好好的吃藥控制,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冬天也要記得多保暖。 文章授權/國泰綜合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方耀榮

年底好忙!加班壓力大 婦人眼歪嘴斜

年底好忙!加班壓力大 婦人眼歪嘴斜#臉歪嘴斜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眼歪嘴斜,並非是中風!一位60歲的陳姓婦人,在一個月感冒未癒加上工作辛勞情況下,突然左臉口眼歪斜,前往醫院就診。經醫師中藥調理及一週三次針灸下,在兩週內恢復外觀,僅剩下噘嘴動作微有緊繃感,後來在一個月內恢復正常。疲累+天寒    顏面神經麻痺患者增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科林佳瑩醫師說,隨著年關將近,忙著考試和報告的學生,或是工作負擔重的上班族,加上天氣寒冷催化,可能突然半側臉部眼歪嘴斜,一側眼睛無法閉合、嘴角下垂流口水等症狀。最近眼歪嘴斜的問題前來就診民眾越來越多。這些民眾並沒有合併出現手足肢體活動障礙或麻木症狀或意識障礙時,所以非中風,可能是罹患顏面神經麻痺,其中最常見的是周邊型顏面神經麻痺中的「貝爾氏麻痺」。8成眼歪嘴斜  「針」能改善「貝爾氏麻痺」是相當常見疾病,任何年齡男女均可能發生,且頻率不一,原因不明,發病前常有感冒症狀。主要症狀為嘴歪、眼睛無法完全閉合、額頭抬眉紋消失、嘴巴緊閉鼓氣時會漏氣現象、流眼淚、味覺障礙、喝東西口水會流出來等,大約8成病人能恢復。林佳瑩醫師表示,貝爾氏麻痺相當於中醫所說的「邪中經絡」,由於正氣不足脈絡空虛,導致風邪入中經絡、氣血痹阻,與患者常於加班、準備考試及感冒過後等免疫力較不足情況下發病相符。一旦發病可先找神經內科檢查,並配合中醫針灸,能改善患者眼歪嘴斜情況。

男子一覺醒來臉歪嘴斜!顏面神經麻痺惹禍

男子一覺醒來臉歪嘴斜!顏面神經麻痺惹禍#臉歪嘴斜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位38歲男性,約1個禮拜前有感冒症狀,熬夜看電視,直到半夜才入睡。早上刷牙時,發現水會不自覺從左邊嘴角流出,左眼也無法閉緊,照鏡子發現自己臉是歪嘴斜的,擔心自己年紀輕輕的該不會中風了吧?經醫師檢查發現,他的肌肉力量皆正常、言語及表達也很清楚,診斷為左側顏面神經麻痺,而並非中風。經藥物治療及自我照護之後,3個月後回診時,症狀已完全復原,同時也改掉了熬夜的壞習慣。台南市立醫院家醫科鍾政澤醫師表示,顏面神經麻痺是一種急性神經發炎的疾病,常常一覺醒來出現包括嘴巴歪斜、口水外流、眼睛閉不緊等症狀。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貝爾氏麻痺,是病毒感染所致、自體免疫失調、局部的血液循環不良或其他不明原因。藥物治療 8成患者能完全恢復鍾政澤醫師指出,顏面神經麻痺在急性期時因為神經受損,所以要改善症狀需一段時間。第1星期可使用類固醇控制發炎、減輕神經受損的程度,但若發現是帶狀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建議可以併用抗病毒藥治療,大約有80~85%的患者能完全恢復,復原時間則是數星期到半年不等。保暖、增抵抗力 防感染鍾政澤醫師也建議,顏面神經麻痺的可以施行臉部按摩,以手輕柔向上按摩數次,增加臉部血液循環及減輕麻痺肌肉僵硬感;也可藉由臉部肌肉運動,如:站在鏡前施行皺眉頭、用力鼓起雙頰、吹口哨及嚼口香糖等運動,以防止肌肉萎縮臉部;還有適當保暖,避免暴露於寒冷環境,可適度熱敷,以防止血管收縮,並要有充足休息與睡眠,增加抵抗力。

女子突臉歪嘴斜 中藥針灸挽救「面子」

女子突臉歪嘴斜 中藥針灸挽救「面子」#臉歪嘴斜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30歲的張小姐,最近1個月工作特別忙碌,睡眠不足,再加上月初的清明節返鄉掃墓南北奔波,出汗又吹風,結果突然感到右臉痲痹,照鏡子竟發現右側臉部垮下無力,眼睛無法完全閉上,張口時嘴巴向左側歪斜,甚至喝水還會從嘴角流下,讓張小姐十分驚嚇。診斷為一側顏面神經痲痹,在針灸與中藥同時施治之下,1周即可閉眼,治療2個月後完全恢復。胡心瀕中醫師指出,顏面神經痲痹又稱貝爾氏麻痹症(Bell's palsy)發生的病因一般認為是因為病毒感染後,所以任何人皆有感染發生的可能,會造成患者的免疫反應異常,顏面神經水腫、發炎、細微出血而引起面部麻痺。面部痲痹依據其兩側不對稱的情形區分嚴重程度,大部分輕中度病患能完全康復,但痲痹程度嚴重者則回復較差,甚至留有後遺症。但若是由疱疹病毒所引起的面部歪斜,則預後更差,復原率更低。中藥及針灸合併治療改善若發生顏面神經痲痹,應儘速就醫,在發病後2周內開始接受中醫藥物及針灸合併治療,大多可在1個月內顯著改善病情,甚至更快。中醫會選用祛風通絡與行氣活血的藥物,如小續命湯、補陽還五湯等,結合局部病灶穴位及遠道特效穴的針刺治療。根據疾病的嚴重程度,療程從6次到20次不等,越嚴重者需要的療程次數越多。過於勞累  受風寒  恐易發病胡心瀕中醫師也說,除了針藥施治之外,建議患者也要避免過度疲勞,流汗要趕快擦乾,切勿汗出當風,因為顏面神經痲痹是病毒感染,所以當患者免疫力處於低下時,當心有可能會再度復發。而臉部如抬眉、皺眉、緊閉眼睛、嚼嘴、吹氣、微笑等動作,也要每天重複復健運動,配合治療,才能有效改善「臉歪歪」的問題。

一覺醒來臉歪嘴斜 小心顏面神經麻痺

一覺醒來臉歪嘴斜 小心顏面神經麻痺#臉歪嘴斜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年約31歲的先生,早上起床後,發現左眼無法閉合且嘴角歪向右側,漱口的時候,水不斷的從嘴巴裡面漏出來。他同時也察覺到左耳變得較敏感怕吵,對食物的味覺也變得較遲鈍。除了臉部之外,身體的其他部位沒有任何不適,於是擔心自己是不是罹患中風,因此,馬上至醫院就醫,經醫師診療與檢查後,診斷為顏面神經麻痺。新竹馬偕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黃炳鐘表示,顏面神經麻痺分為中樞型及周邊型:〉中樞型顏面神經麻痺為腦部疾病(例如:腦中風)所造成,只會影響臉的下半部功能(如:嘴角歪斜),而中樞型顏面神經麻痺也常合併說話不清、吞嚥困難、單側手腳痲痺無力等症狀。周邊型顏面神經麻痺大部分與病毒感染侵犯顏面神經有關。病毒平時潛伏在體內,當人體疲勞時或抵抗力較弱時,就容易開始活動並感染神經,主要症狀為臉歪嘴斜、眼皮無法閉合、喝水漏出、味覺減弱、耳朵怕吵等。黃炳鐘醫師說明,上述個案的情形屬於周邊型顏面神經麻痺,和病毒感染有關。在檢查方面,顏面神經的電生理學檢查可以幫助醫師判斷病人的嚴重程度及預後的好壞。另外,多做臉部按摩、熱敷、顏面肌肉運動〈例如:嚼口香糖〉,可避免臉部肌肉僵硬,減少肌肉萎縮。大部分的病人在數週到一兩個月之間會逐漸復原,但少數病人恢復較慢且恢復不完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