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鋁

樂閱讀/鋁傷身? 恐引起腦神經退化病變

樂閱讀/鋁傷身? 恐引起腦神經退化病變#鋁

鋁是廣義的西方飲食中,最常見的礦物質之一;土耕的蔬果外皮就含有極少量的鋁。此外,因為水廠在處理自來水中的有機雜質時,會用鋁鹽讓水質不致混濁,所以自來水中會有濃度不一的鋁;以添加物成分來看,除了在飲用水中看得到外,也可在食品及廚具中發現鋁的存在。近十幾年來,學界發現人體對於鋁的大量接觸有越來越顯著的趨勢,但人的生理還未能適應這種礦物質,過量的吸收也可能導致各種疾病或健康問題的產生,像是:影響胃壁造成腸胃炎、改變腸胃道菌種的組成。如何減少鋁的接觸?我們當然可以少攝取剛剛提到的食材,雖說不要大量食用,但是人體多少還是會吸收到。而經過鋁處理的飲用水,才是我們首要關注的對象,例如:多察看居住地區水質的鋁含量等等。接著,我們要避免食物裡加入以鋁為基礎的添加劑,並且減少使用鋁製廚具的機會,儘管政府當局認為沒有問題,然而接觸鋁製廚具仍涉有金屬轉移的危險性。根據歐洲衛生當局的說詞,烹煮時用鋁箔紙,只會有極少量的鋁轉移到食物上,但是使用鋁製廚具又是另一回事:「在料理有番茄泥、醃鯡魚等食材時,使用鋁製或鋁箔紙鋪的鍋具、沙拉碗,並且調味料中含有酸味及鹽的,就可能增加食物含鋁的濃度。而我們烹煮菜餚及處理加工速食時,使用到鋁製容器,或多或少都可能讓鋁滲入食物中,尤其食材中含有番茄、各式酸漬食物,或加了醋時。所以我們非常不推薦使用鋁箔紙來處理酸性料理。」對於其他料理,似乎還沒有發現重大的鋁轉移效果,可是一般建議,保險的方法是使用其他替換品,例如料理紙來烹飪,或只偶而使用鋁箔紙做料理。非食物性的鋁接觸還有其他管道。我們服用的部分藥品可能含鋁,例如在胃酸過多,胃部疼痛時,大家會喝小包裝的制酸劑(胃乳)。這類制酸劑長期服用,可能會產生一些後遺症,例如減弱對磷酸鹽的吸收,尤其是孩童。如果你有服用這類制酸劑,請和醫生討論,可用其他藥品替代。我們也可能因為化妝品,特別是止汗劑(氯化鋁)而接觸到鋁。正確避免方法就是選擇沒有這項成分的化妝品,你只要讀一下包裝上的標籤即可。(本文作者/羅倫.薛瓦列)(摘自/後毒物時代/高寶書版出版)

飲用水拉警報 環署訂「鋁」標準

飲用水拉警報 環署訂「鋁」標準#鋁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曾訂出自來水鋁含量不宜高於0.15ppm的警戒值,最近媒體大肆報導國內18座淨水場的「鋁」含量過高,台南楠玉淨水場更驗出鋁含量高達1.1ppm,喝了含鋁過高的水恐會導致失智症,加速腦部的功能退化。經濟部長施顏祥與自來水公司紛紛表示,國內飲用水仍合乎標準,環保署也定出「鋁」管制標準,希望增強民眾對飲用水的信心。鋁含量過高的淨水廠多數集中在雲嘉南地區,估計約影響129萬戶,面對全民的疑慮,環保署已洽請台灣自來水公司儘速提供成功大學的調查報告,以了解自來水廠清水中鋁含量及範圍等調查結果,「鋁」的問題已列入飲用水管制標準候選清單中,且在今年已針對全國22座淨水廠排定自來水鋁含量的檢測計畫,作評估訂定管制限值參考。 環保署表示,鋁主要係由自然循環過程釋放到環境中,飲用水中鋁濃度通常依據原水鋁濃度及水處理過程中所加入硫酸鋁等混凝劑的量及操作條件而決定。目前加拿大、澳洲係將鋁列為影響飲用口感之物質,管制標準值為0.1~0.2 mg/L,美國則將鋁列為次要水質標準。另日本、德國等國的管制標準則為0.2 mg/L。 為降低自來水中鋁含量,以維護公眾飲用水品質,環保署要求自來水公司應儘速落實淨水處理操作及水質管理工作,也請環保單位不定時抽驗。4月起陸續針對全國北、中、南計22處淨水廠進行鋁含量檢測,後續將併同台灣自來水公司調查報告、國內相關檢驗技術、淨水處理流程及健康風險評估等,研訂管制限值,保障國民飲水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