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桿菌性痢疾

腹瀉又血便 赴泰旅遊3人染桿菌性痢疾

腹瀉又血便 赴泰旅遊3人染桿菌性痢疾#桿菌性痢疾

疾病管制局5日發佈一起境外移入桿菌性痢疾群聚事件,為10月份赴泰國旅遊團同團3人染桿菌性痢疾,經疫情調查,依個案發病時間及潛伏期等推論,疑與國外旅遊期間曾生食(生魚片)有關,疾管局呼籲民眾前往東南亞旅遊時,應注意吃熟食及喝瓶裝水,注意飲食衛生安全,以確保自身健康。該起境外移入的桿菌性痢疾群聚案件,為疾管局於10月28日確認一名28歲陽性個案,經衛生單位疫情調查,得知該病例曾於10月12日至16日參加旅行團至泰國旅遊,10月15日於當地出現腹瀉及水樣便等症狀,10月16日返國入境時未於機場主動告知檢疫人員,當日返家後因身體極度不適即前往醫院就診,並因血便等症狀未緩解而住院治療,經醫師通報為桿菌性痢疾;而透過疫情調查也發現,同團17名旅客中,另有8人於10月15日至17日泰國旅遊期間及返國後,曾陸續出現發燒、噁心、嘔吐、腹瀉症狀,經衛生單位採集檢體送驗,於11月3日再確認新增2名桿菌性痢疾陽性個案,因此共累計3名確定病例。 桿菌性痢疾的潛伏期為12至96小時(通常1至3天),有時長達1週。症狀包括程度不等的腹瀉、發燒、噁心、嘔吐、痙攣及裏急後重(有便意,卻拉不出來)、血便及粘液便等症狀,無症狀感染者也可能發生。出國時如遭受桿菌性痢疾感染不但會嚴重影響旅遊情緒及行程,更可能將致病原帶入國內散播,危害家人及親友的健康。 依據疾病管制局疫情監測資料顯示,今年迄今共179例桿菌性痢疾確定病例,其中115例為境外移入,主要來自印尼、菲律賓、柬埔寨、越南及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呼籲國人於國外旅程中或返國入境時,若曾出現不適症狀,均應主動聯絡機場檢疫人員,並儘速就醫,就醫時應確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以利確診並通報衛生單位執行必要防疫措施,維護國人與親友的健康。導遊或領隊於旅遊期間也應主動關心團員健康狀況,遇有出現疑似症狀的團員,入境時應主動通報機場檢疫人員,並提供團員名單、聯絡資訊及食宿行程等資料,以利衛生單位進行檢驗及追蹤。

腹瀉、發燒、痙攣 赴東南亞旅遊慎防桿菌性痢疾

腹瀉、發燒、痙攣 赴東南亞旅遊慎防桿菌性痢疾#桿菌性痢疾

桿菌性痢疾疫情隨著暑期旅遊逐漸升溫,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今年累計至第31週共確診15例桿菌性痢疾,皆為境外移入,較去年同期8例(境外移入4例)明顯增加。(左圖為桿菌性痢疾檔案,資料來源:疾管局)此15例病例中有9例是民眾出國旅遊時遭受感染,其中5人均為暑假出國旅遊被感染(印尼3人、中國大陸2人)。衛生局提醒民眾要前往東南亞地區及中國大陸,務必做好預防措施,行前要作好國際旅遊疫情資訊收集與防護準備。桿菌性痢疾主要是經由攝食被病人或帶菌者糞便污染的食物或飲水而感染,症狀包括程度不等的腹瀉、發燒、噁心、嘔吐、痙攣及裏急後重、血便、粘液便等,但部分民眾呈無症狀帶菌者。出國旅遊應注重飲食及個人衛生、切勿生食生飲、不要購買路邊衛生不良的食品、用餐前務必洗手,避免遭受桿菌性痢疾等腸道傳染病的感染。衛生局提醒民眾於旅遊行程中或返國入境時,若出現腸道不適症狀,應主動告知導遊協助,並聯絡機場檢疫人員進行採檢及通報,返家後儘速就醫,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診斷治療,做好自主健康管理,才能快樂出門、平安健康回家。若有傳染病相關疑問可洽詢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防疫專線2375-3782或至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網站:http://www.cdc.gov.tw/國際旅遊資訊查詢。※桿菌性痢疾傳染途徑(資料來源: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