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

《模仿犯》殺人手法嚇壞觀眾!關於「犯罪搜查」你會好奇的5件事

《模仿犯》殺人手法嚇壞觀眾!關於「犯罪搜查」你會好奇的5件事#殺人

Netflix超夯台劇《模仿犯》以連續殺人案為主題展開,其中劇中不斷出現命案,而檢察官、警察也紛紛到處蒐證與推理,那麼現實中的犯罪現場是如何蒐證與分析的呢?執業醫生、心臟病學家道格拉斯.萊爾(Douglas P. Lyle)於《法醫.屍體.解剖室》一書中,分享關於犯罪、驗屍、解剖等諸多醫學疑問,幫助讀者了解真相。以下為原書摘文:

易怒也是病!男想拿刀殺全家 醫:需藥物治療

易怒也是病!男想拿刀殺全家 醫:需藥物治療#殺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一名家有妻小的中年男子,平時靠祖產維生,近期因為祖產分配問題與家人發生爭執,且經常生氣,對兄妹惱怒,對小孩也感到不耐煩,甚至腦中出現想用刀刺殺家人的畫面,讓他心生恐懼,將家中所有利器搜出丟掉,並隨即到精神科就診。似病非病 臨床稱行為失控「醫師,我有病嗎?會不會好?」,這是個案自述病史時提出的問題,書田診所精神科醫師陳家駒指出,男子就醫時,異常恐慌,生怕自己真的會鬧出大事來,但說話邏輯清楚,沒有錯亂,情緒也沒崩潰,判定應是行為失控衝動。他表示,日常生活及臨床診療中,有一群人都曾有過行為、情緒失控,造成不同程度的自我受傷,親人受苦受累,朋友離散,事業失敗,有些甚至侵犯侵害他人權益性命,為害自己他人及社會。這群人似病非病,在不知不覺間,行為失控衝動,臨床上稱為此類情況為行為失控、性格異常、性格疾病、極端人格、反社會人格等。出現性格異常特點 應及早就醫陳家駒說,倘日常行為出現重複逾越個人角色應有規範,或是擾亂、侵害自己及他人生活或工作的情形,則可能是行為失控、行為異常的特徵,若出現上述行為時,應及早接受輔導治療。縱觀原因,遠因可能為家庭教育及成長環境不良、學校社群教育不足、在未成年之前沒接受適當的照顧,影響人格發展,也未學習如何適應社會規範,加上生活環境處於弱勢,機會資源條件較少,會經常面對挫折失敗,而影響人格發展。近因則是人格功能退化,生活品質低落,工作不順受挫,人際關係困難,造成情緒壓力增大扭曲,使得生活混亂,引起行為反應失控異常。陳家駒表示,必要時可用藥物抑制各種不理性衝動行為反應,免生意外,有些合併酒精及藥物濫用,須同時治療濫用情況,再配合心理治療。短期目的為行為矯治,學習如何自我管控;長期則是修心培養健康人格。他強調,當出現行為失控、性格異常的特點時,應積極治療,預防各種不理性衝動行為反應,減少自身及他人危險及危機。

鄭捷失控殺人 專家:典型反社會人格

鄭捷失控殺人 專家:典型反社會人格#殺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日前,捷運喋血事件,引發社會震驚,多位專家研判,依照鄭捷求學過程可知,他經歷挫敗、放棄,最後選擇毀滅,且其態度呈現應與憂鬱、焦慮無關,比較像反社會人格。反社會人格是生理因素造成,加上個人人格特質,其實不易改變,諮商輔導或治療效果亦不彰。所以如果身邊有異常行為者,除了保持適當距離外,就是保持和氣的態度,避免過多言語刺激對方。成長經驗挫敗 選擇離開群眾現任救國團召集人、前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校長,擁有多年輔導經驗的黃正鵠說,從鄭嫌求學過程可知,他經歷挫敗、放棄,最後選擇毀滅,而且是去毀滅他人藉此被人所關注,這有跡可循。因此他建議不論家長或輔導工作者,對於離開群眾、孤單、充滿挫敗經驗的孩子予以高度關心,例如增加溝通、談話的次數或管道。也要細心了解其生活或人生目標。像鄭嫌從小就說要做大事,從意思上來看沒錯,人要做大事,但其自認的大事,是否符合社會規範?是否為社會大眾許可?如果發現有異,要適時予以端正,讓他有被溫暖關懷的感覺。反社會人格 經輔導也沒用東吳大學心理學系張本聖副教授表示,從目前報導資料看來,鄭嫌呈現出的態度反應應與憂鬱、焦慮無關,比較像反社會人格。反社會人格是生理因素造成,加上個人人格特質,其實不易改變,諮商輔導或治療效果亦不彰。所以如果身邊有異常行為者,除了保持適當距離外,就是保持和氣的態度,避免過多言語刺激對方。運動能培養正向思考 聯合醫院精神科醫師詹佳真則說,這件事的發生,更提醒每個人要正視心理健康,養成定期檢視自己壓力指數的習慣。還有現在很多青少年選擇的紓壓方式,看起來好像可以暫時忘記壓力,但未有真正紓解壓力的效果。她建議,可以去運動、練習正向思考法。培養正向思考可以從記錄情緒日記開始,檢驗自己較負面的想法,避免沉溺於負向情緒。另外可以找三五好友一起運動,從運動過程中建立友伴關係支持及增加快樂的情緒。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醫師吳佑佑提醒,在這次事件中,不論在場受傷民眾,或是目睹現況者,大家都算是受害者,都需要一段很長時間來適應或撫平外,也可以藉由找人談談等方式宣洩,避免長期累積。另外受害者生理上可能出現失眠、過度焦慮等症狀,若這些狀況影響到日常生活,務必尋求專業醫療協助。她強調,這是一個無法預防的事件,不論是受害者甚至是目睹事件者,都應該理解,在當下的狀況,保護自己決定是首要考量,不需為此感到不安或將責任都歸諸於己。

捷運喋血事件 醫師擔憂:恐易有模仿效應

捷運喋血事件 醫師擔憂:恐易有模仿效應#殺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台北捷運昨日傍晚發生驚悚的兇殺砍人事件,造成4死23傷的慘劇,這起恐怖瘋狂的濫殺事件,已嚴重威脅到社會大眾的生命與安全,並產生極度恐懼與不安的心情。精神科醫師表示,因為兇手沒有精神疾病史,在未經實際瞭解和診斷前很難判定其原因;也別在沒有充分證據下揣測兇手的動機、精神狀態,一昧的解讀或貼標籤,尤其要避免污名化精神疾患患者,呼籲現在重要的是社會大眾跟受害者的心情平復,才是現在的當務之急。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劉宗憲醫師說,隨著電視新聞不斷重複播送,憂心近期恐會出現仿效或模仿的效應,甚至還會有英雄式的認同或崇拜,如出現粉絲團讚揚他為英雄。行為疏離不願互動  為警訊因此,若發現身邊親友,行為或態度變得很疏離退縮、不太願意與外界互動來往,猶如活在自己的世界;或言行偏激,不斷透漏負面想法,這些都是前兆;或以開玩笑的口吻透漏想傷害人他人的訊息,都要提高警覺。一同發揮正向觀念  關懷撫平傷痛劉宗憲醫師也提醒民眾,平日就應多多觀察周遭人事物,當家長和周遭親友發現身邊的人有這些狀況時,應多給予適時的關心及協助,社會大眾也別急著怪罪任何人,才能避免造成二度傷害;近期大家應用正面正向的言論,來一起渡過撫平這傷痛!

少女稱殺人感覺好 殺完還到教堂大笑

少女稱殺人感覺好 殺完還到教堂大笑#殺人

長輩常說,不懂現在的年輕人在想什麼,這個問題,可能也會成為你看完這篇新聞的疑問!根據外電報導,美國密蘇里州(Missouri)一名現年18歲的少女,在2009年時為了「體驗」殺人的感覺,以極為殘酷的手法殺害當時只有9歲的鄰居小女孩,事後還跑到教堂大笑,並稱殺人的感覺真是奇妙(Amazing)又愉快(Enjoyable)的經驗。在當時,這個年輕人才15歲,就讀中學二年級。根據《每日郵報》的報導,這名叫艾莉莎(Alyssa Bustamante)的少女,15歲時為了體驗殺人的感覺,將住在附近的9歲女童殺害,其手法極為兇殘,除了喉嚨被劃破一刀是致命傷外,她還連續刺了很多刀。她事後還在日記上以隱形墨水寫下殺人後的「感想」,內容用字粗俗,這本日記也成為州警破案的鐵證。被害女童的家屬說,當天女童說要出去玩,並約定好晚上六點回家吃晚餐,不料就再也沒有見過她。而被害者的遺體,在家中附近的大樹下被尋獲,被害者的家屬怒罵艾莉莎根本不是人,而艾莉莎將面臨最重終身監禁的刑罰。※圖為Alyssa Bustamante在Facebook上的照片。(翻攝自每日郵報www.dailymail.co.uk)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