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抓病

婦人餵貓被咬 身體竟長腫塊險瞎

婦人餵貓被咬 身體竟長腫塊險瞎#貓抓病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駱冠蓉/綜合報導)在現代社會中,飼養寵物已經變成趨勢,許多人也把這些貓貓狗狗當作自己的小孩一樣疼愛,不僅讓牠們吃好的、穿好的,還一起睡覺,但是,在這麼靠近寵物的情況下,有想過會因為這些毛寶貝致病嗎?中國有一名年近60的婦女常餵養流浪貓,有次被抓了之後打狂犬疫苗,結果半個多月後,視力莫名下降,身上長出10多個鵪鶉蛋大小的腫塊。就醫之後才知道,自己得的是貓抓病,好在救治及時,視力沒有造成大的損害。病患在與小貓玩樂過程中,左手被抓傷並出血,當時簡單消毒後,打了狂犬疫苗,以為就沒事了。讓人想不到的是,半個月後感染上怪病。一開始是視力莫名其妙驟然下降,逐漸發展到整天像是置身於濃霧中,看到的東西都是模糊的。除此之外,最令她害怕的是,左腋窩下及左上臂肘部漸漸冒出10多個腫塊,鵪鶉蛋大小,並伴有發燒、四肢無力、頭痛、關節痛等症狀。輾轉多處求醫都未找到病因,最後掛感染科才證明是貓抓病,惹禍的就是倉庫裡的小野貓,一旦病因明確,接下來的治療就變得很簡單,用藥治療10天便正常出院。當地醫師解釋,貓抓病是動物抓傷造成細菌感染的病症,經常是春季和夏季被貓抓傷了,然後秋天和冬天才發病,非常隱匿,不是很有經驗的醫師,很難將兩者聯繫起來,臨床上,當不明原因發燒以及淋巴結腫大發生時,大部分都會懷疑,是否罹患癌症,因而進行一連串詳細的切片、電腦斷層與超音波檢查。家有喵星人 2點要留心! 最重要的是,預防勝於治療,當地專家建議,貓抓病的傳播途徑是跳蚤,平常要注意寵物衛生,定期修剪指甲、毛髮梳理,並且不要過分親密接觸,尤其是家中有兒童的家長要注意,在春季動物發情和夏天氣溫高又悶熱的時期,寵物容易攻擊主人,一旦有抓咬的情況發生後,即使接種過狂犬疫苗,秋冬季節也請留心,如果出現淋巴腫大、畏寒發燒等症狀時,一定要將被貓咬抓傷的病史告訴醫生,以利於正確診斷。

養寵物的健康危機:貓抓病

養寵物的健康危機:貓抓病#貓抓病

飼養寵物可以為生活帶來樂趣,許多人樂此不疲,也與寵物愈來愈親暱,忽略了寵物可能帶來的健康威脅,其中「貓抓病」便是一種新興的人畜共通傳染病,患者有日增趨勢。永和耕莘醫院感染科主任高寶鑽醫師指出,貓抓病早在1950年便被發現,由於患者多經貓抓傷或咬傷而造成感染,故此名之,其致病菌為「韓瑟勒巴通氏菌」,好發在小孩及年輕人身上;而在台灣,貓抓病的臨床研究從1995年才開始,直到1998年出現首次病例報告,目前每年約有15-30個確定病例。其實,一般健康人感染到貓抓病菌,通常不會有明顯症狀,少數會有發燒、淋巴結腫大、疼痛及傷口出現紅色丘疹等情形;但小孩、老人、使用類固醇的病患、及免疫系統較差的人(如癌症病患、器官移植病人及愛滋病毒感染者等),則可能發展為全身性感染,導致神經視網膜炎、腦膜炎、心內膜炎、肝臟及脾臟病變等,其潛伏期通常為2-6週。顧名思義,貓抓病的主要帶菌者是家貓,但帶有致病菌的貓不會有明顯症狀,而貓和貓之間則可經由貓蚤傳播病原,尤其一歲以下的幼貓、在收容所的貓,較容易受到感染。根據研究,人類的貓抓病患者,超過90﹪係經由帶菌貓隻的咬、抓或舔舐傷口而染上病菌;但須注意,貓並非此病的唯一媒介,接觸狗、猴、兔、雞及馬等動物也可能遭感染,幸運的是,貓抓病並不會直接由人傳染給人。高寶鑽醫師表示,就整體而言,貓抓病是一種良性疾病,免疫系統健全的人可自行痊癒,但症狀有可能持續三週或更久;治療方面,給予口服抗生素即可,但免疫力不佳的患者,須用藥物改善中樞神經系統及肝脾的症狀。寵物飼養者、獸醫、5歲以下孩童及免疫功能不佳的人,都屬貓抓病的高危險群。預防之道應避免寵物接觸病原,維持乾淨的飼養環境,限制外出,並做好防蚤措施,接受定期體檢,以預防身上有寄生蟲,帶病菌傳給人。另外,應避免與寵物玩耍時被抓傷或咬傷,若不慎遭抓傷、咬傷,應立即以流動清水及肥皂清洗傷口,千萬別讓貓咪舔到傷口,以免病菌趁隙而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