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律性

長期耳鳴有咻咻聲 竟是腦血管病變引起

長期耳鳴有咻咻聲 竟是腦血管病變引起#規律性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規律的耳鳴恐是身體警訊,當心腦血管病變。一位50多歲的女性,長期以來因為耳朵裡面都會聽到規律的咻咻聲,導致她睡不好。在今年初發現這樣的聲音越來越大,之後也開始出現眼睛腫脹情形,於是前往醫院求診。檢查發現她的內頸動脈病變、破裂,形成少見的「海綿狀竇瘻管」,若未及時治療可能造成視力障礙甚至失明。於是醫師將金屬線圈埋入她的腦中,完成栓塞治療才痊癒。嚴重恐失明、出血性腦中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放射線診斷科呂岳勳醫師指出,頸動脈海綿狀竇廔管引發原因很多,常在頭部外傷患者發生。因為受傷時,顱內的內頸動脈破裂,動脈裡的血液就會流到旁邊的海綿狀竇,因此稱為「頸動脈海綿狀竇廔管」。其他原因也可能是小中風後血管重新生長,或其他不明原因。症狀包括,眼靜脈壓力變高、造成眼睛附近的血流回流不良,眼睛結膜紅腫,嚴重者會眼球突出、甚至視力障礙,最後壓力持續增大可能也會造成後面腦部的水腫,甚至還會出血性腦中風。血管健康警鈴!脈動性耳鳴勿輕忽而耳鳴是一種自覺症狀,通常病患聽見持續高頻,例如像是蟬叫聲或是機器轉動聲。但若是像個案的耳鳴是聽到血管搏動聲音,頻率和心跳一樣,規律的呼呼聲或咻咻聲,稱為脈動性耳鳴,那就要小心了。因此呂醫師也提醒,若是有規律性的耳鳴,尤其是咻咻叫這種特別聲音,及合併    眼瞼、結膜、及眼眶充血、水腫,就要立即就醫,以免是血管病變,嚴重恐失明。

寶寶脾氣壞有原因!

寶寶脾氣壞有原因!#規律性

文/媽咪窩雜誌 採訪/陳姵樺 攝影/彭鏡蓉 諮詢/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副教授、輔幼中心主任涂妙如            光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江國樑有些寶寶一餓就大聲哭鬧,給吃後還頻頻啜泣;有的寶寶則肚子餓、尿布濕,也表現不明顯。怎麼同樣是3、4個月大的孩子,個性卻差這麼多?到底問題出在哪呢? 脾氣好不好  三因素造成家長們在帶孩子時常會有這樣的經驗,有的孩子睡眠與吃飯時間規律性高又不常吵鬧,且哭鬧的強度與頻率比較低,這種小孩多半家長會評價為很好帶養;但有的孩子可能一肚子餓或尿布濕,就會馬上大哭大鬧來表達自己的不舒服,這時若碰到較急性子的家長,就會認為孩子動不動就哭、動不動就鬧,脾氣很壞、很難帶養。 事實上,寶寶的脾氣好不好是天生氣質、父母教養方式以及後天環境三者交互影響形塑而成,家長首先要了解孩子天生的行為特質,才能給予適配性的教養方式。 如何了解孩子的先天氣質?寶寶從一出生就帶著自己天生的氣質與個性來到這個世界,所以即便是剛出生的孩子,就會顯現出自己特有的個性。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副教授涂妙如指出,一般評估寶寶是屬於磨娘精型或是好帶型,會用下列9大氣質評估項目來觀察:規律性:有的寶寶吃飯睡覺都很定時;但有的則睡得少、活動量大。反應強度:有的寶寶肚子餓就馬上大哭;有的則是小小聲的哭。反應閾:這個項目主要是觀察寶寶受外界刺激時多大的強度會被影響,有的寶寶是稍有聲響就會驚醒,即屬於「反應閾」低的孩子;反之,有的寶寶怎麼吵都可以繼續安穩的睡覺,即為「反應閾」高的孩子。趨避性:這個項目主要是看孩子對於初次接觸的人事物,所產生的行為反應。趨避性接受的孩子對於新的事物充滿好奇、想去探索;反之,趨避性退縮的孩子,對於新的副食品可能拒絕進食,或者遇到陌生人會拒絕接觸或煩躁不安。適應度:「趨避性」主要是觀察孩子對人、事、物第一次接觸的反應,而「適應度」則是觀察孩子第一次接觸之後的行為反應。適應度高的孩子,進入一個新環境,可能只要幾分鐘就能適應;適應度低的孩子,可能過了很久還是對新環境顯現出害怕的模樣。活動量:有的孩子睡得少、愛活動,對安靜的家長來說就會覺得難帶。堅持度:堅持度高的孩子可以玩一種玩具10分鐘以上;家長說不可以做的事,教導多次仍無效。反之,堅持度低的孩子,玩玩具不到1分鐘就另換別的玩。情緒本質:有的寶寶經常表現出正向情緒,如快樂、友善,就算略有受傷,也表現得安靜;而負向情緒多的孩子,正要入睡或睡醒時常會哭鬧,身體不舒服時更是煩躁不安。注意力分散度:這個項目指標高表示寶寶容易分心;指標低則是個注意力集中的寶寶。每個寶寶在這9個項目中有的強、有的弱,綜合這些強弱就是寶寶顯現出的天生個性,如果多數項目是屬於強度較強的,比如說睡眠不規律、肚子一餓就大哭、稍有點外界刺激就鬧,大多會被成人貼上壞脾氣的標籤。《MamiHome媽咪窩》‧2011/7月號 資料來源:MamiHome媽咪窩 提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