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64歲的劉小姐,在他18歲那年,有天早上起床發現自己全身腫痛、無法下床,還伴隨著感冒發燒的症狀。因為家族有風濕病病史,劉小姐以為自己的病徵只是單純的風濕病,嘗試過各種民俗療法、中藥、針灸,始終不見起色,當關節腫痛的症狀開始影響生活,甚至連房間的門把都無法轉開,她才驚覺事態的嚴重性,接受西醫確診後,才發現自己得到了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中年女性 若未治療恐使關節變形類風濕性關節炎在台灣約有5~6萬人罹病,好發於40歲以上中年女性,它是一種關節慢性發炎的自體免疫疾病,需長期治療,才能穩定控制病情,且在罹病後,易發生感覺疲憊、精神不佳、胃口差、體重減少,關節有紅、腫、熱、痛的情況,此外,若未妥善治療,可能會導致關節變形,甚至影響行動力。擅自停藥風險大 病情惡化、增加些血管風險據國外臨床研究指出,接受生物製劑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若中斷治療,平均疾病嚴重度(DAS28指數)將逐漸上升,4周內病情明顯惡化,因此,提醒民眾千萬不要擅自中斷治療,不然除了會使病情明顯惡化外,更會增加罹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陳得源醫師表示,在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是以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及生物製劑兩種,但目前仍是以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為優先,除非是中、重度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使用無效,才可申請使用生物製劑治療。治療選擇需評估 才能真正達到療效陳得源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需要長時間治療,因此,在藥物選擇上,患者需了解各種生物製劑的特色,包括安全性、代謝時間與有效性,定期評估生物製劑治療效果,且與醫師充分溝通合適的藥物選擇,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如此一來,才能持續長期達標治療,有效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