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一名20歲女性在做口腔潔牙術一周後,持續有發燒、畏寒的症狀,到成大醫院就診。經理學檢查發現,兩側肺部呼吸聲雖然正常,無明顯心雜音,但結膜有出血點、眼底檢查有羅氏斑點,實驗室數據顯示白血球增多,心臟超音波顯示粘液化二尖瓣合併脫垂及嚴重二尖瓣逆流。臨床高度懷疑心內膜炎,使用抗生素治療。因急性二尖瓣逆流併肺水腫,住院第五日接受緊急心瓣膜置換術;其微生物檢查報告均為陰性,其病理組織診斷為感染性心內膜炎。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內科部感染科主治醫師李南瑤表示,副流感嗜血桿菌是「培養陰性」心內膜炎常見病原菌,其挑剔生長特性,增加臨床診斷治療之挑戰性,而且病菌病程進展快速,儘管適當抗生素治療,亦有高死亡率及併發症,還可能帶起併發症器官性栓塞脾腫大、腎炎、肺栓塞,甚至是腦中風。傳統微生物培養技術,無法及早偵測及鑑定出副流感嗜血桿菌心內膜炎,常失去治療先機,因而突顯分子診斷技術在此類病人重要性。李南瑤指出,「培養陰性」心內膜炎病原菌,分離與鑑定之困難及延誤,常導致心臟結構進一步破壞。即使心臟瓣膜術後,依然缺乏後續適當抗生素治療導引。此一個案藉由16S核糖體核糖核酸基因序列分析,快速診斷病原菌,提供鑑定病原菌之利器,改善「培養陰性」心內膜炎之診斷和治療。李南瑤認為,預防心內膜炎,主要得注意口腔衛生保健。高危險患者(心室中隔有缺損、先天性瓣膜心臟病或有人工心臟瓣膜者),於接受侵入性治療或檢查時,應事先告知醫師並評估預防性抗生素之使用。心內膜炎初期臨床表徵不明顯,常只有發燒之表現,誤被診斷為感冒。病人若發燒不退,應尋求專業醫師診治,避免延誤治療時機。(圖片:成大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