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鞋

早上不能買鞋?9原則教你選對一雙好鞋

早上不能買鞋?9原則教你選對一雙好鞋#好鞋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這是很多朋友的困擾,當外形與功能性不能兩全時,多數人還是選擇購買「好看」的鞋來穿。事實上,包括許多父母,為了節省買鞋的開銷,常買過大尺碼的鞋子給發育中的小孩穿,殊不知鞋長常常會影響到鞋寬的變化。站在腳部健康的角度,我們建議:1)鞋子大小 = 腳長+1公分/這樣的尺寸使足部有足夠的緩衝空間,不會因為穿著襪子,或因為行走時間過久足部腫脹,造成鞋子太緊而引起疼痛;買鞋時建議可將鞋墊取出,並將腳放置上面,量取適當大小。2)鞋子楦頭寬度,要跟足寬一致/西方人足型較為細長,東方人較為短寬且肥厚,因此在選購鞋子的時候,應注意鞋寬與腳寬盡量一致。某些鞋子廠牌會標明數字1、2、3……與英文字母ABCDE來區分鞋子楦頭寬度,以英文字母為主,數字與字母越往後代表楦頭越大。鞋子請盡量選擇合腳,勿過於狹小或過寬,建議選擇約比腳左右各多0.5公分;過於狹小的鞋穿久了也是有可能影響拇趾外翻的變形。3)鞋頭部要夠高/鞋頭部是指鞋子的前端腳趾的位置;由於走路時腳趾會在鞋子裡移動,所以鞋子必須讓腳趾有活動的空間,如果太緊太窄,會不舒服,且極易長足繭硬皮而引起疼痛。4)鞋子護跟要夠硬/護跟並不是鞋跟!護跟是指鞋子後側加強的三角區塊,護跟要有一定的硬度以維持足部跟骨的穩定度,讓我們在步行時,足部不會左右晃動得太厲害。買鞋時記得捏一捏鞋子後側兩旁,不可以輕易地垮下去;太軟的護跟與太硬的鞋跟,都會是造成足部疼痛的主因。5)鞋子平放時不該會左右晃動/將鞋子垂直輕放在平面上,並於鞋身左右輕壓,觀察是否會過度左右搖晃。若是一雙會晃動的鞋子,表示該鞋在製作過程的品管可能有問題。在走路時腳也會在其中左右晃,無形之中增加了扭傷的機會。6)鞋子後側的中線要與地面垂直/將鞋子擺在平面上,從鞋子後方看,護跟的中線應與地面垂直,才不會穿著鞋子時造成足部內翻或外翻。7)鞋內折線要柔軟、位於足部最寬位置與蹠跟距符合/將鞋子拿起來前後對折,觀察鞋凹陷處是否與腳最寬處一致?這樣走路時鞋子才會和腳的動作相符合,避免增加足部的負擔。8)鞋跟不可過硬,最好具有氣墊/如果是足底筋膜炎患者,或是跑跳類的運動員,鞋跟需要具有氣墊。但如果有骨折者,則鞋底的要求是要硬底,不可以有氣墊。9)買鞋最好的時機/下午或晚上是買鞋最好的時機,因為午後時間足部會比較腫脹變大。成長中的兒童與青少年,應該配合生長的速度換鞋,否則過小過窄的鞋子,會造成足趾彎曲變形等問題。(本文摘自/物理治療教你自助擺平痠痛/大塊文化出版)

樂閱讀/5個重點 挑對健康好鞋

樂閱讀/5個重點 挑對健康好鞋#好鞋

「怎麼樣的鞋才是好鞋?」簡單來說,適合自己的、走起來舒適的,就是好鞋。我們每個人因為天生骨骼結構不同、步態不同,適合的鞋子不會一模一樣,因此,好鞋其實有很大的學問,無法一概而論。一般來說,鞋跟太高的鞋會讓腰椎前傾角度加大;鞋頭太尖的鞋容易引起拇趾外翻;楦頭太窄容易讓前腳掌受壓不均,嚴重時可能導致神經瘤;夾腳拖則容易導致肌腱疲勞,以上這些都不能算是好鞋。想要挑一雙好鞋,有一些基本原則可依循,以下提供大家參考,挑鞋子請務必注意這幾個重點:5重點 挑對好鞋• 楦頭部位/空間一定要足夠,台灣人多半腳板較寬,卻又特別喜愛細窄的鞋型,硬穿只會讓腳掌受壓不均,若影響步態,難免形成痠痛。前幾年一度流行女巫鞋,尖尖的鞋型,其實很容易造成足部變形而引起痠痛。另外,楦頭部位屬於鞋前區塊,這裡的鞋底一定要有彈性,這麼一來,行走時腳趾和腳掌的分解動作才能順利完成。• 鞋中部位/鞋中部位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穩定腳板,因此良好的支撐性是必要條件,挑選時最好選擇有鞋中部位韌性的鞋子,如此可以避免腳板外翻或內翻。• 鞋後跟部位/鞋後跟部位:鞋後跟部位必須有一定的穩定性與支撐性。這麼一來,有助於強化踝關節的穩定度,才不會容易發生拐腳甚至扭傷的情況。• 鞋底部位/鞋底最重要的是必須有彈性,如此不僅能減輕腳底的壓力,也能緩和關節的撞擊跟摩擦,達到保護背部、膝蓋關節的目的。特別提醒,鞋墊要有彈性,這道理就如同床墊一樣,尤其當你的腳已經有變形,或者步態不夠正確、穩定,太硬或沒彈性的鞋墊會使情況更惡化。另外,太薄的鞋底也不好,鞋底提供避震效果,過薄的鞋底等同於喪失壁震作用,容易造成跟腱發炎、足底筋膜炎等。• 鞋跟高度/雖然高跟鞋一直被認為是造成腰痠背痛、膝蓋退化的原兇,但實際上,這跟鞋跟高度過高、走路方式不正確都有關。嚴格說來,鞋跟至少要有1公分以上的高度,才能發揮避震及緩衝的效果,因此平底鞋其實並不是適當的選擇。理想的鞋跟高度是3公分,最高不要超過5公分。(本文作者/賴清旭)(摘自/腰痠背痛不要來/凱特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