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口重建

長期缺牙患者 植牙可改善齒槽骨萎縮

長期缺牙患者 植牙可改善齒槽骨萎縮#全口重建

據學術研究報告指出,台灣有許多成年人深受缺牙的困擾而配戴全口或部分活動假牙,衍生出活動假牙因附著力不足,牙床不規則吸收,導致牙齦長期壓痛等問題,特別是下顎有舌頭活動干擾,咀嚼力不足又需經常調整,而且長期配戴活動假牙所造成的齒槽骨吸收,更增加往後植牙重建的困難,這些問題都使得臨床醫師及患者對活動假牙敬而遠之,活動假牙也往往棄置一旁。全口植牙固定假牙主要提供患者生理上的優點為:1.使患者感覺恢復到如自己原有的牙齒一般自然。2.減少因活動假牙的配戴而需經常照護調整之不便。3.延長假牙使用年限。4.降低食物的阻塞,容易清潔。5.不影響說話、發音、咀嚼與美觀。基於上述等因素,針對全口缺牙的患者,胡廣煜醫師建議以人工植牙為支柱,製作固定假牙,合併各種微創的手術方式,來完成全口植牙重建。一般而言,面對上下顎長期缺牙的患者,普遍的臨床情況往往是前牙區齒槽骨狹窄變薄,上顎兩側後牙區的鼻竇向下擴大,加上齒槽骨萎縮高度變低,處理這類病例需合併齒槽骨擴張術、自體骨移植術,及自體骨鼻竇增高術才能使這複雜的條件,獲得最大的成功率。針對上顎後牙區因活動假牙長期磨擦而造成的齒槽骨萎縮的現象,對於人工植牙手術相對是一項挑戰。如何增加鼻竇底部與齒槽脊間的骨頭高度以增加植體的穩定及耐用度?胡廣煜醫師表示,以自體骨移植合併鼻竇增高手術,並以塊狀骨鑲嵌方式固定,可避免植體鬆脫及鼻竇穿孔或移植骨流失現象,並能如期於4~6個月間完成假牙製作,達到完全骨整合作用。而非全口重建病人,因牙齒斷裂或僅剩殘根,需要植牙重建時,胡廣煜醫師採取「隨拔即種」手術原則,利用微創骨移植技術,填滿原拔牙窩洞,達到標準骨整合作用,所以不需要太多的就診次數,除非牙周病且周遭齒槽骨因牙齦發炎、化膿,有進一步感染的風險,則採取拔牙後早期植牙。成功的人工牙根是需謹慎評估患者的條件,人工植牙的文獻回顧已經發展近百年,長期追蹤顯示,植牙技術已具有相當的成功率,加上病人適當的口腔清潔,可以使人工植牙使用長久的期效。

為何選擇植牙?

為何選擇植牙?#全口重建

近十年來,植牙似乎成為牙醫診所一個重要診療項目,而民眾也幾乎知道有此項的選擇。在植牙還未蔚為風氣,表示沒此項東西,或是在實驗階段,或是在臨床階段,仍未達到成熟階段。民眾若遇到全口無牙,僅以全口假牙來膺復,而全口假牙在使用上,有許多的不方便,一段時間的墊底襯或因假牙未清潔乾淨,或因牙肉的萎縮,或因硬食物的傷害造成局部性疼痛、發炎,這時候有人就懊惱未善盡保護自己的牙齒,更突發其想的說:【若能種一些牙齒在口腔內花再多錢也願意。】皇天不負苦心人,經過牙醫師和科技的努力,及眾人的期盼,現在的人終於有植牙的牙齒了,我們不必在磨修兩顆牙齒來做傳統的牙冠、牙橋的假牙,直接種在缺牙的地方,只要一顆,而且最重要的是種了植牙的無牙齒,形同有牙齒,骨頭就不會萎縮,這真是了不起的發明。人工植體是否和真牙一樣,有蛀牙及牙周病的問題?人工植牙是由鈦合金金屬所製造的精密牙材,在口腔環境是不會生銹、蛀牙的。但因為它是種植齒槽骨及牙肉所包覆,如果植體四周清潔不夠,有牙菌斑及牙結石堆積,會產出植體牙周炎(peri-implantitis),類似牙周病,所以做好的人工植牙後,仍需每半年回牙科診所定期洗牙及檢查。人工植牙與傳統的假牙製作有何差異?人工植牙是以最精密鈦合金做成的人工牙根種植在牙床上,是一種複雜的手術過程,除了傳統X光診斷外,也最好照CT(電腦斷層掃描)決定在牙床上置入的位置及深床,避免傷害到齒槽內的神經引起顏面麻痺的後遺症,手術置入時也需很精準,因此材料費及精確的手術費加起來,其費用一定比傳統假牙昂貴許多。(本文由德威牙醫集團 - 許獻忠 醫師 及 張志峯 醫師 合著)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