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家扶基金會和兒福聯盟進行的「2011臺灣弱勢兒童親職化現況調查」結果公佈,發現臺灣地區有八成以上的弱勢家庭兒童少年不僅需要幫忙做家事,還需要協助照顧工作或任務、提供情感支持與陪伴。這些孩子,因為過度的親職化,而成為早熟的小大人,而不少小大人因協助照顧家庭而忽略課業,甚至承受極大的壓力,自覺對未來沒希望,令人心疼。家扶基金會社工處處長翁慧圓指出,承擔過多原屬家長的工作與責任的小孩,國外稱為親職化兒童(Parentified Children),此類兒童與一般兒童分擔家事最主要的差異在於從事家務的類型、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完成家務所花費的時間、從事家務或任務的過程中缺乏指導、完成時沒有獲得任何讚美,甚或是在承擔家務的責任沒有選擇性。也因此,他們只能犧牲放學後的有限時間,幫助家人承擔物質及精神上的困境,自幼就要背負來自家庭的壓力。在記者會中,由家扶基金會所扶助的兩位早熟小大人也現身說法。今年11歲的小羚,因父母親離婚離家,是典型的隔代教養家庭。雖然年紀小,但她不僅幫忙阿嬤做家務、照顧三名年幼弟妹,假日更是清晨五點就起床幫忙整理蔬菜,陪阿嬤到菜市場做生意,叫賣、找零、打包樣樣不含糊。小羚說,這樣的生活很累,可是這是她可以為家裡做的事。同樣也是11歲的小風,因阿嬤中風、爸爸小中風,家中生計全靠媽媽。阿嬤長期臥病在床,生活無法自理,爸爸生活雖然能自理,行走需人攙扶,兩個病人的照料工作全都落在小風和哥哥三兄弟身上。因此,小風兄弟放學後都直接回家,因為家裡有一堆事等著他們,煮飯、洗衣,還有為阿嬤餵飯、換尿布、洗澡。但阿嬤不喜歡穿尿布,大、小便直接留在床上,屋內空氣瀰漫著令人作嘔的味道,清理是小風的工作,雖然不喜歡,卻每天不厭其煩的做。小風說,如果他不幫阿嬤的話,她會很臭很可憐!兩個病人加三個小孩,小風媽媽為了賺更多的錢,每天從早上九點工作到晚上九點,白天雖有居家服務員幫忙,晚上仍須小風兄弟三人輪流照顧爸爸及阿嬤,兄弟三人放學後及假日的時間,全部都待在家裡,與外界的接觸形成半封閉狀況。家扶基金會表示,為了扶助經濟弱勢家庭的孩子,將透過各項協助方案,幫助他們解決家庭面臨的困境,協助親職化兒童減輕身心負荷、重建正常童年的生活經驗,因此推動「弱勢兒童親職分擔服務方案」,希望結合社會各種資源給予「小大人」們實質上的幫助,期盼社會大眾共同參與。※分擔家計的小羚(左2)及分擔家務的小風與家扶王明仁執行長(左)、中信慈善基金會執行長高人傑一同呼籲愛心捐款幫助弱勢孩子快樂上學。(家扶基金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