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罹患癌症的病患,若不幸走到了癌症末期,且終將開始調撥「生命倒數時鐘」時,作為最親的子女,該如何調適與面對,當自己父親已被送到安寧病房照護的事實?厄運尤其是落在兩個男性身上,要如何敞開心胸──爸爸能放下父親長年領導家裡經濟的尊嚴,兒子要如何轉換成照顧者腳色,來看待這一切因為被癌症所打亂的人生,在安寧病房內,度過父親瀕死的那一刻,好好的走完最後一程?辭去工作 他24小時待命台中就有一名李先生,母親已過世,他爸爸在沒多久之前,罹患了舌癌,經過各種治療,癌細胞還是到處轉移,被醫生宣告只好住進安寧病房接受照護,等待登上離世列車的時間。而就在確定父親進入安寧病房後,李先生決定辭去原本的室內設計師的工作,決定一手照顧癌末的父親,安寧病房的護理長就表示,李先生非常孝順,知道父親進安寧病房後,就天天守在旁邊,24小時待命,洗澡睡覺就全在醫院裡頭。照護過程艱辛 父子關係破裂雖辭去工作,決心照顧爸爸,但李先生在過程中卻多次經歷挫折。癌末的李老伯,因舌癌加上氣切,無法說話,病魔又時時刻刻在折磨他,口中不時還會滲出血來,疼痛不已,卻無法表達,所以情緒起伏不定,負面情緒往往發洩在兒子身上,讓李先生吃盡苦頭,無法了解自己的爸爸到底想要什麼,護理長說,當時就看見兩個男人,半夜在病房裡僵持不下,關係破裂。幸好,在醫院所安排的心理師輔導、個管師的陪伴,和安寧團隊給予藥物,控制李老伯的疼痛後,父子倆的漸漸也能突破心防,好好的敞開心胸,坦誠的相互面對。時間慢慢走過,李老伯在世的最後一天,安寧病房的醫護人員與李先生,就在病房裡看著李老伯慢慢地離去,以淚眼相送,除了悲傷之外,還著感謝與溫暖,不留遺憾。李老伯走後,為感謝光田醫院安寧病房醫護人員的照顧和付出,身為設計師的李國聖想到用繪畫表達自己的謝意,花了將近半年的時間構思和多次修改,終於在上個月帶著完稿的圖來到安寧病房,送給照顧父親的醫護人員。救到底的觀念真的好?而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資料統計,高達四成的癌末病人的家屬,都認為把病人安置在安寧病房是在「等死」,但其實,當醫師判定所有治療都無效時,把病人轉入安寧病房,由家屬與安寧團隊,以全人的照顧方式,個管師、心理師,甚至用宗教信仰的關懷方式,讓病人在臨走前能與家人之間,把過往的隔閡解開,撫平罹癌的傷痛,使病人沒有任何遺憾、尊嚴的離開,也許,比起「一定要救到底」的觀念,讓病人全身插滿管線,痛苦的度日好上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