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新聞部)年近六旬的蘇太太頭痛史長達20多年,試遍親友提供的民俗方法、草藥偏方,到處求醫、會診都查不出原因,一度以為是顏面神經問題,拔了好幾顆牙都沒好,最後甚至被懷疑是精神出問題。她說,這痛會痛到眼淚狂噴,只能靠吃藥、打針止痛過日子,直到臺中慈濟醫院神經外科林英超醫師檢查確診是三叉神經痛,經顯微血管減壓手術,才恢復平靜的生活。(圖:醫師說明蘇太太核磁共振影像,指向三叉神經的位置。)蘇太太習慣性的單側頭痛,折磨她20多年,每當像刀割般尖銳的痛發作時,她都痛到眼淚直流,靠最高單位的止痛藥都無法緩解時,就得送醫院急診,打止痛針,20多年如一日的頭痛,伴隨因吃藥而來的胃潰瘍,早已讓她身心疲累,完全靠意志力撐過來。頭痛的頻率有時一天痛一、兩次,有時好幾天痛一次,不定時的疼痛,隨時發作,簡直像是腦袋裡裝了拆都拆不完的不定時炸彈,不知道什麼時候引爆,讓蘇太太害怕到必須隨身攜帶止痛藥過日。她說,以前衛教知識不普遍,親友好意提供治頭痛的中草藥燉補偏方,一吃就是半年,民俗鎮邪的儀式也沒放過,但全都沒有用。後來到處求醫、會診,在大醫院檢查很久,自費斷層掃描仍查不出所以然來,即便如此,蘇太太還是沒放棄治療的希望。在親友的介紹下,蘇太太到臺中慈濟醫院看林英超醫師的門診,經仔細問診與檢查下,她第一次聽到「三叉神經」這個名詞。林英超醫師指出,三叉神經從腦幹出發,在顱底位置,掌管半邊臉的感覺,當神經受壓迫刺激就會覺得疼痛,三叉神經有三個分支,比較常見疼痛發作的位置在第二、三分支,也就是從顴骨下面、耳前到嘴角邊,蘇太太的三叉神經痛位置比較不常見,是第一分支,疼痛部份靠近太陽穴上面,耳上或耳後,往往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找到病因。三叉神經痛的特色是想痛就痛,有些人洗臉、刷牙、說話等動到它,就會引發疼痛,也有人吃個飯咀嚼也可能誘發疼痛。林英超醫師表示,三叉神經痛屬於劇烈的疼痛,藥物控制效果不好,有些像是用針或是刀在割,這種病人往往不勝其擾,最後甚至放棄。林英超醫師說,診斷的方式是依其痛的部位、型態及對止痛藥的反應去判定,神經如果是由於血管振動受到刺激,用核磁共振、血管攝影檢查,可以看到血管的位置,其中,磁振造影是很常見的診斷方式,可發現血管緊靠三叉神經造成壓迫。林醫師指出,造成三叉神經痛的原因,通常是隨著年紀增長,血管受血壓撞擊,導致延長、彎曲,後來靠上神經,造成壓迫於是感到疼痛。當保守治療無效才可考慮用手術治療,透過「顯微血管減壓手術」,從耳後進去,直接到三叉神經,將三叉神經與血管隔開,手術治療可有百分之八十的效果,疼痛在術後數日內就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