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牙

正妹愛吃甜食怕蛀牙 天天刷嘴十次慘成爛牙妹

正妹愛吃甜食怕蛀牙 天天刷嘴十次慘成爛牙妹#爛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牙刷挑軟毛,比較不會傷牙齒,刷起來更有輕微按摩的效果,可說是眾多女性挑選牙刷的準則,但你知道這樣反而會刷出一口大爛牙嗎?台北就有一名妙齡女子,平日嗜吃甜食,超商近日又頻頻推出一波又一波的冰淇淋攻勢,讓她欲罷不能一吃又吃,但因她又頗為愛護牙齒,高達一百天內,一吃完甜食就立刻刷牙,每天不刷上十次,罪惡感便會油然而生,不料百日後,因牙刷挑太軟,牙菌斑刷不掉,又加上過度用力使牙齦萎縮,變成敏感性牙齒,使她變成一口又酸又敏感的大爛牙。多數國人不會刷牙 導致敏感牙齒人數暴增 然而,像這名女子的案例可真不少!根據台大醫院牙科部調查顯示,約有五成國人患有敏感性牙齒,抽樣進行檢測後發現約有三成自認有敏感性牙齒的民眾,經確診後為敏感性牙齒,而自認無敏感性牙齒症狀的民眾當中也有五成以上是敏感性牙齒而不自知,顯現敏感性牙齒是讓許多民眾頗為困擾。臺灣牙周病醫學會專科醫師黃仁勇指出,根據臨床經驗,女性國人普遍對於牙齒清潔較為注重,誤以為大力就會乾淨導致刷牙過度用力,造成患有敏感性牙齒的比例高於男性,顯示並非勤刷牙就沒問題,更要注意刷牙方式並選擇正確潔牙工具。對此,黃仁勇提醒,多數敏感性牙齒患者一味選擇軟毛牙刷潔牙,無法徹底清除牙菌斑,且忽略正確潔牙時機的重要性,導致齲齒、牙周病掉牙等嚴重後果。建議民眾無論有無敏感性牙齒,都應選擇刷毛軟硬適中的牙刷,並遵循醫師的指示潔牙,才能避免敏感性牙齒每況愈下,造成難以挽回的悲劇!

兒童微笑曲線不變調 4招遠離爛牙危機

兒童微笑曲線不變調 4招遠離爛牙危機#爛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有許多新手媽媽會問,幼兒還小只有喝母乳、牛奶或食用副食品,這樣也需要刷牙嗎?醫師提醒,幼童年紀小更不能忽略牙齒保健,必須在不同階段需用不同的方式清潔口腔,避免細菌滋生造成蛀牙!據統計顯示,2至3歲幼童平均每人有1.25顆蛀牙,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牙科洪素修醫師表示,在門診常見幼童因牙齒疼痛哭鬧,父母斥罵不好好刷牙,但其實幼童本身身心尚未發育成熟,手部靈活度不足,幼童時期的口腔清潔應該由照顧者負責。幼童口腔清潔  家長協助不可少洪素修醫師表示,在幼童乳牙長出前,進食之後和睡前應以沾溼紗布擦拭牙齦;到了2至3歲,可用軟毛兒童牙刷幫幼童刷牙並以牙線清潔牙縫,但要注意拿捏力道,小心不要傷及牙齦,並避免讓幼童產生排斥或恐懼感;4至6歲時,這時期的口腔清潔工作還是由照顧者負責,但應教導正確刷牙方式,培養良好口腔清潔習慣。對於如何降低蛀牙危機,醫師提供4妙招:1)多吃蔬果少吃零食。2)零食多量少餐。3)集中食用。4)餐後立即刷牙。洪素修醫師也提醒,3歲起建議每3至6個月定期口腔檢查,除可儘早發現問題、培養定期就醫習慣外,還可減少就醫的恐懼感。另外可使用氟化物,輔助預防蛀牙;其他幼童常見口腔問題,如吸吮手指、奶嘴、咬手指或玩具等,照顧者和醫師配合給予關愛獎勵,戒除不良口腔習慣,以免影響咬合及顏面發育。

假牙不合別忍耐 恐造成口腔癌!

假牙不合別忍耐 恐造成口腔癌!#爛牙

嘉義市一名75歲的羅姓老翁,沒抽菸吃檳榔喝酒習慣,生活作息正常,最近佩戴假牙時總感不舒服,嘴巴常破皮,家人發現後不斷勸說,羅姓老翁到醫院接受檢查,赫然發現口腔潰爛,轉介至口腔顎面外科後,上顎前庭竟有兩塊2~3㎝的片狀不規則白斑,切片檢查結果為惡性鱗狀上皮細胞癌,幸好及早發現,尚未變為口腔癌,經手術切除後,目前患者恢復狀況良好。 不合或已晃動的「古董」假牙千萬別忍耐,可能是口腔癌的肇因!假牙補綴科醫師周菀吟提醒,很多長輩口中有超過20年的古董假牙,即使不合或假牙晃動了也強忍耐。活動假牙的正常壽命為10年,且患者應該每半年到一年就要回診一次,千萬不要等到假牙鬆動或口腔潰瘍時才求診,以免造成難以收拾的憾事。 嘉基醫院假牙補綴科周菀吟醫師表示,患者因多年忽略假牙定期回診,上顎只剩三顆搖晃嚴重的牙齒在支撐上排活動假牙,上顎的牙脊因長年拔牙後已經有萎縮的現象,上顎的活動假牙也會左右晃動,甚至壓迫到嘴唇內側,在假牙邊緣的牙齦還有約二到 三公分 寬的片狀不規則白斑,觸摸時呈現粗糙、纖維化的觸感。 在經過初步調整後,便將患者轉介至口腔外科門診做進一步切片檢查。切片檢查結果為惡性鱗狀上皮細胞癌,因此口腔外科醫師立即為病人安排腫瘤切除手術並執行大腿植皮手術。經過數個月的傷口癒合後,再為患者重新製作上顎新的活動假牙,並定期追蹤。 嘉義基督教醫院口腔額面外科 董俊良 醫師表示,患者口腔內的上顎前庭分別有兩塊1㎝*3㎝及3㎝*2㎝的不規則鱗狀細胞癌組織,主要是因為不合或晃動的假牙在與牙齦及口腔長時間摩擦及不當壓迫下,口腔黏膜容易發生潰瘍的現象。 若口腔黏膜反覆潰瘍,此時,具侵略性的癌細胞就會容易出現。臨床上也發生過類似的案例,但好發的部位通常在舌頭,羅姓老翁的鱗狀細胞癌,出現在牙齦上較為少見。 羅姓老翁說,活動式假牙是20幾年前配的,一開始很配合醫師調整假牙,後來調整完畢後,因為忙家裡的生意就忘了回診追蹤,就算假牙已經鬆動了也因為不想造成家人的麻煩,就一直忍著。是孫女看到他口腔內多處潰瘍,才到醫院看診的。 嘉基醫院假牙補綴科醫師周菀吟解釋,造成活動式假牙鬆動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拔牙後,人體的牙脊(齒槽骨)會被吸收掉,尤其是拔牙後的前2~6個月吸收最快,此時,假牙與牙齦間會開始出現縫隙,造成活動式假牙鬆動、不穩固。通常處理的方式,是會置入一種類似樹脂的襯底來填補假牙與牙齦間的縫隙,藉以穩固活動式假牙。 早期民眾定期回診檢查假牙的觀念並不普遍,十個配戴活動式假牙的病患,有九個以上都會忘記要定期回診,等到假牙晃動了也大多會繼續忍耐,假牙補綴科周菀吟醫師提醒民眾,若病人未持續定期回診追蹤,假牙會因為牙脊吸收而開始晃動,因而壓迫到假牙底下牙齦或黏膜組織。輕者通常黏膜會自行癒合,但若長期置之不理,牙齦會長出瘜肉,甚至是口腔癌的癌前白斑病變。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