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睡症

下樓梯突倒地,竟是自體免疫功能失常「猝睡症」意外風險高10倍

下樓梯突倒地,竟是自體免疫功能失常「猝睡症」意外風險高10倍#嗜睡症

愷婷(化名)今年剛升高三,相較過去更為緊湊的考試日程與備考緊張氛圍,讓她常常覺得疲倦,好像怎麼睡都睡不飽。不僅上學搭公車時常睡過頭,也開始會無法控制地在課堂上突然呼呼大睡。更嚴重地是,某次下樓梯走到一半,竟如睡著般,突然失去力量猝倒(cataplexy)在地,經診斷才發現罹患「猝睡症」(Narcolepsy)。

國外研究:新流感疫苗恐致嗜睡症

國外研究:新流感疫苗恐致嗜睡症#嗜睡症

根據路透社的報導指出,芬蘭國家衛生研究所發現由葛蘭素(GlaxoSmithKline)公司出產用於對抗新流感的疫苗「Pandemrix」經研究證實,可能會造成兒童罹患嗜睡症的風險。衛生署疾管局則指出,台灣並未進口葛蘭素公司出產的「Pandemrix」疫苗,民眾可以放心。研究指出,儘管嗜睡症和遺傳因素也有關係,但經過調查發現,有接種過新流感疫苗的孩童得到嗜睡症的機率比未接種過疫苗的孩童風險增加了12.7倍。不過研究也發現,4歲至19歲青少年在接種過疫苗後得到嗜睡症的人數並未有明顯的增加,目前法國、瑞典等其他歐陸國家也在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的指示下持續研究接種新流感疫苗對於孩童罹患嗜睡症風險的關聯性。根據本報先前的報導指出,所謂的「嗜睡症」主要是因為腦幹中的睡眠覺醒中樞功能出問題,而產生過度嗜睡、猝倒、睡眠癱瘓,以及入眠期幻覺等4大主要的症狀。目前大多使用中樞神經興奮劑來治療嗜睡的症狀,而其他症狀則會使用抗憂鬱劑來處理,由於嗜睡的情形可能發生在任何時候,若在行車當中發作很可能就會造成生命危險。因此,若發現疑似嗜睡症的症狀,應盡速尋求醫師的診斷及協助。找出孩子「嗜睡」的真相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4421老是愛睏,治療出現曙光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4172上課老是「夢周公」 原來睡眠不足導致嗜睡症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7312

上課老是「夢周公」 原來睡眠不足導致嗜睡症

上課老是「夢周公」 原來睡眠不足導致嗜睡症#嗜睡症

本文作者 / 彰濱秀傳醫院神經內科日前有幾名學生到睡眠中心接受治療。因為他們在上課時,常打瞌睡,甚至睡得很沉,叫不醒,於是老師要家長好好管教,若有病,也要帶去看醫師,否則新學期開始後,他們上課仍「夢周公」,恐怕會被退學;儘管孩子說,不是故意要在課堂上睡覺,而是無法克制,但家長還是趕快帶孩子到睡眠中心,接受檢查。青少年族群好發 男孩比例高於女「睡眠」這個問題困擾許多人,失眠苦,整天都在睡也苦,這幾名學生來自不同學校,經過檢查後,確定罹患了嗜睡症,因此建議調整進食、小睡及運動的時間,再配合藥物治療,希望他們開學後,能恢復正常學生生活。近年來因睡眠問題求診的患者愈來愈多,除了失眠之外,嗜睡症患者也有增多的現象。此病的主要症狀是,一天到晚想睡覺,無論開車、吃飯、講電話,或在會議中,都可以睡著,較多發生在15到30歲的年齡層,這是一種神經性疾病,能引起不可抑制性睡眠的發生。有四大主要症狀造成嗜睡症的病因很多,是由於腦幹中的睡眠覺醒中樞功能出問題,而產生過度嗜睡、猝倒、睡眠癱瘓,以及入眠期幻覺等4大主要的症狀。嗜睡(尤其是白天的嗜睡)常被視為是偷懶、不認真、生活不規律、沒有意志力的表現。患者常會在不適當的場合中病發,造成身處危險中,例如開車時;若是在課程堂中發病,則被老師誤認為在打瞌睡;若是在上班中,則被老闆視為不認真、懶惰。如果患者沒有得到適當的診斷及處置,會造成他們社交、學習及心理上的諸多困擾。睡眠週期不規則也是原因,約有85%的病人嗜睡症病發前,有一些明顯的誘發因子存在,例如嚴重的睡眠不足,睡眠覺醒週期非常不規則,長久的晝夜輪班工作,及頭部傷害(例如頭部外傷、腦瘤及多發性硬化症)等。此病的盛行率約為萬分之6,每個年齡層均可能發生,尤好發於10多歲的青少年,並且男性比例稍多於女性。病因不明,但可發現此病跟基因、環境因素及某些中樞神經疾病有關。治療嗜睡症,必須要靠正確的診斷,了解潛在的病因,根據不同的疾病加以治療,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嗜睡症狀。目前有許多種有效且副作用小的藥物,可用來控制過度嗜睡、猝倒、睡眠癱瘓,以及入眠期幻覺的4大主要症狀。另外,根據患者的個別狀況,設計符合所需的行為治療,及用最小劑量藥物,達到最大的效果,改善生活品質。延伸閱讀:睡美人睡王子

過台灣生活,活英國時間─「睡眠相位後移症候群」

過台灣生活,活英國時間─「睡眠相位後移症候群」#嗜睡症

陳同學是某科技大學三年級的學生,從大三上學期開始常常缺課,或者坐在教室的最後一排夢周公。到了傍晚以後他的精神越來越好,午夜十二點吃完宵夜,便開始上網到凌晨四、五點鐘,等待天空出現魚肚白才上床睡覺,一睡就過了中午才起床。              考試到了,陳同學勉強早起到學校應試,監考老師不斷提醒,仍然趕不走瞌睡蟲,成績更是直直落,終於落到被「三二」退學的地步。老師與家長會談之後,發覺兩方的意見大不相同。老師認為陳同學得了嗜睡症,老是在學校打瞌睡,父母卻認為他得了失眠症,晚上要他早點睡卻睡不著。                                            於是陳同學被帶到神經科睡眠障礙特別門診求診,經過夜間睡眠多項生理檢查和白日多次入睡檢查之後,發覺學校和家庭兩方的猜測都不太正確。於是陳同學被安排到睡眠醫學中心接受了生物節律測定的特別檢查,睡眠技師在他身上安裝輕便的攜帶型感應器,包含腕動儀,用以偵測動靜狀態;中心體溫感應線,用以偵測耳溫變化;心電圖,用以偵測心律變異。                                       陳同學必須配戴這些感應器72小時,然後返回睡眠中心,由技師將所有記錄到的生理訊號下載到電腦裡,經由生物節率計算軟體進行分析和判讀。才發現原來陳同學罹患的是「睡眠相位後移症候群」,也就是說他腦子裡面的生理時鐘比台灣的時間慢了八個小時,等於是他雖然生活在台灣,體內運行的卻是英國時間。           醫生對他半開玩笑說:「你請父母送你到英國唸書,問題不就解決了!」陳同學在睡眠中心接受為期一個月的「模擬太陽光照治療」,每天不管多晚起床,都到醫院接受30分鐘10000燭光的光照。他能越來越早起,光照的時間也不斷提前。加上陳同學遵照醫生的指示,確實做好睡眠衛生,三個月之後,陳同學已經能夠回復正常的生活作息,雖然換了一家學校就讀,成績仍在持續進步中。「睡眠相位後遺症候群」為好發於年輕人的生物節律障礙,其好發率大約是百分之十至十五。主要的臨床症狀是嚴重晚睡晚起的作息型態,如果發生於學生或上班族,晚上想要早點睡卻睡不著,白天想要早點起卻起不來,上課和上班的時候無精打采,容易打瞌睡,影響學業或工作效力。                         如果讓病患能夠依照自己想要的方式上床睡覺和醒來,通常凌晨兩點以後才上床睡覺,接近中午或中午過後才會醒來,但是整個睡眠的過程是正常的。這樣的病人必要時必須接受睡眠中心的全夜睡眠多項生理檢查、白日多次入睡時間測定、腕動儀和生物節律測定,配合病人或家人記錄的睡眠日記才可以診斷。治療上包括睡眠衛生的教導、模擬太陽光照治療和生物時鐘療法,才可以徹底改變病人的作息型態。                                                          更重要的是當病人好不容易回歸到生活正軌時,千萬避免再任意改變作息習慣,宛如鬧鐘要做好「定時」,才不致於誤事。高醫神經科睡眠中心剛剛通過全國睡眠中心評鑑,為南台灣首批且目前唯一通過之醫院,希望藉此提供睡眠障礙病患更優質的服務。延伸閱讀 》睡美人睡王子

山頂洞人一天有25小時

山頂洞人一天有25小時#嗜睡症

何謂生物節律?心臟大約每一秒鐘跳動一次是一種生物節律,而從人類的睡眠來說,大概每90分鐘會有一個由淺到深、由深至淺而後進入快速動眼睡眠的循環,這也是一種生物節律,至於不管是孩童、年輕人或是老年人,都是以24小時的生活節奏來過日子,其實也算是一種生物節律。睡眠與清醒週期的規律性(一種以大約24小時為週期的生物節律),早在大約兩百年前就有科學家觀察到,含羞草葉片的開合動作有著規律的週期,也就是說葉片在白天會張開,然後到了晚上再閉合,就這樣每天以24小時的週期循環下去,不過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規律?科學家為了想證明是否和光暗週期有關,便將含羞草給放在櫃子裡,然後讓含羞草暴露在持續24小時的燈泡照射(沒有了夜晚)並觀察葉片的開合現象,出乎意料地,含羞草葉片竟然持續保持週期性開合的現象,只是開合的週期變成短於24小時,而一旦將含羞草重新放回有光暗週期的自然環境中,則葉片開合的週期又會被微調成24小時。到了1960年代睡眠約日節律研究開始萌芽的時候,有人把自己當成研究的對象隔離在離地底數十公尺的洞穴裡,結果發現人類竟然也同樣出現了所謂的自走節律,只是這週期變成是以大約25小時的循環來過日子(這也就是說,上床睡覺的時間,以地球的標準時間來說會一天一天的延遲),於是當經過了兩個多月的地底生活後,一出來竟發現平白無故地遺失了20多天。上面的實驗顯示,在生物體內確實存在一個時鐘,這個時鐘決定了我們的生活節律,決定我們何時該起床,何時該睡覺,只是大多數體內時鐘設定的週期並不是剛好是24小時,而是大於24小時,彰化基督教醫院睡眠醫學中心王介暉醫師表示,外在光暗週期會協調著人身體各種器官、各種構造的週期性運作,完整地發揮正常生理功能;一旦這樣的協調性被破壞,就會產生各式各樣的問題,包括睡眠障礙;這種情況容易出現在當人們出國洽公或旅遊時,橫跨了多個時區,原本理當保持清醒的場合卻頻頻點頭打盹、哈欠連連,只因為人體內的生理時鐘跟外在環境無法搭配得上。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輪班工作的族群以及經常熬夜的學生,已經有許多的研究報告指出,體內生理節律一旦失調,是有可能增加心血管系統疾患甚至是癌症的機率的。日出、日落,事實上跟每個人每一天都有著密切的交流與互動,但電燈發明後,打破了白日、黑夜的藩籬,在人類盡情享受夜生活同時,恐怕身體健康也隨著時間慢慢流失,因此王介暉醫師建議,一旦出現因體內生理節律失調而造成的睡眠障礙,千萬不可輕忽,應及時尋求睡眠專科醫師的諮詢,以免對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品質!

聊得正高興他睡著了-談猝睡症治療

聊得正高興他睡著了-談猝睡症治療#嗜睡症

不知道你是不是有這樣的經驗,一群人正聊得起勁,身旁的朋友卻突然往後一倒就睡著了。叫也叫不醒他,但十分鐘後他又自己醒了過來。睡眠佔掉人每天三分之一的時間,睡眠上的疾病也是千變萬化,有的人晚上睡不著、有的人一天到晚打瞌睡,更有的人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突然就睡著了。在原發性的睡眠疾病中,有一種稱為「猝睡症」的疾病,它和嗜睡不同的是,嗜睡可能是一直都很想睡,但猝睡卻可能在任何時候(也許是交談中)突然的就睡著了,尤其是在情緒強烈變化時,如恐懼、開心等之時,突然的就猝倒了,且此種睡著是連肌肉也都變得全無力氣、頭歪向一邊等完全睡著的情況。臺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許正典指出,「猝睡的睡眠型態和熟睡不同」,熟睡期時比較不會做夢,但猝睡的熟睡期很短,動眼期很長,眼球的肌張力下降且跳動很快。猝睡症的患者在醒後常表示,睡前會出現一些幻覺,但無法控制的就倒了;有些患者的幻覺則出現在猝睡後快醒之前;另有些患者在快醒過來之前會有鬼壓床的現象(即所謂睡眠麻痺症),這在一般人的身上是比較少見的,在猝睡症患者的身上卻很容易發生。通常患者每次發作,約「睡著」數分鐘(每個人不太相同),此時很難叫醒他,但若不叫他,大約數分鐘後會自己醒過來。一般人突然猝倒的情況並不多見,但也不是一次的猝倒就認為是患有猝睡症,通常必須是每天都會發生,且持續發生三個月以上,才稱為猝睡症;如果發生了猝睡的症狀,應該先懷疑是不是有癲癇、歇斯底里症候群或轉化症等,並排除藥物或酒等所引起的猝倒。目前的盛行率約為每一萬人中有四個到十六個猝睡症的患者,男女的罹患比率差不多。而家族中有人罹患猝睡症,或者本人有睡眠障礙者,是猝睡症的高危險群。正由於猝睡症的患者在猝睡前或將醒之前會有幻覺出現,少數患者會被當成是精神分裂,因為患者一天可能只發生一、二次,家人對其突然睡著覺得很奇怪,患者常無法做事、又有幻覺,因此常當成是精神分裂來看待。許正典醫師表示猝睡症治療時,必須先排除身體上的疾病、腦瘤、癲癇等,可以先做多功能睡眠腦波檢查,有時可加做多功能潛伏期測驗等,如果動眼期很長、肌張力下降等,則可能真的有猝睡症。因為猝睡症患者腦中的多巴胺分泌較少或不平衡,因此可以用精神興奮劑來治療;有些患者服用後效果不好或睡不著,則也可以用三環抗憂鬱劑(可壓制動眼期睡眠);再不行,再使用其他藥物。許醫師建議如果患者擔心依賴性問題,或患者不適合使用藥物,則醫師會請患者做猝睡日記,以排定每天的「打瞌睡」時間;因為患者的猝睡時間雖然不同,但每個患者每天卻有大致固定的猝睡時間,只要這段時間內停下來休息(即所謂「打瞌睡時間」),對其生活的影響會較小。患者在治療一段時間後,大腦的運作會逐漸穩定,此時即可由醫師判斷是否減藥甚至停藥;此外,猝睡症大多發生在年輕人身上(尤其是卅歲以下的年輕人),而此時正是需要勞心勞力工作的時候,年紀漸大時常會自行改善。由於猝睡容易發生在情緒變化強烈時,因此患者平時情緒波動應儘量不要太劇烈。值得注意的是,患者最好不要從事高危險的行業或行為,如擔任高樓清潔人員、開車等,以免突然猝倒發生危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