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根據估計,我國大約有十二萬人,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每年用在生物製劑的健保支出費用大約落在20億元左右,因而讓健保署在去年四月份時,決議要實行生物製劑的減量與退場機制,如今實施滿一周年,讓許多風濕關節炎病患急著跳腳。病患憂生物製劑減量 會增加殘障風險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指出,國內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多為30~50歲,正是婦女的黃金年華,在家庭的照護以及職場上有最好的表現。但罹病之後,他們飽受關節疼痛、腫脹、晨間僵硬甚至關節變形與失能之苦,嚴重影響生活與工作。更擔心病情惡化後導致殘障,而在生物製劑療法問世之後,不僅改善病情,也延緩關節的破壞。但在給付原就嚴峻的健保政策之下,並非每位病人都能獲得生物製劑的治療,而符合條件的嚴重族群,也不能安心的接受治療,2013年4月健保署推出的全球首例藥物減量、退場機制,更引起病人們的恐慌。目前用來評估生物製劑之健保給付標準的疾病活動度指數是DAS-28,是根據人體28個關節所做的疾病活動評估指數。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理事長陳得源表示,目前健保僅針對「非常高疾病活性(即DAS-28大於5.1)」給付生物製劑治療,已與目前國際早期積極治療的趨勢不符,若再搭配「減量/退場機制」,將讓類風濕性關節炎整體治療達標顯得意義不大,甚至因持續發炎而增加動脈硬化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秘書長張玲瑗表示,事實上,去年生物製劑退場機制消息釋出,協會已接到全國各地的抱怨電話,擔心自己將導致長期關節破壞、變形,提早失去手腳關節功能而進入重殘人生。對此,她呼籲政府有心照顧病人,不要只做半套。台灣的健保聲稱是全球最好的,過去多少國家以我們為標竿,來台灣考察、研究、學習,不要因為退場機制,壞了健保照顧全民的初衷,壞了全民健保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