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非

伊波拉疫情蔓延 西非馬利拉警報

伊波拉疫情蔓延 西非馬利拉警報#西非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近期因西非伊波拉病毒感染疫情蔓延至馬利,至少268名接觸者尚在追蹤調查,社區流行風險升高,因此,疾病管制署將提升馬利共和國的旅遊疫情建議等級為第二級:警示(Alert),民眾前往當地應加強防護。馬利於今年10月21日首次出現伊波拉確定病例,為1名自幾內亞境外移入2歲女童,於10月24日死亡;之後在11月12日時,在首都巴馬科再確認第二例病例,與首例個案無關,為某私人診所之25歲男護士,曾接觸另1名自幾內亞境外移入之70歲男性可能病例,而這名幾內亞男性曾於馬利首都巴馬科就醫並死於該地,經調查與該波疫情相關個案迄今已累積4例,且均與自幾內亞境外移入之70歲可能病例有關,目前尚至少有268例接觸者追蹤觀察。伊波拉死亡率 目前推估約7成衛生組織日前公布該國目前累積4例病例,其中3例死亡,惟尚未將該國列入疫情大區域與密集傳播的國家名單。考量馬利疫情可能於該國首都巴馬科蔓延,故疾病管制署宣布自即日起提升該國伊波拉病毒出血熱旅遊疫情建議等級為第二級警示。且將持續關注該國疫情發展與各國因應作為,適時調整對抵台前21日曾有馬利旅遊史之旅客之入境檢疫因應作為。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資料顯示,西非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及馬利等8國共累計14,413例,其中5,177例死亡,依實際可掌握病例預後推估死亡率約7成。感染初期症狀不明顯 民眾應提高警覺最後,疾管署提醒,民眾前往伊波拉病毒感染疫區應避免至醫院探病或接觸病人,返國後21天內應健康監測。醫師如遇有西非返國病患,務必詢問旅遊史、接觸史、職業及家庭或工作環境等,倘發現疑似病患應立即收治於隔離病房,因疾病初期症狀較不典型,醫護人員照護病患需提高警覺並配戴標準防護配備,實施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洗手、呼吸道衛生、避免體液噴濺等。

防止伊波拉侵台 西非入境旅客應填藍卡

防止伊波拉侵台 西非入境旅客應填藍卡#西非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國內自即日起實施西非伊波拉疫區入境旅客,需填寫伊波拉入境申報卡(藍卡),並主動向機場檢疫站報到,疾管署表示,迄今已收到6,304張藍卡,其中包含1名於藍卡勾選於21日內曾有幾內亞、獅子山或賴比瑞亞的旅遊史之旅客。該名旅客來自幾內亞,在當地並沒有接觸伊波拉病患也沒有到醫院探視病患等接觸史,於入境時主動至檢疫站報到並告知旅遊史,經現場檢疫人員評估、衛教及發予健康關懷卡後,自主健康管理21天、每天早晚量測體溫,疾管署已將旅客資料建檔及指派專人每日追蹤其健康狀況,截至目前該名旅客無發燒及其他健康異常狀況。目前伊波拉病毒死亡率為70%依據世界衛生組織於目前為止公布資料,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馬利、奈及利亞、塞內加爾、美國及西班牙等8國伊波拉病毒感染病例累計10,141例,其中4,922例死亡,實際死亡率約70%;而醫護人員於當地受感染情形仍持續發生,迄至目前為止累計450例,其中244例死亡。西非幾內亞、賴比瑞亞及獅子山三國疫情持續高度傳播,近期新增病例數以獅子山最多,惟賴比瑞亞病例數嚴重低報,為西非三國中疫情最為嚴重者。另近期馬利通報該國首例死亡確診病例,美國新增通報1名自幾內亞返國之染病醫護人員病例,相關接觸者追蹤調查中,迄今尚無新增病例。如前往疫區 返國後民眾應自主管理21天疾管署呼籲,民眾前往伊波拉病毒感染疫區,應避免至醫院探病或接觸病人,返國後21天內應自主健康管理。醫師如遇有西非返國病患,務必詢問旅遊史、接觸史、職業及家庭或工作環境等,倘發現疑似病患應立即收治於隔離病房,因疾病初期症狀較不典型,醫護人員照護病患需提高警覺並配戴標準防護配備,實施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洗手、呼吸道衛生、避免體液噴濺等。

從零開始!型男護師西非行醫滿載歸國

從零開始!型男護師西非行醫滿載歸國#西非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台灣前進第三世界國家給予醫療援助的醫護人員,像是曾在布吉納法索擔任外交替代役的連加恩醫師你可能不陌生,多年來,仍有許多醫護人員默默深耕醫療資源較為匱乏、落後的國家,而年僅29歲的署立雙和醫院護理師余天佑就是其中一位。余天佑目前任職於雙和醫院手術室,曾到經緯零度交界、西非幾內亞灣的聖多美普林西服務一年八個月,深刻體驗到當地醫療匱乏的窘境,返台後不管是在醫療專業或是心態上都有豐富的收穫。眼前的型男護理師余天佑,有著大男孩的陽光、帥氣,但在說明前往西非參加常駐醫療團的經驗,對當地的醫療現況,卻是充滿疼惜和不捨。余天佑表示,當地的醫療狀況是無法用任何言語、文字描述的,惟有親身體驗過,讓他更了解台灣醫療資源是何其豐富、便利。舉例來說,診間常用的紗布,在台灣是用了就丟,但在聖多美普林西,每一塊紗布都是寶,一定要物盡其用,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剩下的物資還夠不夠下一位患者使用。位於西非幾內亞灣的聖多美普林西其實是兩座小島組成的國家,但卻只有彰化縣那麼大而已,與以往我們對非洲國家的認知不同,當地盛產香蕉、麵包果,漁業的收穫足以供應當地十六萬人食用,且當地識字率達73%,排名為非洲第二。聖多美普林西位於經緯線的零度交界處,因此被稱為「地球的起點」,不過當地醫療發展程度也是「零」,資源技術相當匱乏。台灣是目前聖多美普林西唯一的常駐醫療團,不同於其他短暫的醫療團,該團隊不但為患者進行治療,還規劃了一系列公衛改善措施,包含了瘧疾防治、CPR急救教學及緊急醫療體系的建置。不過國家資源、醫療資源的匱乏,讓團隊的成員在進行醫療服務時,受到層層考驗。余天佑就說,像是台灣捐贈給當地的麻醉儀器,一年內只使用過五次,原因是這個國家沒有電力,只能用傳統氣動式的麻醉儀器。此外,像是在台灣隨手可得的紗布等衛材,在當地必須物盡其用,因為一天限量兩百份,一個患者用太多,後面的病人就沒得用了。談到印象最深刻的病例,余天佑說,當地有一位罹患惡性皮膚癌的修女,身上的傷不斷出血、流膿,但因為醫療物資有限,連讓患者在臨終前減輕痛苦的辦法都沒有,直到患者過世,余天佑對此仍久久無法釋懷。另一名患者是因為燙傷造成腳趾攣縮變形的孩童,滿心盼望能趕快治療、回到校園上課,苦苦哀求醫療團隊把他的腳趾鋸斷,讓余天佑相當不捨。以上兩個個案只是當地醫療不足的縮影,每天面對大量求診的病患,讓余天佑和醫療團隊的其他人員深陷醫療倫理和現實條件下的拉扯,充滿無力與感慨。有了一年八個月的醫療團服務經驗,讓余天佑的專業技術和心態都更成熟,不過回國後卻對台灣醫療產生一種「疏離感」。余天佑說,台灣的手術室裡有兩百多種縫線,但在聖多美普林西,僅靠兩種縫線就得完成所有手術,可見台灣醫療資源非常豐富。余天佑呼籲大家,醫療資源相當昂貴,在豐富優渥的條件下,我們要更加珍惜。圖:署立雙和醫院護理師余天佑,曾前往西非從事醫療服務將近兩年,有著相當深刻的體悟。(照片/記者陳茂軒攝)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