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白產品

女子使用美白產品 白斑病變找上門

女子使用美白產品 白斑病變找上門#美白產品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夏日炎炎,愛美的女性都害怕被毒辣的太陽曬黑,這時各式美白的產品都紛紛出籠!一名年約三十歲女性,使用美白保養品後,出現皮膚紅腫的現象,過了數天,紅腫消退後,卻發現皮膚出現了變白的情形。門診診斷為白斑的病變,起先給予紫外線光照療法,在治療過程中,皮膚一直沒有復元的跡象,並且在增加紫外線劑量後,常常泛紅並且脫屑。經過幾個月的光照治療後,醫師和患者討論後,進行水泡吸著移植黑色素細胞,才讓黑色素重現在白斑部位,改善了白斑的狀況。患者在之前使用相同產品時,都是用塗抹的方式,但在此美白保養品使用說明中,也有註明可以敷臉的方式使用,所以這位女性是在遵照使用說明的情形下產生白斑的病灶。而市面上標榜美白的產品很多,從左旋維生素C、熊果素、杜鵑花酸等等到對苯二酚,都是常常會使用的美白成分。美白產品百百種 當心使用上的副作用但是各式的美白產品其作用機轉不全然相同,使用上的副作用也不一致,例如熊果素易產生刺激、杜鵑花酸也常造成皮膚發癢,而對苯二酚這類的成分,低濃度若使用過量,皮膚容易發紅,但在高濃度時,卻可能造成黑色素細胞的毒性,令黑色素細胞死亡。這位女性所使用的美白保養品,可能在高濃度時具細胞毒性,將使用部位的黑色素細胞都破壞殆盡,因此才會造成白斑。白斑的治療一般來說可以使用外用藥或光照治療,在前述反應不佳的時候,就會考慮使用水泡吸著移植自體的黑色素細胞,來達到白斑更好的療效。

美白產品真美白?衛生局提供免費檢驗

美白產品真美白?衛生局提供免費檢驗#美白產品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炎炎夏日逐漸接近,許多愛美女性即將展開一場美白大作戰,市面上的美白產品琳瑯滿目,產品中真的含美白成分嗎?所含的美白成分安全嗎?基隆市衛生局關心市民美麗與健康,將於4月23至27日提供「化粧品美白成分」免費專案檢驗服務,民眾對使用的乳液、霜類及面膜等產品之美白成分有疑慮時,可申請送驗。本次檢測項目為麴酸、熊果素、維他命C磷酸鎂、維他命C葡萄糖苷、對苯二酚等5種成分的鑑別及含量測定。前4項為衛生署公告認可的常見美白成分;對苯二酚則列屬藥品管理,化粧品中不得添加,但因消褪漂白效果良好,是常被檢出禁用的美白成分,使用不當可能造成皮膚炎、紅斑、灼傷等副作用,美白不成反而傷害肌膚,民眾需多加小心。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提醒民眾,選購美白化粧品時,應避免來源不明、標示不清或誇大不實的產品,以確保自身的健康與權益。有意參與免費檢驗專案的民眾,可攜帶身分證件及乳液、霜類及面膜等產品至衛生局(藥政科或檢驗科)填寫申請表後受理檢驗,化妝品儘量以原包裝送驗,重量至少二十公克,若檢體為面膜,請以原包裝送驗,至少提供三片以上送驗。

抽驗市售美白化粧品 2件標示不完整

抽驗市售美白化粧品 2件標示不完整#美白產品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保養品、美妝產品琳瑯滿目、種類多樣化,台灣人常說:「一白遮三醜」,因此只要標上含美白成分或強調有美白效果,莫不令許多愛美、想變白的女性瘋狂,不過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日前針對美妝用品店、百貨公司、量販店及夜市等抽驗美白產品,結果有2件美白商品為未標示批號或出廠日期以及未標示用法,因此不符規定,民眾選購可要睜大眼睛,以免美白不成還傷了皮膚。新北市衛生局共帶回10件美白產品回去抽驗,結果有2件產品不符規定,分別是「美白嫩白霜」、「美白收斂滋養霜」,前者未標示批號、出廠日期,後者則未標示用法,根據衛生局「化粧品衛生管理條例」內規定,化粧品外盒包裝或容器要有顯著標示產品名稱、製造廠名稱及地址、進口商名稱及地址、內容物淨重或容量、用途、用法、批號或出廠日期、全成分、保存方法與期限等標示,另外不得宣稱誇大或涉及醫療效能等詞句。衛生局提醒消費者,購買化粧品時一定要睜大眼睛、辨識清楚,遵守「一不二要」原則,不輕信誇大療效宣稱、要購買來源清楚產品與要認明完整中文標示,才是最佳的保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