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安安(化名)是一名16歲女高中生,個性非常乖巧,每天花很多時間念書,但成績總是吊車尾,從小被老師跟家長誤認為智力不足,某天,安安在報紙讀到有關過動症的資訊,發現與自己的情況相當類似,要求家長帶至精神科檢查,積極治療一學期後,安安從過去吊車尾,晉升為名列前茅,讓家長及老師直呼不可思議!3大ADHD核心症狀:注意力不足、衝動、過動台北榮總醫院精神部黃凱琳醫師表示,案例中的女高中生,從小有注意力不足的情況,常常老師上課上到一半,她就不由自主的神遊,又或者是閱讀考試卷題目,一直無法靜下心,雖然她很有學習動機,但成績總是落在倒數三名,就診後才發現這位女學生從小就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簡稱ADHD),積極治療一學期後情況大幅改善。不少人以為ADHD的孩子都必須是活動量過高、容易衝動,但事實並非如此,有些孩子可能只有注意力不足,有些孩子可能合併以下2~3種症狀不一定:1)注意力不足/忘東忘西、忘記抄連絡簿、上課容易神遊。2)活動力過高/上課難以坐好、靜不下來。3)衝動/耐不住等待、難以排隊、容易介入人家談話。好動與過動傻傻分不清楚?可從年齡階段性任務著手臨床上發現,有些家長無法判斷自己的孩子是好動還是衝動,黃凱琳醫師表示,分辨好動及過動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家長可由每個孩子都有「年齡的階段性任務」的指標著手,比如1~2歲的孩子本來就很難坐好,但到3歲後,孩子會慢慢聽懂家長要求的規矩,並開始實踐;但若孩子到了6、7歲時還是不坐好,那家長就應提高警覺,觀察孩子是否有其他過動、衝動的狀況。又或者,家長可以與同年齡的孩子相比較,觀察孩子與同儕相處的狀況是否會有不同,如果動作習慣都相差不遠,那孩子應該沒有問題;但如果相處起來有落差,比如同儕都可以乖乖坐好,自己的孩子就是沒辦法,類似這種觀察,就建議就醫檢查。懷疑孩子可能患有ADHD?醫:先至精神科、兒童心智科就診「不知道找什麼科別的醫師?」黃凱琳醫師分享,如果發現孩子過動症症狀,持續6個月以上,並發生在2個不同的場所時,建議家長可先帶至精神科或兒童心智科檢查。至於有些媒體曾報導,台灣ADHD有過度診斷的狀況,黃凱琳醫師表示,確診孩子是否為過動症是需要一段長時間的判斷與觀察,當然一方面必須依照醫學上的診斷指標,但另一方面,還是要回到與孩子的相處及觀察中,才能確定孩子是否有過動症,若家長仍然擔心有過度診斷的情況,建議可多尋求不同意見。